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彌陀禪寺
位在嘉義市境內的彌陀禪寺建於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廟宇中的主祀神祇為為彌陀佛塑金佛像,兩旁則陪祀有玄奘大師與開山祖師。禪寺的屋頂以金色琉璃瓦呈現,搭配深茶色的樑柱,襯托出與一般寺廟與眾不同的莊嚴氣息。彌陀禪寺旁有著「八掌溪義渡紀念碑」,以及一座建於民國二十七年的「義民塔」,塔內奉祀的皆是為地方取義而殉難的義民公。[1]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163 地址: 嘉義市彌陀路1號 電話: 05-2224203 主祀神明: 釋迦牟尼佛 創立起始年: 1752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明末創建 (1661-1683)(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1974) 清乾隆年間創建 (1736-1796)(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清乾隆17年~乾隆23年間(1752-1758)(顏尚文等編,《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嘉義市政府,2005)
目錄
建立沿革
《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根據乾隆38年(1773)「彌陀寺記」記載,諸羅知縣周鍾瑄本於康熙54年(1715)修築諸羅山大圳時建彌陀寺,然任期已滿而無重工。乾隆17年(1752)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僧侶苑藏前來諸羅八掌溪畔募建寺院,乾隆37年(1772),時任諸羅知縣的周大本見彌陀寺頹毀,遂號召諸羅城士申隨緣佈施重建。《續修台灣府志》中記載彌陀寺建於乾隆23年,因此可知此寺建於乾隆17年至23年之間(1752~1758);乾隆37年重建;道光年間倡修;明治42年(1909)改建,於大正4年(1915)竣工;昭和16年(1941)因地震修建;民國64年重建,歷時10年完工。[2]
簡介與相關圖片
祭祀活動
清明節:春季法會。 農曆七月十三日:中元節法會。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秋祭。
彌陀寺簡介
位於嘉義市八掌溪畔的彌陀禪寺—亦稱彌陀寺,有些老一輩的嘉義人會以「阿彌陀」(註:台語)稱之—創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是嘉義城外歷史悠久的古寺,並以「彌陀晨鐘」名列嘉義八景之一。彌陀禪寺附近溪畔曾是早期八掌溪義渡所在,透過公共資源協助民眾渡溪通行。日治時期於寺前設有鐵線橋,在目前使用的忠義橋完成之前,彌陀禪寺可說是從嘉義縣中埔鄉進出嘉義市的重要入口意象。
彌陀禪寺建築曾歷經數次改建,日治末期嘉義市大力推動「眾神歸天」政策,彌陀禪寺未受波及,但昭和十七年(1942)因地震與水災導致廟基崩塌,因此在地方士紳梅獅等號召之下,集資標購市中心慈濟宮等寺廟拆除後的建材,於昭和二十年(1945)完成重建。從彌陀禪寺戰後初期的老照片可見,或因建材延用寺廟舊料,當時雖為日本殖民時期,大殿外貌仍為傳統閩南寺廟建築風格,並一直維持到民國六十二年(1973)再度改建為止。
日治初期明治年間,彌陀禪寺亦曾因地震而損毀,直到大正二年(1913)大崗山義敏和尚來到彌陀禪寺主持重建工作、振興廟務。義敏和尚當時也在台灣南部推動許多佛寺的重建工作,除彌陀禪寺外,嘉義地區還包括了竹崎清華山德源禪寺與大林昭慶寺等。
有意思的是,同樣繼承了臨濟宗的法脈,一樣是戰後重建,德源禪寺的建築風格非常明顯地受到日本佛教文化的影響,在大雄寶殿即採用日本寺院建築常用的的「軒唐破風」手法(註:以鋼筋混凝土仿造),有入母屋造屋頂與唐破風樣式的入口。相較之下,彌陀禪寺的建築風格則以台灣傳統寺廟建築的宮殿樣式為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彌陀禪寺在2009年特地聘請景觀設計師,將現有禪寺庭園重新規劃施作,整體風格仿日本「枯山水」庭園,並依台灣傳統龍虎邊風水進行設計:龍邊採律動水流,而虎邊則以平靜湖面進行佈局配置。
這些帶有寓意的「枯山水」景觀,也讓這市郊溪畔的寧靜佛寺,在歷史氛圍之外,更多添了幾分禪意。[3]
彌陀禪寺&彌陀映月橋-在地新亮點
嘉義「彌陀禪寺」建於西元1752年(清乾隆17年),寺內「彌陀晨鐘」於日據時代就名列嘉義八景之一。禪寺的屋頂以金色琉璃瓦呈現,搭配深茶色的樑柱,襯托出與一般寺廟與眾不同的莊嚴氣息。禪寺周遭環境非常清幽,門口歷經蒼桑的石獅,依然很有威嚴的佇立著。
比鄰坐落在八掌溪上的新地標「彌陀映月橋」,是一座單塔斜張景觀橋,塔身和護欄以及橋面都以光雕呈現水滴、葉脈、諸羅樹蛙等在地特色;藍天白雲下彌陀映月橋橫跨倒映八掌溪流水面,夜晚則成了八掌溪上最亮的星光,為八掌溪畔極具特色的觀光與休憩亮點。
四方遊客來到嘉義千萬別錯過了這個有歷史又莊嚴,美好祥和所在的彌陀禪寺及諸羅樹蛙光雕,浪漫又美麗的新景點彌陀映月橋![4]
周邊景點
*蘭潭水庫(蘭潭風景區) *檜意森活村 *射日塔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 *蘭潭後山公園 *嘉義公園 *獄政博物館 *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文化路夜市 *嘉義市立博物館 *二二八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