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集乡
周集镇位于商丘新区东南部。西邻平台街道办事处,北接张阁镇,东南与虞城相连。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总人口32020人(2017年),耕地面积为3.7万亩,辖15个社区、行政村,57个自然村,118个村民组,共有7510户,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154元。2013年,全镇生产总值全年实现13.21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751元,同比增长11%,完成财政税收243万元。[1]
目录
镇区概况
周集镇位于商丘新区东南部,西邻平台街道办事处,北接张阁镇,东南与虞城相连。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2020人(2017年)。辖周集、杨阁、张庄、孔阁、小陈楼、王窑、陈楼、何庄、贾庄、杨楼、曹楼、范庄、宋楼、关庄14个行政村(一说:辖15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有苑庄龙山晚期文化灵台寺遗址,春秋称仪台。
历史沿革
1977年,建周集公社。
1983年,改周集镇,位于商丘县(今睢阳区)东部。
1997年,辖周集、杨阁、关庄、范庄、曹楼、何庄、陈娄、杨楼、贾庄、孔阁、王尧、张庄、宋楼、小陈楼14个行政村,同年由原商丘县(今睢阳区)划归梁园区管辖。
2011年5月,划归商丘新区管辖。
经济建设
主要特色经济作物有露地蔬菜、西瓜、无公害辣椒等。名应企业发展迅速,桐木加工、塑料加工、粉条加工、饲料等特色长夜寂初具规模,商丘新区农药化工集聚区坐落该乡。
2013年引进工业项目2个,落实资金1亿多元,安置就业人员300多人。2013年全乡种植蔬菜6000余亩,蔬菜收入达2700多万元。一是以王尧村为主的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二是由北京兆业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周集村、河滩村、王尧村、张庄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租地20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胡萝卜、药材等;三是以大江种植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引领农民产业调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特色农业:周集镇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农业发展迅速,是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土地流转步伐加快,规模化种植和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全乡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近6000亩。已形成以周集、王尧、河滩、张庄、贾庄、小陈楼等村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以范庄、何庄、曹楼等村为主的大蒜种植和西瓜种植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宋楼、孔阁等村为中心的粉条加工基地。
周集品牌粉条采取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绵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年产量近50万斤,远销京、苏、沪、浙等大中城市;周集西瓜皮薄肉鲜、果香诱人、生津止渴、甘甜可口。
工业企业:周集镇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一批投资前景好的项目陆续落地,基本形成以农药、复合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项目主要有:商丘市纽茵兰农药厂、河南倍尔农药厂、波尔森农业公司、金牛肥业、河南省优耐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商丘市阿林肉制品有限公司和商丘市金缘红木家具厂等企业。
社区建设
周集镇总体规划为一个新型农村中心社区和三个新型农村社区。2011年开工动建的月亮湾集镇区中心社区已初具规模,该社区规化面积780亩,已建成商业门面6200平方米,大型超市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已完成入户调查,正在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
社会事业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计生工作连续多年获市区先进单位,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辖区内有文化站1个,幼儿园3所,小学14所,敬老院1所,通往市区5路公交车7辆,自来水厂1个,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2%。
历史文物
周集镇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主要文化遗址有灵台寺、佛母寺、白衣寺。灵台寺属于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台寺又称龙台寺,位于周集镇苑庄村西,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灵台寺所在地是一个"土山",诸侯病薨,多葬于此。据《商丘县志》记载,"灵台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宋朝年间衰败,毁于元朝年间,明清时期均重修过"。
新中国成立后,灵台寺又先后经历了拆除和民间自发重建,而有关这座千年古刹在历史更迭中的沧桑变迁也为她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灵台寺遗址位于商丘新区周集镇苑庄村西,为一圆形土堆,南北约32米,东西约31米,高约2米,由夯土筑成。
城市荣誉
近两年来,周集镇先后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绿化示范乡镇、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等多项省市区荣誉称号,2013年又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