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枢
- 他创立吴兴唐一庵书院。
- 他是甘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
唐枢(1497年-1574年),字惟中,号子一,人称一庵先生,归安(今湖州)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讲学著书近四十年[1]。
著有《木钟台集》、《礼玄剩语》、《三一测》、《景行馆论》等,编有《嘉靖归安县志》、《嘉靖乌程县志》、《嘉靖孝丰县志》、《万历湖州府志》等。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 | 唐枢 | 出生时间 | 1497年 |
别 称 | 一庵先生 | 去世时间 | 1574年 |
出生地 | 归安 | 字 号 | 字惟中,号子一 |
所处时代 | 明朝 | 官 职 | 刑部主事 |
人物介绍
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言官劾李福达,不得狱辞要领,唐枢上疏,提出六“所疑”六“不用疑”,请朝廷明释,以正福达之罪。因触怒世宗,削职为民。从此回湖州老家从教。
他先借安定书院讲学,后在湖州东门外营治“木钟台”,设帐讲学;1562年,湖州知府张邦彦奉巡抚浙江监察御史张宪之意,为唐枢建立书院,额题“吴兴唐一庵书院”(唐枢号一庵),唐枢在这里讲学十几年直到辞世。
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以《连山》为《文王八卦图》,以《归藏》为《伏羲方图》,於义颇疏。
唐枢少时学于湛若水。留心经世之务,亲历九边及越、蜀、滇、黔等地,凡山川险阻厄塞,了如指掌。蹑履茹素,至老不衰。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回湖州,讲学于东门,三吴之地有不少名人皆出于其门下。
思想理论
他的教育思想是“讨真心”三个字,“真心”即“道心”,“讨”就是学问、思辨并身体力行。他曾说“良知一拈万到,本末具举,今日只欠躬行。”竟合于佛教精髓。
他阐释说:
“ | 元气即太极也,可见者为天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心具中理。天地无不包,故居外。万物各得其偏,至真至精者为人,故居天地之正中。维皇降衷,无少偏倚,退藏于密,心之为心也,故居最终。夫中无所着,无所着则虚,虚而生灵,灵能通天地,包万物。心该天地,是故人为万物,贵得天地之中也。人为万物灵,心具天地之中也。人即天,天即心,心无弗有,无弗能,宰制万物,放诸四海而准,与天地参,不容伪者也。 | ” |
人物轶事
嘉靖期间,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书中明确指出:“彼亦不自制舟,舟造于闽广,事起于我人。”。他从嘉靖倭难的关键条件,造船能力的观点出发,明确了问题根源不在日本海盗,而在中国海寇。[2]
人物评价
黄宗羲评唐枢“讨真心”之说云:
“ | 夫曰真心者,即虞廷之所谓道心也。曰讨者,学问思辨行之功,即虞廷之所谓精一也。随处体认天理,其旨该矣,而学者昧于反身寻讨。致良知,其几约矣,而学者或失于直任灵明。此讨真心之言,不得已而立,苟明得真心在我,不二不杂,王、湛两家之学,俱无弊矣。然真心即良知也,讨即致也。真心蔽于物欲见闻之中,从而讨之,则工夫在本体之先,犹程子之识仁也。阳明常教人于静中搜寻病根,盏为学者胸中有所藏躲,而为此言以药之,欲令彻底扫净,然后可以致此良知云尔。则讨真心,阳明已言之矣,在先生不为创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