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和
人物介绍
周秉和,北京人,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和河庄坪公社枣园村大队插队。
1972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现已退休。现任中国知青网理事长。
1969年初,周秉和与妹妹周秉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分别到陕西和内蒙古插队。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拉开了帷幕。
从1969年到1970年初,全国共有500多万知青奔向了农村。”聊到当时临行前的告别,周秉和告诉记者,周总理对自己的决定很高兴,“他没有子女,我们家兄弟姐妹6个,有4个已经是当兵的、大学毕业的,就只剩我和周秉建两个中学生,那时候上山下乡主要以中学生为主。总理有两个侄子和侄女,他不带头谁带头。”
接受专访
周秉和说:“1966年以后,伯伯很少私人会客,即使是亲属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当伯伯知道我要报名去延安插队的消息后,破例邀我去共进晚餐,可见他很重视这件事情。我清楚地记得伯伯略微提高了一下声调对我说:‘插队是你自己定的?好!’然后他笑了起来,会意地和七妈(邓颖超)点了点头,又一字一句地说:“我们支持你去延安。”
就这样,周秉和离开北京,前往陕北延安农村插队落户,开始了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当时的延安落后状况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初到陕北,周秉和一时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第一年,我来到了离延安县城90里远的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这里是山区,基本上没有水。”
刚去时,他们住在老乡家的窑洞,“本来人家是个陶窑,老两口跟孩子分开睡,我们一去了,隔成两个屋了,让我们住一间。对我们真的是相当好,说你们到我们这,真是受了苦了,我们祖祖辈辈还能过去,你们没遭过这罪。后来搬到新建的窑洞,新窑潮气大,不少知青身上长了疮,有的还化脓,又疼又痒。”
在那段日子里,陕北人民的淳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他还是对陕西充满了感情,“老乡专门把自己家里的菜给我们拿过来,甚至小鸡都送过来,说你们太苦了,吃点儿好的吧。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不能当兵,连死的心都有了。
周秉和是周恩来总理最小的侄子。周恩来自己没有孩子,把他兄妹6人当亲生孩子一样教养,每月400元工资总会分一多半给他们。伯父要求他们“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许打着他们亲属的招牌要求照顾和走后门,对外人不要提及与他们的亲属关系,要老实做人,老实做事,老实生活”。工作生活上,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沾不到伯父的光,更不能有一点特殊化”。
插队的第二年底,周秉和在农村由于表现良好,通过体检,得到去新疆军区当兵的机会。他极为兴奋,满怀激情坐了整整7天卡车到达新疆南疆军区目的地,“当兵多好阿,当时非常开心激动。”刚刚到达,他就写信向总理和七妈汇报这个好消息,然而,他们的回信却令他”巨雷轰顶”。
信里,周总理告诉他,你父亲现在正在被审查,按照国家的规定你父亲被审查你是不能当兵的,违反当兵政策,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就这样,三个月后,周秉和又再度回到原来插队的地方,“当时我是很痛苦的,我觉得如果当了兵就能改变命运了,又让我回去插队,我都蒙了。我觉得很想不开。”
在回延安的路上,他形容自己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后来,周秉和逐渐理解了总理的做法,“一方面,他说我父亲受审查,不够格,我理解他,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还在继续,我们作为他的侄儿侄女,也必须做出表率,他才能展开工作。”
没有人用与伯伯的亲属关系谋私利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这是大家对于周总理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于晚辈,关爱却同样从不搞特殊化。
作为家人,在周秉和的眼中,他是一名好总理,也是一名好长辈。
不能当兵,不能搞特殊化,读大学时总理又提出让他回延安。作为侄儿,周秉和并未享受到任何好待遇。他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回到北京上清华,总理头一句话就问他是不是走后门,确定他是不是贫下中农。当时是推荐上大学,贫下中农中推荐,领导审查,最后学校接收。“虽然伯伯挺高兴,但还是带个问号。”
年轻时,周秉和也不能完全理解伯伯的做法,甚至一度感到委屈,“我们没有一个人用与伯伯的亲属关系给自己谋私利”。周秉和上大学之后,周总理要求他毕业后再度回到延安。
周恩来不仅对晚辈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弟弟同样如此,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周秉和告诉记者,父亲在战争中对革命有贡献,能力突出,本可以有一个好职务,然而伯伯却主动找到父亲的领导提了一个“特殊要求”,要求父亲的工作“职务尽量低、工资待遇尽量低”。
他告诉记者,总理非常谦虚,生前根本不让人宣传,在伯伯去世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在伯伯身上,有那么多令人感动、震撼的故事,伯伯是如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他教会我们独立自强、吃苦耐劳,希望我们做有道德的人。”
“他是个好总理。”他认真地说,“作为一个亲属,我感到很光荣。作为一个老百姓,我感谢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好总理。”
时至今日,说起这段往事周秉和依然有些惋惜,"从小我们都非常热爱解放军,成为一名军人是至高的荣誉,我们符合入伍条件却因为伯父是总理又被退回农村。"周秉和打趣道,"就这样,我回去种地了,老六又去草原放羊了。"
插队的日子里,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了周秉和极大支持,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让他终生难忘。
周恩来不仅对晚辈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弟弟同样如此,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周秉和告诉记者,父亲在革命战争中对革命有贡献,能力突出,本可以有一个好职务,然而伯父却主动找到父亲的领导提了一个"特殊要求",要求父亲的工作"职务尽量低、工资待遇尽量低"。
周秉和有些感慨,伯父不仅严格要求他们,对自己也很"苛刻",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有时甚至在16小时以上,多年来从没有为自己过一个生日,"伯父的品格影响了我们一生"。 [1]
视频
《周秉和先生讲话视频》
参考资料
- ↑ 周恩来侄子周秉和:“从来没有丝毫优越感” 中国新闻网.2012-05-19[引用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