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喀爾巴阡山位於利沃夫市西南100餘千米處,素有「森林公園」的美譽,是烏克蘭最大的滑雪基地。這裡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個銀裝素裹的沸騰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前來滑雪。春、夏季節的遊客主要以療養為主。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於歐洲中部,全長1450千米,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烏克蘭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臥大地。

目錄

礦產資源

喀爾巴阡山脈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外側山麓地帶廣泛分布着石油、天然氣和岩鹽,其中有波蘭的亞斯沃、克羅斯諾油田以及羅馬尼亞的以普洛耶什蒂為中心的大油田等。 在特蘭西瓦尼亞高原也分布着天然氣和岩鹽。除此之外,銅、鐵、金、銀、鉛、鋅、鉀鹽、褐煤等資源也很豐富。 為了保持喀爾巴阡山脈的自然資源,許多國家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珍貴稀有的動物和植物。斯洛伐克的小法特拉山風景保護區就是其中之一。 小法特拉山位於斯洛伐克西北部,這裡有紛繁複雜的花崗岩、石灰岩和白雲岩地形,既有巍峨嶙峋的懸崖,又有險峻的隘口、峽谷,還有小型侵蝕盆地、冰川遺蹟。山上雲杉密布,瀑流飛瀉。山中還有許多熊、山貓絹蝶等稀有動物。山上建有滑雪吊索、空中吊椅以及旅館等旅遊設施,這一切與大自然的美景融為一體,和諧成趣,使小法特拉山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和風景保護區。 喀爾巴阡山脈的礦泉十分有名,山區的礦泉具有醫療價值,成為一些國家發展療養以旅遊事業的寶貴資源。在羅馬尼亞,有160多個礦泉療養站,大都建立了現代化的療養設施,吸引着大量國外遊客。在南喀爾巴阡山西端的切爾納河谷,是羅馬尼亞最古老的療養、旅遊勝地——海爾庫拉內礦泉,這裡氣候宜人,綠樹成蔭,景色幽雅,到處可見淙淙的泉水。 據文獻記載,古羅馬帝國的軍隊進入達契亞國境後,在這裡安營紮寨,一些患有風濕病或皮膚病的士兵偶然用這裡的泉水洗浴,病狀大為減輕,後來羅馬帝國的一些達官貴人聞迅趕來,用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神海克力斯的名字給這裡的礦泉區命名,海爾庫拉內就是海克力斯的羅馬尼亞語譯名。如今這裡的礦泉站博物館還珍藏着當年羅馬人用的浴盆、水管管道等。 海爾庫拉內的泉水溫度為45-50℃,水中含有硫、鹽、鈣等礦物質,可治療關節炎皮膚病婦女病、胃病等。海爾庫拉內設有許多醫療點,每個醫療點都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除了各處溫泉浴池外,各大飯店內還設有室內游泳池。海爾庫內拉市內雖然只有4000居民,但每年至少要接待6萬多名國外遊客。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山體概況

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於歐洲中部,全長1450千米,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烏克蘭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臥大地。 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前期構成的褶皺山脈,後來歷經風化侵蝕,繼續上升,山勢渾圓,斷層作用發達,有極為顯著的塊狀地形。喀爾巴阡山脈的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由於地勢不高,冰川地貌僅出現在少數幾座較高的山峰。[1]

地理

喀爾巴阡山脈起自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向東南延伸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形,止於羅馬尼亞奧索瓦附近的多瑙河,全長超過1500千米,寬從12-500千米不等。最高峰在塔特拉山的格爾拉赫峰,海拔2655米,位於斯洛伐克境內。整個山系面積19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歐洲第二大山系。 喀爾巴阡山脈並非連續不斷,而是分成了幾個山群。它僅有少數山峰高於2500米,沒有常年積雪的山峰。多瑙河是阿爾卑斯山和喀爾巴阡山的分界,也是喀爾巴阡山同巴爾幹山區的分界。奧德河與摩拉瓦河谷地將其同西里西亞及摩拉維亞分開。喀爾巴阡山也是黑海和北部諸海的分水嶺。

