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帝國
目錄
內容簡介
一部圍繞600年消費文明史的社會觀察巨作
一部講述現代物質世界物與欲的消費史詩
客觀看待消費主義,賦予物質渴求更多合理性和價值
本書敘述了在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中,消費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變的歷史,以及它對社會多個方面的重要影響和之後的發展趨勢。本書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國開始寫起,論述了全球三大消費模式。之後,特倫特曼追溯了貿易和帝國對全球消費和品位的影響,咖啡、煙草、印度棉花和中國瓷器等以前充滿異國情調的商品征服了世界,並探索了人們對於家居、時尚服飾和便利性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需求改變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詳盡的描述表明,消費實際上是一種真正的國際現象,有着悠久、多樣化的豐富歷史,同時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具有積極的作用,比如19世紀和20世紀帶來了百貨商店、信用卡和廣告營銷,但也帶來了道德購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終亞洲消費的復興。作者着眼於現在和未來,對我們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質享受這一全球挑戰提出了長遠的看法。這部著作兼有專業精妙的學術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敘述技巧,呈現了在過去數個世紀,那些誘惑我們並且豐富和動搖了我們生活的商品史詩般的歷史。
媒體推薦
在這本重要的書中,特倫特曼認為,我們日益複雜的消費社會已經歷了數個世紀的演變。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見多識廣、詳細和動態的……特倫特曼為圍繞消費的討論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他將學術和引人入勝的寫作進行了令人稱道的融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挑戰了20世紀「豐裕社會」的流行觀念,呈現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敘述,在過去的數個世紀裡,我們對於物品惱人和複雜的依戀是如何從市場力量、政治、戰爭、身份認同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全面敘述了人類對於物品的占有欲的歷史……一部史詩般的編年史。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獲獎
作者簡介
弗蘭克·特倫特曼(Frank Trentmann),1965年出生於德國漢堡,後就讀於漢堡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哈佛大學;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現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可持續消費研究所歷史與社會科學教授;其研究主 要關注消費、政治、道德和物質文化,曾主持經費高達500萬英鎊的「消費文化計劃」,並多次因學術聲譽和相關研究獲得榮譽稱號和獎項;相關著作有Free Trade Nation、Consuming Cultures、Global Perspectives等。
譯者簡介
馬燦林,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在讀博士,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批判理論,已發表多篇論文和譯稿。
桂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經濟社會史和抗日戰爭史,在《歷史教學問題》《鹽業史研究》《浙江檔案》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原文摘錄
人們很容易把前現代社會想成極端不平等的社會,在那樣的社會中,為數不多的富裕貴族舉行宴會,將很多衣衫襤褸的窮人排除在外;對於當時基本屬鄉村風格的歐洲的許多地方來說,確實如此。城市化的北意大利是不同的。1500年的佛羅倫薩並沒有比2000年的美國更不平等。這座城市並非由兩種文化構成,在精英階層和同質化的平民階層之間並沒有鮮明的分界線。相反,大多數佛羅倫薩人都處於同一個圈層中,這個圈層從處於社會邊緣的窮人延伸到生活較舒適的手藝人和店主。不僅是貴族精英,麵包工人、木匠和金屬匠人也購買書籍。少數手藝人甚至也喜歡上一些異域商品,比如東方的地毯。進口的西班牙—摩爾式陶瓷在鞋匠、鐵匠和織布工人中很容易找到主顧;一個羊毛織工擁有成套的7隻罐子、13個碗和34個盤子。相似的情形在歐洲北部繁忙的商業中心也可以看到,比如在安特衛普,畫作和錫釉陶瓷於17世紀在這座城市迅速流行起來。 儘管如此,認為文藝復興時期是「我們自己的……壯觀的消費主義的種子」,就未免有些誇張了。雖然私人物品和生活舒適的理念已經開始進入家庭,但它們仍然是一種繼續圍繞着公開展示和後世子孫的市民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圍繞着個人享樂和新奇事物誘惑力的市民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市民文化有活力的精神是奢侈豪華,目標是恆久流傳。在個人物品上的花費與在壯觀的城市建築和公眾宴會上的開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些是文藝復興時期消費的主要驅動力。
書評
繼《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茶葉與帝國:口味如何塑造現代世界》之後,汗青堂叢書的「帝國」成員又增加了一員猛將,一部堪稱皇皇巨著的《商品帝國:一部消費主義全球史》。
消費主義是西方文化屬性和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學上有着十分豐富的意涵,關於其來源,也有漫長的歷史可供講述。在晚期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消費主義便與其產生了欲理還亂的複雜關係。馬爾庫塞、弗洛姆等學者早就認識到鼓勵和擴大整個社會的消費需求,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良性運行大有裨益。因此,消費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為資本作用、控制和操縱的對象,進而轉變為一項營銷工程和欲望工程。
《商品帝國》系統講述了消費理念是如何演變的,以及消費主義對全球史和多個具體領域又有哪些重要的影響。本書的宏觀脈絡,首先「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國開始寫起,論述了全球三大消費模式」,然後「追溯了貿易和帝國對全球消費和品位的影響,咖啡、煙草、印度棉花和中國瓷器等以前充滿異國情調的商品征服了世界,並探索了人們對於家居、時尚服飾和便利性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需求改變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這是一本少有的為消費主義樹碑立傳的作品,作者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既呈現了消費的物質屬性,也剖析了消費的文化屬性,給予我們看待消費的嶄新視角。總體來說,這部著作以微觀視角(消費主義)切入宏大主題(全球史),從形而下者(觀念)推向形而上者(機制),既體現了德國蘭克史學的特點,也吸收了法國年鑑學派的方法,可謂切中歷史研究之肯綮。
正如年鑑學派代表人物馬克·布洛赫所說,理解活生生現實的能力是歷史學家最基本的素質。但作為歷史學家,如何在理解現實的基礎上追尋過去,從而回溯並還原不可復現的歷史,無疑需要深厚的學術功底與優秀的學術素養。在這本書中,弗蘭克·特倫特曼旁求博考,大量引用原始資料,並認真分析,嚴謹論證,試圖還原消費主義的本來面貌。同時,秉持「總體歷史」的理念,堅持「歷史就是整個社會的歷史」,不僅關注瑣碎的細小物件與表面的歷史事件,更探求由消費主義所勾連起的地區-區域-全球的結構-功能關係,從而發掘歷史深處的發生規律與運行機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