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布拉乡
哈拉布拉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是农牧结合的城郊乡,2001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全乡辖6个行政村。
哈拉布拉乡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的乡,总人口6695人(2017),分别由哈、汉、维、回、克尔克孜等10格民族组成的。2003年全乡的工农业总产值972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886.1万元,工业总产值1840万元,畜牧年末存栏8124.6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652元。[1]
中文名称: 哈拉布拉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
电话区号: 0909
地理位置: 裕民县城南部
面 积: 442.33平方千米
人 口: 6695人(2017)
车牌代码: 新G
耕地面积: 7.8万亩
目录
农业经济
依托红花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坚持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为重点,加强科技推广,引导农牧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红花单产、优化品种。全乡总播种面积为7.8万亩,其中:小麦2.8万亩,占36%;玉米0.65万亩,占8.2%;红花3.3万亩,占42.3%;打瓜0.67万亩,占8.6%;苜蓿0.37万亩, 占4.7%;混播苜蓿0.56万亩, 占7.1%;蔬菜0.02万亩占0.25%。
依靠科技,提高红花种植效益。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为重点,加强科技推广,引导农牧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红花单产、优化品种。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实行技术人员包户、包地块开展科技服务,进行红花高产高效示范攻关。全乡建立了万亩红花良种示范基地,120亩红花种植试验田,培植红花高产示范户20户。红花平均单产达到70公斤,红花籽总产达到2310吨,红花丝总产达到264吨。
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采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政策导向,以优化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主攻方向。加大种植技术服务力度,狠抓高产示范田建设,不断推广新品种。小麦的平均单产达到280公斤,总产达到7840吨。认真落实自治区粮食直补政策,全乡收购粮食596.5万公斤,已向粮农发放直补资金119.3万元。
自然资源
新源县哈拉布拉乡自然资源丰富,窝尔托托山区和吉尔格朗河流成分布着原始留下来的云杉、野果林、沙棘等,深山处有雪莲、贝母等野生中药材,还生存着稀有野生动物和禽类。有天山马鹿、旱獭、山鸡、熊、狼、獐、雪鸡、野猪、野鸭、棕鸟等近50种,哈拉布拉乡北部有约100平方公里的天然苇湖,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大吉尔格朗河套有含金量0.5-1克/立方米的沙金矿。
哈拉布拉乡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内在的潜力,农业上主要以农业综合开发和优质粮食基地建设为主,建立高科技示范区。农业上主要以养殖基地建设为主,推进规模养殖,集中良种牛进入400亩养殖小区和苇湖养殖小区,大力吸引外资投资建设。林业生产上以退耕还林为主,2004年将退耕还林500亩,吸引外资建设优质高效经济林,在两年内把哈拉布拉乡的经济林由6500亩发展到10000亩,并建立两个大型的果品保鲜库,建立规模性优质果品基地。乡镇企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经营、销售、服务为主。
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74.72亿立方米,为阿勒泰地区之冠,额尔齐斯河是国际性的外流河,自东向西横贯县境穿哈巴河县,注入北冰洋,境内全长8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62.52亿立方米(1969)最小年径流量8.86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640立方米/秒(1969年6月2日),最小流量1.79立方米/秒(1974年12月5日),多年平均输沙量39.5万吨,最大年输沙量171万吨(1966年6月1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5kg/立方米,最大含沙量0.381kg/立方米,(1995年7月15日)。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源有友谊峰,自北向南纵贯全县,在哈拉布拉乡西汇入额尔齐斯河,全长269.6km,流域面积9960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42.73亿立方米,受降雨的影响,径流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为0.224,年内分配不均6-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4.9%,最大年径流量63.3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20立方米/秒(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立方米/秒(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输沙量29.3万吨,最大年输沙量58.3万吨(1966年6月16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4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1.90立方米/秒(1966年4月25日)。全县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分布较普遍,便因地质构造的差异,承压水分布不均。全县地表么流和地下水都具有矿化度小,悬浮质少,水质良好的特点。
