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回憶錄,有以下兩個釋義:1.關於一系列事件的記錄,通常由參加者所寫而不像歷史那樣拘於形式和完備,如 凱撒的《高盧戰爭回憶錄》2.一種自傳體描述,其口吻常閒逸而親切、注意的焦點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時代上。

回憶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回憶錄 [1]

定價 28.0

作者 作者本人 [2]

出版時間 2005-10-1

開本 16開

類別 傳記

名詞釋義

回憶錄∶(1)關於一系列事件的記錄,通常由參加者所寫而不像歷史那樣拘於形式和完備,如 凱撒的《高盧戰爭回憶錄》

(2) :一種自傳體描述,其口吻常閒逸而親切、注意的焦點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時代上。

文體起源

在西方,很早就出現了回憶錄這種文體。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克塞諾封寫了一本書,比較完整而忠實地記載了蘇格拉底的言論和經歷,書名就叫《回憶錄》。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以回憶錄題名的一本書了。

在我國,撰寫回憶錄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經典《論語》,就是一部帶有回憶錄性質的著作。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可以看作是一篇回憶錄文章。古人撰寫的一些弔唁文章和墓志銘,也帶有回憶錄的性質。

到了近代和現代,回憶錄這種文體有了很大的發展。對人民作出過傑出貢獻的偉大人物,人民將永遠紀念他們。因此,同這些偉人共事過的、接觸過的人,就撰寫回憶錄來表示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時也為後人貢獻寶貴的文獻資料。

它是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是全面研究斷代史、學術成果不可缺少的資料之一。

主要價值

記載·演繹

不管是精英,還是草根,我們幾十年不同於他人的風雨人生,一路上無數的妙聞趣事,都需要傾訴,需要記錄。

一部回憶錄,盡融您一生的精彩,一部回憶錄,演繹您事業的理念與追求。炫動的舞台,您當然的主人公,最佳的主角,盡可傾情演繹!

分享·感恩

您生命過往之輕、之重,化為相對獨立的一本可供分享的精神讀物。您可以將它放在桌上、沙發邊或者書房,可以展示櫥窗,親人朋友可以隨時翻閱、分享。當家中的年輕人出門在外時,回憶錄是家中老人最好的陪伴。

在回憶錄中,您還可對親人對朋友表達您的關懷,您的愛心;對那些曾給您堅定的陪伴、慷慨的幫助的人表達您真誠的感謝;對那些您曾經愧對的人,您也可以送上您的深深歉意!

懷舊·重現

多年之後,當您看到自己過去的美好時光重現眼前,長駐書中,將是多麼的感動和欣慰!

傳承·見證

大家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爺爺,但有多少人知道爺爺的父親或爺爺呢?雁過無痕,花落隨泥,三代之後,誰還認識誰?有了真正屬於自家的回憶錄,正可以家傳永遠,三代之後子孫依然相識!

書寫並留存回憶錄,可以說是家庭文化建設、家風傳承的一大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古諺:"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普通人家不能留下一經,但可留下回憶錄。

寫作方法

回憶錄的寫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詳細地寫出一個階段的生活,也可寫一個側面。

寫作回憶錄要注意真實、廣泛、突出六個字。真實,就是真實記載作者的經歷和觀感。廣泛,是指回憶錄不僅要回憶個人,而且要以個人為主線,串連與之有關的人和事,廣泛觸及生活的每個角落,反映社會的歷史面目。突出,是指回憶錄中的人物要處於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個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

寫作方式

回憶錄有"公撰"、"私撰"兩種。

公撰

"公撰"是有組織的集體寫作方式。撰者一人的敘述,有一班人馬幫助記錄整理,查找核對資料,分頭撰寫成章。因是組織行為,資金寬裕,檔案材料使用比較方便,在事件敘述上具有原始資料的權威性,同時敘述方式上最講政治,也比較拘謹。但這類回憶錄,忌諱最多。一旦牽扯到事主的歷史作為,則都是相當敏感的,往往不免隱惡揚善,文過飾非,挾加私筆。這是讀者不得不格外留心的地方。

私撰

"私撰"完全是個人化的寫作。因是撰者親歷親為,文責自負,忌憚較少,思想放得較開。而且因為所述之事,情感真切,印象深刻,可以提供具體的細節,所以在敘述上多是以情節生動、描寫細膩見長。坊間流傳熱銷,多為此類。但由於當事人缺乏原始資料的參考,記憶的錯訛之處在所難免,且個人寫作動機各異,表達能力高下不同,所以質量差距很大,存史的價值高低有天壤之別。

存史與寫作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傳遞的文化使命。中國當代史雖然歷時不久,但期間所發生的社會變遷,卻是"三千年未有"的大格局。置身在這個社會歷史變遷過程中的人們,所經歷的人生起落之大,悲喜情感之強,俱是後人難以想象和體會的;同時,由於這是一段在跌宕起伏中疾行的歷史,歷史場景變動頻繁,過程激烈,也不免會給後人留下許多空白。所以,中國當代史的存史活動極為重要。

