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杜甫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圖片來自搜狐網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是一組五言律詩。這兩首詩中,詩人想到骨肉即將團圓,喜不自勝,其一從病中得書預想兄弟相見情景,既見骨肉情深,又見思歸心切;其二為怨弟不至無可奈何之語,把詩人盼弟怨弟的殷切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目錄

原文

杜甫〔唐代〕

巫峽千山暗,終南萬里春。

病中吾見弟,書到汝為人。

意答兒童問,來經戰伐新。

泊船悲喜後,款款話歸秦。


待爾嗔烏鵲,拋書示鶺鴒。

枝間喜不去,原上急曾經。

江閣嫌津柳,風帆數驛亭。

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

譯文

巫峽一帶千山迷暗,遙想終南山萬里皆春。    我存病中見到弟弟的來信,不禁驚怪你還是世間之人。

邊讀信邊回答几子的詢問,弟弟遠道來夔州正冒着故爭的煙塵。

等到弟弟高興地乘船來到巫峽口岸,哥倆要款敘鄉情,話說歸秦。


久久地等待你的到來,等不到你急得我禁不住把喜鵲嗔怪。 

我還把你的信拿給鶺鴒看,這時樹上的喜鵲還是興奮得不願離開。

從原野飛來的鶺鴒顯出急難之意,我想弟弟你也像鶺鴒似的飛鳴,求其同懷。

我老是憑倚着江閣翹首引頸,恨只恨江柳遮住了我的眼睛。

過去了不少艙只竟不見弟弟來到,我屈指數十年來的事,一會兒愁得要死,一會兒又甦醒過來。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大曆二年(767)暮春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所作。這時詩人之弟杜觀由中都即長安來到江陵,並將到夔州。乍接來書,悲喜交集,因而一再作詩。

賞析

  「巫峽千山暗,終南萬里春。」首聯渲染環境,三峽一帶,兩岸連山,山巒疊嶂,遮天蔽日,因此說「巫峽千山暗」,終南山代指長安,弟弟杜觀在暮春時節不遠萬里從長安來蜀中。

  頷聯乃直書實事。詩人雖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與觀弟相見,精神振奮,病也覺得好多了。兩句意為烽煙四起,戰亂頻繁,生死未卜,突得來書,才知杜觀尚在人間。驚喜之情,不可言狀。這是悲中見喜。「書到汝為人」,是說:收到來書才知你仍然是人,還沒有變成鬼。這就把詩人平時對親人的關切和接書後的驚喜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頸聯是就書發揮。「兒童」,指詩人的兒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別親人的來信,這對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此時宗武才十四歲,對於十年未見的叔叔是一無所知的。孩子們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問個明白,詩人也高興地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兄弟之間的骨肉深情,躍然紙上。「來經戰伐新」,這既是信中的內容,也是詩人對孩子們說的話。《杜詩鏡銓》引盧德水注云:「是年郭子儀討周智光,命大將渾瑊、李懷光軍渭上,所謂『來經戰伐新』也。」杜觀是冒着性命危險,通過戰區遠道而來的。這兩句在感情上又由歡快轉入悲涼,是喜中有悲。

  尾聯設想兄弟見面之後的情景,表現了詩人渴盼觀弟早日到來的急迫心情。這是詩人接讀來書後產生的聯想。詩人的老家在鞏、洛,有別業在長安,他在飄泊生涯中一直懷念故鄉和親人。此詩再一次表示了「歸秦」的願望,但是,這一願望只有等戰亂結束,時局太平,方能實現。、款款而話者,慢慢地商量也。詩人實有身不由己、力不從心的苦衷。這裡仍然是悲喜相兼。「泊船」與「巫峽」相呼應,「歸秦」與「終南」相銜接,首尾緊密配合,堪稱天衣無縫。

  前一首側重寫讀信時的情景,後一首則側重談讀信後的感想。

  「待爾嗔寫鵲」是說詩人在等待中十分焦急,同時也感到奇怪:烏鵲不是已經預報了觀弟即將到來的喜訊嗎?但為什麼兄弟還沒有到呢?是不是烏鵲的信息不靈了?一個「嗔」字把詩人「喜其至而又恐其不即至」的焦急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兄弟十年隔絕,空羨鶺鴒之相親。「拋書示鶺鴒」,是表示兄弟即將團聚,不再羨慕鶺鴒了。

  三、四句各自與一、二句相應承。烏鵲尚在枝頭,這是一喜;兄弟就像鶺鴒在原一樣,都曾身處困境之中,這是一悲。詩人接讀來書後悲喜交集的感情波瀾久久不能平靜。但他抒發感情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通過烏鵲、鶺鴒這樣的具體形象以及這些形象象徵的含義委婉地表達出來的,這就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這種隔句應承的表現手法也使行文有串珠雙垂之美,笙簫合奏之妙。

  「江閣嫌津柳」。詩人登上江邊樓閣,希望快點看到觀弟來船的帆影,但令人討厭的是柳蔭遮住了視線。春風楊柳,本是美好的形象,這時卻成了討人嫌的東西。進一步反襯出詩人渴盼兄弟團聚的焦急心情。清代論詩家仇兆鰲、王右仲把「嫌津柳」、「數驛亭」都解作杜甫的行為。實際上「風帆」,是杜觀所乘之船;「數驛亭」,是杜觀的行為。這兩句,前一句是實寫,後一句是懸揣。詩人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弟之盼兄,一定也像兄之盼弟。詩人覺得自己在這裡嫌津柳之密,想來他也一定在來船上嫌驛亭之多也。這樣就能把相互的感情表現得更加強烈,更加深沉。「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愁絕」亦作「捻絕」,「星星」亦作「惶惺」。「愁絕」,指愁得要命;「星星」,指稀疏的白髮。這兩句是預想兄弟會面之後,詳細敘談十年來顛沛流離的苦楚,當年正是由於愁得要命,頭髮才開始白起來的。

  這兩首五言律詩,格律精絕,技藝嫻熟,筆法臻於化境。「晚節漸於詩律細」(《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正是指的這種境界。後人不僅尊之為「詩聖」,而且稱之為「情聖」。這兩首詩所抒發的感情之真摯,愛心之熾烈,是十分突出的。

簡析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是一組五言律詩。這兩首詩中,詩人想到骨肉即將團圓,喜不自勝,其一從病中得書預想兄弟相見情景,既見骨肉情深,又見思歸心切;其二為怨弟不至無可奈何之語,把詩人盼弟怨弟的殷切心情寫得活靈活現。全詩格律精絕,技藝嫻熟,筆法臻於化境;詩中所抒發的感情之真摯,愛心之熾烈,是十分突出的。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