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始建于1936年,1999年12月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名而来,主要从事中药材、花生、蔬菜、烟草、棉花、大豆、蓝莓[1]等经济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方法研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植保技术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加工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咨询服务等工作。
现建有“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综合试验站”“四川省中药材种植研究中心”“四川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四川省农科院现代烟草研究中心”,设置有中药材研究室、花生研究室、蔬菜豆类研究室、烟草研究室、小浆果研究室、栽培植保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拥有良好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和设备。
先后培育出经济作物新品种6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7项;发表(出版)科技论文(著作)560余篇(部);获科技成果奖励69项次,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
目录
相关资讯
植保栽培
主要开展中药材、蔬菜、花生、豆类、烟草及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植保和栽培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病虫害、天敌种群动态及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病虫害的抗性鉴定评价、监测预警、生物防治与综合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同时还开展中药材、蔬菜的药肥双减技术研究。
团队现有成员10人,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2人、助研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
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青年基金项目、财政部农业专项资金、植保植检专项、省育种攻关、省青年基金、省应用基础等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
“六五”以来一直承担省攻关棉花抗病性鉴定评价工作,近年来又建立了烟草抗黑胫病、花生抗青枯病、大豆抗花叶病毒病鉴定评价平台;研究明确了川芎、麦冬、芦笋、白菜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病虫发生危害规律;研究了经济作物的绿色种苗处理技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了经济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制出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木霉菌制剂,并开展了木霉的分子机理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制四川省地方标准3项。
参考文献
- ↑ 蓝莓的主要价值以及花语:我只爱你 ,搜狐,2021-02-06
- ↑ 发明专利的定义,干货!,搜狐,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