當代人要寫當代史,首推應是回憶錄的寫作。作為歷史的當事人,將親身經歷的歷史,所見所聞的人與事,所感所受的情與理,以回憶錄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是豐富我們民族記憶的極有意義的事情。每個歷史的經歷者都有為後人存史的道德責任。

公器意識

各種回憶錄中,作者的撰寫動機如何,直接決定其存史的價值。那些旨在塑造自己生前身後名的回憶錄,功利性極強,涉及歷史必然是曲筆,涉及自己必然是溢美。如果相關的幾部書對照起來看,當下就會發現其中諸多矛盾,遑論後世人們還會自有公論。所以,這種個人功利目的性極強的回憶錄,並不能承擔傳世的歷史價值,日後隨着社會生活透明度的不斷提高,公共話語範圍的不斷擴大,必然最終是要淡出的。

撰寫要求

不能虛飾

撰寫回憶錄,是一項恢復歷史記憶的工作,需要對歷史負責,不能虛飾,不能挾私。不僅需要有實事求是地審視自己和審視他人的客觀態度,還需要藉助當時的日記、筆記和文件等原始資料恢復歷史的記憶,特別是需要有其他歷史當事人的交流、印證和相互補充。例如周海嬰回憶說,1957年毛澤東在上海,曾回答知識界朋友提出的魯迅活着會怎樣的問題。學界立刻有人對此事提出質疑。隨後又有黃宗英等人證實確有其事。這種"質疑--詢證"的往復過程,其實並不帶來難堪,而恰好是還原歷史本然的要求,體現了探求真實的科學精神。當然,許多史實或許經過這樣的過程仍難求證,但是經過這樣的過程人們一定會向真實又靠近一步。可以這樣說,人們的個體回憶都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記憶上的誤差,但如果在啟發大家共同回憶的群言環境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修正這個誤差。

客觀、公正

在存史的問題上,我們不能期望每個人的回憶都是客觀、公正和準確的。實際上人們記憶上有意無意的疏漏、訛誤,是回憶錄中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參與到存史過程中去,個體記憶上的錯訛就會最大可能地得到矯正。

存史態度

對復原歷史的活動而言,不怕眾說紛紜的嘈雜,只怕"輿論一律"的孤鳴;不怕百家爭鳴的質疑,就怕鴉雀無聲的寂靜;不怕百花齊放的繁蕪,就怕一花獨放的單調;不怕當事人的回憶出錯,就怕連出錯的回憶錄都沒有了。歷史的經歷者,特別是經歷過一些重大歷史現場中碩果僅存的當事者和知情人,無論是為了對自己有所交代,還是為了對世人、對後人有所交代,都不應帶走一段歷史,而應有更為積極的存史態度。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對回憶錄的撰寫態度上,有些歷史當事人並不太積極,甚至多有顧忌。主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怕揭傷疤。已經癒合的傷疤不願再觸動,痛苦的往事不堪再回首,承擔不了回憶過去的沉重,只想靜靜地安度晚年;一種是怕影響不好。事情已經過去了,再翻出"舊賬"會刺激一些當事人,擔心會產生不好影響,不如安於現狀。

親歷者

在當代人要寫當代史的問題上,筆者非常讚賞閻長貴先生的態度。閻先生是一位曾在中央核心部門工作過的老同志,很有歷史責任感,退休以後筆耕不輟,寫了許多研究中國當代史的文章著述。他給筆者論及當代史的存史問題,講了一番道理,非常精闢,可謂經典。他說:"中國有'當代人不修當代史'的說法,這有合理性,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就評價當代人和當代事件來說,當代人往往難做到客觀、公正,而就弄清事件本身來說,非當代人、當事人或親歷者做不到。就現有的很多回憶錄中的一些事實,其正確,其錯誤,或不足,非當事者、親歷者誰能甄別、分辨?也正因為這樣,應該動員和組織更多的當事人、親歷者寫回憶錄。當然,就當事人、親歷者來說,這也是一種歷史責任、歷史覺悟。"

閻先生的話是覺者之言,揭示了當代史研究的一個學術規律。我們看國外史學領域的發展,凡是當代史研究開展得比較好的,有學術傳統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當代人寫當代史的情況比較開展,回憶錄出版比較多的地方。在歷史的見證人都還健在之時,歷史的當事人、親歷者就能坦率地寫出自己的回憶錄,接受公眾的審視批評,這是很難挾加曲筆的。這才是常態的歷史。這樣的歷史,才不會再讓歷史背負本不屬於它的政治包袱,不會附加上其他別的其他符號,能夠保持本來面目的客觀和公正。所以,莫道存史的過程只是回憶過去,回憶過去也是在開拓明天。

優缺點

優點

回憶錄要求"三親"原則:親聞,親見,親歷,是為第一手資料;

缺點

時間久,記憶力衰退,記憶不清帶來誤差;

有個人利害在其中,有意誇張或縮小歷史的真實情況;

受政治環境影響,帶着某種政治偏見或偏激情緒寫的回憶錄,內容不真實;

受地位局限,不可能全面,結論不一定準確;

