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啼哭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啼哭拼音:tí kū,汉语词语,释义:大声哭泣;特指猿啼。 出自《荀子·非相》。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啼哭 [1]

外文名称 weep aloud

拼音 tí kū

注音 ㄊㄧˊ ㄎㄨ

词性 动词

释义

1、放声地哭。 2、特指猿啼。

出处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例句

1、放声地哭。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

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

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顾大嫂一头假啼哭,一头喂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九二回:"自从 司棋 出去,终日啼哭。"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九二回:岂知他忙着把司棋收拾了,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抹死了。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2、特指猿啼。

唐·白居易《寄微之》诗之五:"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尝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