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是中國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座孔廟,在今南崗區文廟街,哈爾濱工程大學院內。
文廟始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民國十八年建成,由當時的東省特別區長官張煥相及繼任長官張景惠倡導並由各界集資修建。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操縱的滿洲國成立,此後幾乎每年都由政府在此祭孔。1946年以後,文廟先後作為哈爾濱醫專、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的圖書館。文革中,文廟淪為省軍區倉庫,卻因此避免了毀滅性的破壞。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文廟原占地面積為約90畝(約6萬平方米),現僅存2.3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674平方米。建築群坐北朝南,以大成殿為中心,圍繞中軸線展開,分為三進院落。自南端的影壁起向北,分別有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左右有對稱配列的牌樓、兩廡、掖門、耳房等。
目錄
景區簡介
哈爾濱文廟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始建於1926年,占地2.3萬平方米,是黑龍江現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築,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一座孔廟。
哈爾濱工程大學院內的哈爾濱文廟,是為祭祀中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築的。它始建於1926年,建成於1929年。原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現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74平方米。其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但由於它是11開間的,等級確是全國之最。
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為9開間的,小的還有5開間、3開間的。由於哈爾濱文廟建築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因此被稱為哈爾濱的「故宮」[2]。哈爾濱文廟是典型的三進式仿清古建築群,結構為三進院落,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形成一條中軸線,由南端的影壁牆向北,經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至第二進院落大成殿,最後收尾於第三進院落的崇聖祠。坐落在中軸線兩側的牌樓、石碑、配殿、掖門都是對稱配列的。文廟的三進院落在中軸線的貫穿下層層遞進,一氣貫通。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向人們展示着空間之美。文廟主體建築物使用清代最尊貴的黃琉璃瓦,即「皇頂」,它是帝王或經皇帝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築規格。屋頂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級的「廡殿頂」與「重檐廡殿頂」。彩繪為清代創造金錢大點金「金龍和璽」彩繪。
視頻
哈爾濱文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面積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好,黑龍江哈爾濱市文廟,騰訊網,2019-11-05
- ↑ 原創曲徑幽深----雪後哈爾濱文廟,鐵血網 , 20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