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人生,職業成就事業(2)
玄奘精神 第79節: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成就事業(2),上書朝廷。由於自己當年是以一個"偷渡者"的身份私自離國,而朝廷的通緝令很可能到現在還沒撤銷,所以玄奘必須上書朝廷,向朝廷說明取經的原委和成果,懇求朝廷不計罪過批准自己入境。
目錄
原文
絲綢南路平坦寬闊,事異時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戰戰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閃躲多走許多彎路,更不必擔心取水時被人一箭射死--他的行李從一個單人背囊變成了數以噸計的經卷寶物;他不再是一個人上路,也無需一個人在茫茫沙漠戈壁中苦苦尋找水源,用信念和毅力支持自己前進;他的周圍雲集着各國的高僧、使者,他們眾星拱月般的陪伴着這位當世最傑出的聖僧東歸,他們覺得無比自豪,因為他們將要前往的是那個時代最強大、最繁華、最神秘的東方大國--大唐。
從曲女城到于闐,玄奘和他的隊伍足足走了三年,玄奘有意放慢腳步,不急不緩的走訪了來時未及遊歷的各處名勝佛跡,不斷接納新的成員加入到這支龐大的"觀光團"里來。他們受到了沿途各國最高級別的禮遇,即便在那些並不信奉佛教的國家裡,玄奘也被看成是大唐的象徵,國王們紛紛請求玄奘向大唐皇帝轉達最誠摯的敬意。
不是使節勝似使節,這或許是對玄奘當時身份的最好概括。
玄奘歸來的消息傳到了于闐,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的西域古國沸騰了。于闐國王帶着王子打馬飛奔趕到國境,見了玄奘一面後,當即留下王子陪伴,自己又打馬趕回王城準備歡迎儀式。當玄奘一行就快走到王城時,國王又派出大臣在半道迎接,恭恭敬敬的將他迎入王城。
如果說高昌是玄奘離開大唐後、開始西行前的籌備基地,那麼于闐就是他西行歸來、返回大唐前的一個緩衝之所。不論是離開還是歸來,玄奘西行都已不再是一次簡單的佛教活動--十八年前,西域與大唐關山相隔,十八年後,大唐儼然已是西域的主人,當中涉及到的政治、軍事、外交關係,都需要玄奘在回國前進行充分的了結和準備。
一個真正成熟的社會人,是不會因為內心強烈的願望而去盲目的做一件事,充分的準備和周密的規劃,才能為下一步計劃的實施保駕護航。
為了更好的完成從遊學僧人到大唐臣民的角色轉換,玄奘在于闐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第一,整理物資。這裡的物資包括從印度帶回來的經卷、佛像、珍寶等貴重物品,也包括沿途所需糧食藥品衣物馬匹駱駝等後勤物資。管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一個細節都需要統籌安排,更緊要的是,由於在橫渡印度河時損失了一部分經卷,所以玄奘要利用在于闐停留的機會派人去龜茲、疏勒等地補抄經文。
第二,了解情況。這裡的情況也包括兩部分,一是于闐當地的風俗民情,這是玄奘每到一處的慣例,也是後來撰寫《大唐西域記》的基礎;二是整個西域現在的政治局勢以及與唐朝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早在貞觀初年離開河西的時候,玄奘就感覺到唐太宗有對西域用兵的跡象,所以他必須清楚哪些地方已經劃入大唐版圖,哪些地方還是獨立的國家,哪些地方受突厥控制,哪些地方已經臣服大唐。
第三,上書朝廷。由於自己當年是以一個"偷渡者"的身份私自離國,而朝廷的通緝令很可能到現在還沒撤銷,所以玄奘必須上書朝廷,向朝廷說明取經的原委和成果,懇求朝廷不計罪過批准自己入境。
在西域,僧人與商隊往往是結伴而行,一邊遊歷一邊傳道,因此,商隊不但是傳播佛教的重要媒介,也是各種消息的主要來源。玄奘到達于闐後不久,一個名叫馬玄志的高昌商人帶着他的駝隊也從來到了于闐。玄奘連忙找到馬玄志,向他打聽義兄高昌王麴文泰的消息,但是得到的卻是麴文泰亡國身死的噩耗。
早在貞觀四年,也就是玄奘到達那爛陀寺所在的摩揭陀國的前一年,高昌王麴文泰曾親自前往長安覲見唐太宗李世民。不過當時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還很有限,所以與葉護可汗有姻親關係的麴文泰還是把西突厥當成自己的靠山,每每阻止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朝入貢,還時不時發兵侵擾已經歸附唐朝的伊吾、焉耆等國。唐太宗一怒之下,才下決心拔掉高昌這顆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又不順從聽話的釘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