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周锦堂,1954年11月13日生,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武汉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武汉市剧协副主席。

周锦堂
出生 1954年11月13日
  武汉
知名作品   《春夏秋冬》

目录

人物介绍

周锦堂,1954年11月13日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一级演员。中共党员,武汉市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优秀专家,政协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戏剧家协会主席。[1]

长期从事话剧影视表演,代表作有话剧《春夏秋冬》、电视连续剧《儿科医生》等,从事表演艺术近30年,在话剧舞台、银幕上塑造了200多个艺术形象。其主演的小品剧《搭白算数》、《你吓我》使武汉的话剧小品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2006年首次以小品《招聘》闯入央视春节晚会。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文华表演奖、CCTV全国喜剧小品大赛优秀作品奖、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奖等。在艺术节参演剧目《张之洞》中,扮演主角 。2010CCTV虎年春节联欢晚会南方小品《五十块钱》主演之一。 [2]

艺术经历

天赋

周锦堂上高中时,正是战争电影的角色深入人心之时,不知是谁发现,音乐老师张延林与剧里汤司令有几分相似,此后张老师就成为了同学们的模仿对象。

课堂上,张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在讲台下"学"得不亦乐乎,周锦堂尤为活跃,"举手投足"间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讲台上的张老师却摸不着头脑。

一次,周锦堂"表演"得正投入,张老师突然出现在面前,短暂的动作"定格"后,周锦堂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拔腿就跑,张老师在后面追赶,围着教室跑了几圈,师生俩都停了下来。看着与自己隔桌"对峙"的周锦堂,张老师突然"噗哧"一声笑起来。此后,周锦堂就被张老师拉入了学校文艺宣传队。

回首自己的艺术之路,周锦堂念念不忘这位武汉六中的张延林老师,"他发掘并且引导了我的兴趣"。

舞台

1975年,周锦堂还是部队文工团一名年轻演员。那年,他在北京观看北京人艺演出的《茶馆》,看后心潮澎湃。他在心中埋下信念:今后也要做名优秀的话剧演员。

1978年,周锦堂婉拒北京二炮文工团的邀请,从部队转业回到武汉,进入市话剧院当上话剧演员。 刚到话剧院时,院里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周锦堂帅气的外形和扎实的表演功底让剧院领导"眼前一亮"。到武汉话剧院的第二年,院里排话剧《于无声处》,破格起用了周锦堂,让他在剧中演梅林的儿子欧阳平。

凭借俊朗的外形、深厚的文艺功底,周锦堂很快成为武汉地区话剧舞台上小生戏的第一主力。1995年,他凭借在话剧《驿动的心》中出色的表演,荣获全省牡丹奖。

电影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小生型的演员屈指可数,各地电影制片厂看中了周锦堂的银幕潜力,片约和试镜的机会纷纷而来,周锦堂主演了那个年代里第一部公映的爱情电影--《爱情与遗产》。

话剧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的电影市场逐渐红火起来,在与周锦堂同时走上银幕的演员中,好多已成了大腕。一些电影剧组又找到周锦堂。西安电影制片厂筹拍《亲缘》,制片方希望周锦堂出演男一号;拍摄电影《野山》时,剧组将周锦堂的服装、道具都做好了,他也为该剧到陕南体验了半年的生活,但因为武汉话剧院要排新剧目,周锦堂最终选择了舞台。这样的事还有不少,周锦堂总是在几经"挣扎"后,回到了话剧院。

人物评价

接拍《张之洞》,是周锦堂对自己话剧生涯的又一个挑战。18天里,周锦堂背下了数万字的台词,其中大部分是绕口的文言文。一天早晨,周锦堂抚镜梳头,发现昨天的一头黑发已经花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周锦堂说,《张之洞》在"中国话剧百年展演"取得成功,一夜白头也值!"演员现场表现,观众亲身互动,这是话剧的魅力所在。"周锦堂说,从25岁成功出演《于无声处》开始,他就深深爱上了话剧;即使在话剧的低潮期,全家老少三代挤在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他也从来没有放弃理想。

2000年以后,周锦堂迎来了演艺的春天。他开创的汉味小品一炮走红,也成了尽人皆知的笑星,很多电视台请他去做节目、当主持,更多扬名的机会摆在他面前。"我已经是剧院的党委书记了,要考虑振兴我们汉派话剧,不能只图个人发展。"面对名利,周锦堂依旧淡然。

人物写真

视频

周锦堂余信杰小品《招聘》

话剧《张之洞》选段 周锦堂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