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咏荆轲(陶渊明)

咏荆轲

来自网络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咏荆轲》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咏荆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咏史诗。此诗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全诗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刺秦王的过程只以“图穷”以下四句简要叙述;诗的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奇功不建的无限惋惜之情。此诗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

目录

原文

译文

燕丹太子爱侠客,立志报仇刺赢政。

百里挑一招勇士,年终得士名荆卿。

君子能为知己死,荆卿提剑出燕京。

雪白骏马嘶大道,慷慨众人送我行。

怒发上指高冲冠,男儿猛气冲长缨。

饮酒送别易水上,四周列坐皆豪英。

渐离击筑音悲壮,宋意引吭高歌声。

萧瑟悲风骤吹过,凄寒水上波纹生。

商音凄婉闻流泪,羽调激昂壮士惊。

此去心知不返归,将能后世留英名。

义无反顾登车去,疾驶如飞赴秦庭。

奋勇直前越万里,曲折艰险过千城。

地图展尽匕首露,赢政突然心恐惊。

可惜剑术未能精,盖世之功未建成。

壮士虽然久已逝,千年之下寄深情。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1]


参考资料

  1.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