地質構造

喀爾巴阡山脈在地質構造上形成了近於平行的三條構造帶,即外帶、中帶和內帶 。外帶由白堊紀和第三紀的頁岩、砂岩等組成,呈中山地貌,山頂渾圓,山坡平緩;中帶由古老的結晶岩和變質岩構成,間有中生代石灰岩分布,多呈塊狀山,山勢較高;內帶則是由第三紀火山岩構成的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可以劃分為西喀爾巴阡山、中喀爾巴阡山、東喀爾巴阡山、南喀爾巴阡山、比霍爾山地及特蘭西瓦尼亞高原5 段,每段特點各有不同。

西喀爾巴阡山 西喀爾巴阡山是喀爾巴阡山脈最高的一段,同時也是最寬的一段。這一段從布拉迪斯拉發到杜克拉山口,外、中、內三條構造帶的分布十分明顯。外帶屬復理層帶,有西貝斯基德山等;中帶為結晶岩山體,山勢挺拔險峻,北部高塔特拉中脈的格爾拉赫峰是全喀爾巴阡山脈的最高峰,海拔2655 米,這裡有角峰、冰斗、懸谷等冰蝕地貌;內帶在斯洛伐克礦山,這裡是面積廣大的第三系噴出岩區。

中喀爾巴阡山 中喀爾巴阡山也稱森林喀爾巴阡山,它從杜克拉山口到蒂薩河河源,這裡復理層帶占優勢,山體較窄,山勢也最低,有許多低矮的山口,成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東喀爾巴阡山 東喀爾巴阡山從蒂薩河河源到布拉索夫,在這一段山體增寬,三條構造帶重新出現,外帶由幾條平行的山嶺構成,中帶是山勢高峻的羅德納山,內帶則由克利曼山等組成一條高聳的長嶺。

南喀爾巴阡山又稱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脈,從布拉索夫西折到鐵門,主要由結晶岩構成,山高坡陡,有許多海拔2200 米以上的山峰,冰川地貌發育。

比霍爾山地和特蘭西瓦尼亞高原 比霍爾山地和特蘭西瓦尼亞高原雖然被劃為同一段,但二者在地質構造上並不相同。比霍爾山主要由古老花崗岩和結晶片岩構成,山勢渾圓,呈塊狀地貌。 特蘭西瓦尼亞高原的表層由呈水平狀分布的第三系岩層構成,夾有石膏層和岩鹽層,這裡由於受風化作用而呈丘陵地貌,海拔一般為500-600米,是喀爾巴阡山脈中最大的山間盆地。[2]

氣候

喀爾巴阡山脈的氣候屬於西歐海洋性與東歐大陸性之間的過渡型。1 月平均氣溫在零下2℃至零下5℃,7 月平均氣溫在17-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在最高地段和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1200毫米以上,而山麓和內部盆地一般只有600-800毫米。喀爾巴阡山脈夏季降水較多,積雪期在山地可達5個月。 咯爾巴阡山脈的雨水、雪水成為許多大河的水源,這些河流有多瑙河、奧德河、維斯瓦河等,它們的洪水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 喀爾巴阡山脈和許多大山一樣,植被和土壤呈垂直分布。北坡海拔550-600米和南坡700-800米以上的地帶為山毛櫸林,以下為櫟林,這裡棕色森林土占有優勢。 北坡海拔1100-1250米和南坡海拔1200米以上為山毛櫸、雲杉、冷杉等組成的混合林帶,再往上為雲杉、落葉松、松等組成的針葉林帶,土壤屬山地灰化土和棕色森林土。北坡1500-1600米和南坡1700-1800米為森林帶,這裡有熊、狼、猞猁等常見動物。森林帶以上至2000-2200米,是亞高山灌木和草甸帶,再往上則逐漸形成高山灌叢草甸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