有些回憶錄,記憶不清,憑藉回憶者的印象和想象寫出來的,有的條理化了,有的拔高或貶低。

分類

根據文字記錄方式的不同,回憶錄可分為親筆回憶錄和口述回憶錄。親筆回憶錄即回憶錄主人公親筆撰寫的個人回憶錄。口述回憶錄,即回憶錄主人公不是親筆撰寫,而採用自己口述、他人記錄整理的方式。

隨着回憶錄寫作熱的出現,根據表現形式和保存載體的不同,回憶錄發展為以下三類:

口述回憶錄

口述回憶錄有其久遠的文化溯源,那就是人們通過口頭轉述將歷史流傳下來的口述史,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即是。不一樣的是,口述回憶錄,是口述個人史;並且在現代科技社會,它必將以現代載體形式存在,與親筆回憶錄一樣,因其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包含着原生態的歷史,而成為官方史學的一大補充。

畫冊回憶錄

畫冊回憶錄,是以圖文並收,以畫為主的方式,對自己或他人一生的總體記錄,或是對一段重要歲月的精彩回顧。在畫冊回憶錄中,一張張精美、珍貴的照片,配以簡潔精煉的文字,承載着一段段過去的歲月,一次次難忘的經歷。

視頻回憶錄

視頻回憶錄,在對主人公進行回憶訪談的同時進行視頻拍攝,之後經專業的影視編輯、剪輯技術,結合主人公以前的照片、影像以及其他值得珍藏的資料,通過添加音樂、專業的播音人員解說而製作成的視頻格式文件的回憶錄。

代表作品

1848年法國革命

書名:回憶錄(1848年法國革命)

圖書編號:1713151

出版社:上海人民

定價:28.0

ISBN:720805732

作者:(法)托克維爾 著,周熾湛,曾曉陽 譯

出版日期:2005-10-01

版次:1

開本:16

主要內容:本書作者托克維爾以當事人、曾任第二共和國外交部長的身分回憶法國1848年二月革命後一系列重大事件,並對當時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發表評論,從而為後人研究1848年革命史增添了一份珍貴的史料;同時書中也體現了托克維爾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敏銳目光和真知灼見,為後人研究托克威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目錄:中文版導言(劉文立)

序言"記憶之描繪僅為我自己"(克洛德·勒富爾)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回憶錄》的緣起和特點--1848年革命之前的那一段時期的概貌--這場革命的預兆

第二章 宴會運動--政府安全--反對派領袖的憂慮--對大臣們的指控

第三章 2月22日騷亂--23日會議--新內閣--杜弗爾先生和博蒙先生的感觸

第四章 2月24日--大臣們的抵抗方案--國民自衛軍--貝多將軍

第五章 議會會議--奧爾良公爵夫人--臨時政府

第二部分

第一章 2月24日事件起因之我見以及我對事件將產生的後果的思考

第二章 2月24日的第二天及此後的巴黎。新革命的社會主義特徵

第三章 舊議員在作新局面定時態度猶豫不決--我對欲做之事的思考以及我的決定

第四章 我在芒什省的候選人資格--該省面貌--普選

第五章 制憲議會第一次會議--該議會面貌

第六章 我和拉馬丁的關係--後者的躊躇

第七章 1848年5月15日

第八章 協和廣場盛會以及六月起義的醞釀

第九章 六月起義

第十章 六月起義(續編)

第十一章 制憲委員會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返回法國--內閣的組建

第二章 內閣的面貌--至6月13日暴動企圖之後內閣初期的行為

第三章 國內統治--內閣內部的爭吵--內閣面對多數派及總統的難處

第四章 外交事務

附錄

第一章 古斯塔夫·德·博蒙眼中的2月24日

第二章 與巴羅的談話(1850年10月10日)--巴羅眼中的2月24日

第三章 1848年2月24日的印跡--杜弗爾先生及其朋友為阻止二月革命所做的努力--梯也爾先生的責任,他使得這些努力無濟於事

第四章 對1848年6月至1849年6月之間的《回憶錄》撰寫提納(1851年4月)--對約從六月事件起至我的內閣生活止這一部分的註解

第五章 對《回憶錄》待寫部分的幾段筆記(1851年4月回國路上)

第六章 1851年5月15日我與共和國總統的談話(我從意大利歸來後第一次見他)

第七章 憲法的修正--1851年6月21日我約貝利耶在家交談。我們倆都是修正委員會成員

第八章 羅馬事件(立法議會1849年10月18日,會議報告)關於對羅馬遠征特別追加貸款之撥付的相關法案的辯論

托克維爾年表

譯名對照表

歌曲《回憶錄》

歌曲介紹

歌名:回憶錄

詞曲:譚建建

原唱:譚建建&劉芷妃

出品公司:環球藝能

歌曲歌詞

不要用沉默來彌補散落的淚光

婉轉的街道停留着我們的味道

想起很久的故事

相同的回憶

太多的往事最終淋漓盡致

繁華的城市同樣的氣息

發覺現實的生活

不停忙碌着

那一刻幸福是你和我

天與地的擱淺太遼闊

經過春夏秋冬的季節

沒有放棄過

如今的分離是你和我

愛與恨的間隔太軟弱

度過漫長歲月的青春

彼此擁有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