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團街鄉位於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北面36公里處。國土面積193.2平方公里,座落於紅旗山腳、掌鳩河畔,東與翠華鄉接壤,南與茂山鄉交接,西與雲龍鄉相連,北鄰撒營盤鎮。全鄉以漢族為主,共有17476人,占總人口的69%,少數民族7809人,占31%。居住着漢、彝、苗、傈僳等8種民族。其中彝族5475人,占總人22%;苗族1137人,占4.5%,傈僳族3735人,占15%,其它少數民族119人,占總人口0.5%。[1]

中文名稱: 團街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雲南省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1500

面 積: 193.2平方公里

車牌代碼: 雲A

目錄

農村經濟

經濟狀況

全鄉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年種植糧食作物2226公頃,年產糧食10136噸,人均占有糧食410公斤,種植業以水稻、玉米、蠶豆、小麥、大麥、烤煙、林果、油菜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羊等大牲畜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鄉,也是縣域幾何中心和通往北部各鄉鎮的必經之地。

2006年度,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收入2120元。577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53.6萬元,占總收入56.4%;畜牧業收入1722.5萬元,占總收入29.9%(其中:出欄肉豬22224頭,出欄肉牛:2925頭;肉羊:4183隻);漁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117.萬元,占總收入2%;第二、三產業收入665.2萬元,占總收入11.6%;工資性收入219.9萬元,占3.8%,農民處出勞務收入219.9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574人,占勞動力的10.8%,省內務工1409人,省外務工165人。

發展思路

準確把握鄉情,緊緊抓住面臨的各種機遇,充分依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強勁拉動力,立足昆明「北部經濟板塊」,全面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後發優勢,圍繞「一個主題」:加快發展;主抓「兩手」工程:一手抓軟環境的建設,一手抓市場主體的內培外引;強化「三種意識」: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不屈不撓的拼搏意識、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瞄準「四個目標」:群眾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長,實力增強;實施「五大戰略」: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科教興鄉、可持續發展、對外開放五大戰略;突出六個重點:鞏固糧煙基礎產業地位;做大做強畜牧、林果產業;做好大牲畜交易市場的服務、培育和扶持工作,充分發揮市場的龍頭帶動作用;培育特色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農副產品深加工;做好河濱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產業規劃。全面開放、搶抓機遇,充分發揮經濟發展優勢,加快培育經濟支柱產業群體,使特色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使經濟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使產業優勢變成市場優勢,使市場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努力做大做強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和諧發展。

鄉情簡介

團街鄉轄運昌村、龍海村、治安村、樹安村、高家村、馬初村、卓干村、樂業村等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村民小組,116個自然村。全鄉總戶數6386戶,總人口25285人。

全鄉土地面積為232856.9畝,其中耕地面積32396.2畝,其中水田17411.3畝,旱地14984.9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面積185190.1畝。

鄉內平均海拔1800米。境內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80米,屬溫和半濕潤淺丘半山區,森林覆蓋率達56%。全鄉地勢東高,西北、南面稍低。年均氣溫16-22℃。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鄉有小二型水庫4座,大小壩塘26座。

歷史沿革

1958年設團街公社,1961年改區,1969年復置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置團街鄉。1997年,面積198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馬初、龍海、治安、樹安、高家、運昌、卓干、樂業8個行政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