聖徒相通
聖徒相通Communion of Saints,這是古代信經(Creeds326,Creeds)對聖徒間之交通(Fellowship456,Fellowship)的說法。當初加入這個詞語,原本是指出無論活的或已過世的信徒,均是聯於一個身體,而為單一的教會;後來就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意思,全在乎人怎樣界定「聖徒」和「相通」這兩個名詞。
古羅馬是基督教早期主要的傳教方向之一,但是在米蘭赦令[1]發布以前,基督教在羅馬被嚴重的迫害。不久之後,基督教又被定位羅馬國教,希望用它來維持帝國的統治,隨着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以及西羅馬的滅亡,古羅馬文明以東羅馬帝國的形式存在,基督教仍是其國教。東羅馬依靠基督教的作用來控制民心,維持統治,並且在基督教的影響下進入封建時代,並存在了1000多年[2]。
目錄
簡介
在中世紀神學,包括東正教和西方教會,聖徒(Saint1038,Saint)是指那些名字出現在聖經中信基督的人、殉道士,或生命顯出特別聖潔特質的人;「聖徒相通」(或作「聖徒交通」),就是指那些按着古信經,或其它認信文獻而宣認基督的人。中世紀晚期的神學,則包括那些共享神聖之物的人,特別是在聖餐(Eucharist423,Eucharist);這個意義尤可在拉丁文「聖徒相通」(communio sanctorum)一詞看出來。它第二層意義(有說是原義)亦是常見的,卻從沒代替「相通」之義,但在近代合一運動的討論下,也愈來愈受重視。
在中世紀,人相信只有屬於羅馬天主教或東正教的,才能享受聖徒相通,他們至今仍這樣相信;但這觀點卻為更正教改教家拒絕,他們本於新約聖經,指出凡是相信耶穌基督的,即為聖徒。同樣地,不是所有屬於有形教會的都是聖徒。更正教主流教會接受這種教義,但一些屬小教派的人,則一直希望能建立一個完全是「聖徒」的教會,一種「純淨」的教會。
現今大多數教會均按不同的時間、空間層次來解釋「聖徒相通」的教義。從時間的層次來說,它是指任何時代聖徒組成的群體,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從實際意義來說,那是指現今信徒有責任把昔日承傳過來的信仰,忠心地傳給將來的世代。羅馬天主教正是利用這個思想,來指出教會至終會在天上得勝,並以此教義作為向聖徒禱告的依據,特別是那些冊封為聖的「聖徒」。更正教激烈反對這種教義,因為信徒只能向神禱告,只有耶穌是神人間惟一的中保(提前二5),也因為得勝的教會已經進入永遠安息之境。
從空間的層次來說,它是指一切真正的信徒,均是在同一團契內聯合為一,不管他的國籍、言語及文化有什麼分別。東正教、天主教及部分更正教信徒,仍然認為在有形教會內認信的統一,是聖徒相通的必要條件,儘管他們也承認,在他們教會圈子外仍然是有真正的信徒。在現今合一運動的氣氛下,這種接納算是相當慷慨的了;天主教常稱其它基督徒為「分離的弟兄」,而不是「異端」或「分離者」。但天主教仍然堅持基本教義,只有與羅馬保持正常關係的,才具有完全「聖徒相通」的地位。
視頻
聖徒相通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米蘭敕令》:是誰使基督教從被迫害宗教變成最大法定宗教的,搜狐,2020-11-11
- ↑ 向來禁止基督教的羅馬帝國最終卻選擇與之和解甚至尊為國教,搜狐,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