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曲殼藻
喜馬拉雅曲殼藻 |
中文學名:喜馬拉雅曲殼藻 拉丁學名:Achnanthe shimalayensisJaoetZhu. 別 名:喜馬拉雅曲殼硅藻 分布區域:西藏 |
「喜馬拉雅曲殼藻」又名「喜馬拉雅曲殼硅藻」,屬於硅藻的種類之一,是真核藻類的一個主要類群,同時也是最常見的一中浮游植物,多數為單細胞生物。 [1]
目錄
物種描述:
植物體絲狀,單生或叢生,基部附着,不規則彎曲,長達342um,上部寬2—2.5um,中部寬2.5—5um,基部寬2—3.5um,先端和基部均略尖細。
鞘薄,初無色,後變黃色;細胞柱狀,常長大於寬,寬1—2um,長1.5—7um。原生質體同質,淡藍綠色;
內生孢子球形,直徑1—2um,釋放前在鞘內常多數成為一列,但有時為兩列。
生長環境:
小溪中岩石表,枯枝及濕土表。
國內分布:
西藏(珠穆朗瑪峰地區南側樟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