政策制度
新源县哈拉布拉乡转变干部作风,在全乡机关干部中推行“民情卡”制度,深受村民的欢迎。“民情卡”主要记录机关干部深入农牧民家中,了解农牧民的实际困难以及农牧民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该乡在“民情卡”上了解到吉尔格朗村有11户牧民由于贫困,还没有准备入冬物资。乡干部便自发组织捐款捐物、为贫困户送去了面粉、清油和捐款。在农村走访中,该乡干部得知西巴勒布勒各村奴尔卡玛力得病急需用钱时,立即组织该村干部捐款2150元。另外,乡领导还组织乡文化站人员,为42户农牧民安上了有线电视。
民情卡制度建立两个月来,该乡共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21起。如今,农五师89团场一连每名干部口袋中都有一本"农情日记",干部称“农情日记”为“掌中宝”。他们用这个“方本本”及时记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单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帮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写农情日记、处理农情日记成为连里干部的工作惯例。该连每周由主管领导统计信息,每半月召开一次由党员、职工代表参加的支委扩大会议,把职工反映的各类社会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分门别类,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再由主管领导在职工大会上反馈给职工。
“农情日记”成了该连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带。该连主管领导、业务干部共记录“农情日记”信息30多条,反馈信息率达95%。他们共为职工提供致富信息20余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5条,使连队98%以上的职工从中受益。
农村建设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确定喀拉乔克村和加勒克孜阿尕什村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07年,喀拉乔克村、加勒克孜阿尕什村分别计划新修防渗渠0.7公里、5公里。加勒克孜阿尕什村、哈拉乔克村两村每户植树不得少于30棵;加勒克孜阿尕什村重点做好文化室建设工作;次重点村确定为南哈拉布拉村和霍斯哈巴克村。南哈拉布拉村在抓好地区级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以小巷道改造、环境治理、绿化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完成所有巷道的绿化工作。同时,清除破旧房屋,平整疏通道路。2007年,南哈拉布拉村计划新修防渗渠3公里、霍斯哈巴克村2公里;非重点村确定为北哈拉布拉村和加勒帕克塔勒村。北村重点做好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其次清除脏、乱、差现象。加勒帕克塔勒村重点巩固好牧民定居成果,加大“村村绿工程”的实施力度,“四旁”植树不少于2万株,每户不少于30棵,同时完善牧民住房和牲畜棚圈建设。2007年,北哈拉布拉村计划新修防渗渠8公里,加勒帕克塔勒村1.3公里。
做好抗震安居房建设工作。2007年新建抗震安居房110户(哈拉乔克村12户,南哈拉布拉村25户,霍斯哈巴克村15户,北哈拉布拉村35户,加勒克孜阿尕什村10户,加勒帕克塔勒村10户),以乡村建设所规划为依据,严格实施,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工作。
做好乡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工作。2007年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乡政府驻地的硬化、绿化、美化建设,并积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完成乡文化室建设。同时,加强与自治区外经贸厅联系,争取更大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乡机关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
2007年完成改厕60个。积极跟踪落实好喀拉乔克村和霍斯哈巴克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力争工程当年实施,当年竣工,自来水全部入户。同是在完成40亩新植林的基础上,加强老林带的补植和管护工作。
特色产业
为了大力发展林果业,新源县哈拉布拉乡鼓励农民让果树进好地、进耕地。
哈拉布拉乡首次提出,在10个行政村的27块条田6000亩耕地中发展特色林果业,改变过去只在“四荒”地上种经济林的做法。该乡现已筹措资金100万元,解决了购买苗木的资金困难。同时,从伊犁园艺所聘请3名专家,长期驻乡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县林业局抽调1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蹲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另外还请了4名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帮助、指导果农进行春季果树修剪。
第一批20万余棵苹果树、枣树和核桃树苗已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