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
国情教育 是中国使学生了解本国政治、经济、自然生态等方面基本情况,从而激发起爱国热情的教育。主要包括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国情教育。国情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国情,如资源、地理、环境、人口;一是人文国情,如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进行此项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全党、全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时都能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并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感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国情教育 [1]
本质意义 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
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
适用国家 中国
简介
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综合观点分析、观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行为"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针对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一、要让学生知国
知国是爱国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自己的祖国了解越全面,认识越深刻,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越深厚,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自然国情,还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人文国情。
在自然国情方面,教师通过讲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结合教学绘声绘色、豪情满怀地给学生介绍泰山、庐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等名山奇峰,讲述长江、黄河等大河;畅谈云南石林、川西黄龙的"石灰华"、九寨沟等名胜景观;描绘桂林山水、三峡壮丽景色。祖国的壮丽河山令学生神采奕奕,"祖国真美丽,我们爱祖国!"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片、录像、电视、电影等直观教具,播放风景名胜片,让学生直观地领略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抒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地理旅行及实地参观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更有显著的作用。当学生看到祖国的壮丽山河(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和沃野,现代化的工厂和美丽的城市、乡村)时,都能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地理考察、参观,使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存在、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都能有一个直观认识,由此振奋精神,建立起旺盛的乐观情绪。
在人文国情方面,通过教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现状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已达13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口);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6位);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但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问题要我们去解决。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祖国、较深刻地认识祖国,实现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部曲的目标。
二、要让学生爱国
1.用实事比较激发爱国之情。中国物产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教师要收集这些资料,并向学生介绍,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比如,讲到中国地大物博时,可以自豪地告诉学生:我国国土面积在世界排第三位,等于欧洲的英、法、德、意、葡、西等所有40多个国家的面积总和。我国的钨、锡、锑、铂、锌、钡、钛、稀土、硫化铁、菱镁矿等储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水杉、银杏等生物…。以此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之情。
2.巧妙地选用内容和方法,用新中国的巨大成就激发爱国之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成就,壮国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在讲中国农业成就时,可以自豪地告诉学生:"我国利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此被公认为是一大世界奇迹!"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及时介绍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以弥补教材滞后性的不足,让祖国的新成就在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讲行政区划时,应讲解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顺利回归的历史意义(全国人民和所有华侨华人无不为之感到扬眉吐气);讲全国铁路交通时,应及时介绍已全线通车的京九线、南昆线和在建的青藏铁路,并讲清开发西部地区的意义;介绍长江时,应向学生讲述三峡水利工程(世界最大水电站)的建设进度……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地理知识,更能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巨大鼓舞。
三、要让学生报国
报国之志是学生爱国情感的升华,是学生爱国之情的巩固和发展,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激励学生报国之志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1."暴露问题"激励报国之志
在地理教学中,只讲我国国情的优势,不讲国情的劣势,即只讲好的,不讲坏的,只讲成绩,不讲缺点,是不妥当的,是带有片面性的教学。所以,必须实事求是地讲国情的劣势,讲由于失误所受到的挫折。例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也存在"人多地少物缺"的不利国情;我国现在的人口太多,正是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的人口政策失误造成的。大胆地"暴露"我国许多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报国之志。
2.以"卫国志士"事迹激励学生报国之志
教师结合地理教材内容,补充介绍那些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雄志士们,让他们为国捐躯、血染疆场的事迹激励学生立下报国之志。例如,2001年4月1日发生"美国军事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落我战斗机事件"后,笔者及时插讲,大力讴歌革命烈士王伟的光荣事迹,鞭挞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激励学生学习王伟,化悲愤为报国的力量。
3.以"建国功臣"事迹激励学生报国之志
教学中,可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地理学家立志取得的科学成就及我国的建设成就离不开各条战线建功立业的劳模、科技工作者,这些"功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一系列光辉业绩。例如,讲我国石油资源时,介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批驳西方国家关于中国"贫油论"的谬论,怎样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各地寻找地下石油宝库的事迹;两弹一星的专家(邓稼先等),中国"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建国功勋者都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这对激励学生报国之志大有裨益。
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
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
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