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文玖
出生 196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大學教授

目錄

人物簡介編輯

在《史學理論研究》、《民族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史學史研究》、《史學月刊》、《孔子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試論歷史的本質 》、《司馬遷的歷史變通思想》、《顧炎武的歷史盛衰思想》、《司馬遷的歷史變通思想》、《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史學評述》、《關於「中華民族是一個」學術論辯的考察》等論文、學術評論約一百二十餘篇,出版《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史學史導論》、《康乾盛世》、《因革之辨》等著作。選編《朱希祖文存》,主編《歷史時代嬗變的記錄——中國近現代史學究》《〈晉書〉「八書」「二史」研究》等。著有《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與發展》、《史學史導論》、《現代科學全書·史學史卷》(合著)等。

代表性論文編輯

1、試論歷史的本質(《濟寧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

2、關於「歷史」的概念問題(《歷史教學問題》1990年第3期)

3、《周易》的「中」與「變」(《山西師大學報》1992年第1期)

4、《史記》的變通史學思想(《齊魯學刊》1993年第3期)

5、歷史發展動力問題再認識(濟寧師專學報1993年第3期)

6、顧炎武的歷史變革思想(《山西師大學報》1993年第3期)

7、司馬遷的大一統思想(《唐都學刊》1995年第6期)

8、圖表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山東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9、顧炎武的經學批評(《齊魯學刊》1995年第1期)

10、顧炎武的考史方法和歷史編纂學思想(《古籍研究》1995年第3期)

11、顧炎武論治亂興衰(《史學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2、袁宏史學思想再探討(《濟寧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

13、顧炎武的歷史盛衰思想(《孔子研究》1996年第3期)

14、顧炎武的史學批評(《安徽史學》1997年第1期)

15、鄧小平的「史識」(《濟寧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

16、論鄧小平的歷史思想(新時期民族素質教育的重要理論根據)(《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和理論教學》1997年第7期)(論鄧小平的歷史思想《北京師範大學》1997年增刊)

17、李大釗《史學要論》對史學理論的貢獻(《山西師大學報》1998年第1期)

18、重讀《史學要論》(《光明日報》1998年3月20日)

19、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人——李大釗(《文史知識》1998年第5期)

20、對高校歷史教學和 中學歷史教學接軌問題的思考(《聊城師院學報》1998年第1期)

21、朱希祖與中國史學(《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3期)

22、將中國史學思想史研究引向深入(《古籍研究》1998年第4期)

23、展示中國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和特點——讀吳懷祺先生著《中國史學思想史》(《中國史研究動態》1998年第8期)

24、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史學評述(《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2期)

25、史學思想史與史學史的學科建設(《東方》2000年第2期)

26、三十年代史學史研究評述(《山西師大學報》2000年第2期)

27、白壽彝史學史思想的發展歷程(《回族研究》2000年第3期)

28、顧炎武論史書編纂(《史學史研究》2000年第2期)

29、五十年來史學理論發展之回顧(《河北學刊》2000年第3期)

30、何炳松的史學理論及其史學史研究(《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31、辛勤探索四十年 匯聚心血兩代人——讀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史學史教本》(《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1期)

32、論「史德」(《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33、20世紀中國史學思潮發展大勢略論(《濟寧師專學報》2001年第2期)

34、歷史學怎樣認識自身的歷史(《中國圖書評論》2001年第3期)

35、「采銅于山」的傑作——《日知錄》(《光明日報》2001年9月25日)

36、評晁福林著《先秦民俗史》(《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1期)

37、關於史學史學科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齊魯學刊》2002年第1期)

38、唯物史觀與21世紀中國史學《歷史學》複印資料2002年第1期)

39、白壽彝先生的治學經歷與他的史學史研究(《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與王記錄合作)

40、梁啓超對中國史學史學科的開拓性貢獻(《求是學刊》2002年第4期)

41、論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史學月刊》2002年第8期)

42、「歷史」的概念——一個歷史本體論的基本問題(《光明日報》2002年9月3日)

43、20世紀中國史家論歷史文學(《史學史研究》2002年第4期)

44、梁啓超與何炳松(《學術研究》2002年第12期)

45、全面評價「文革」前十七年的歷史學(《中國教育報》2002年11月27日,署名:黎明)

46、正確處理理論與史料的關係(《學習時報》2002年12月9日)

47、一本有特色的《史記》讀本(《古籍研究》2002年第4期)

48、「新中國史學的成就與未來」研討會綜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49、認識過去? 開闢未來(《光明日報》2003年1月7日)

50、繼承與創新的結晶——讀吳懷祺主編的多卷本《中國史學思想史》(《出版參考》2003年3月,署名:林華)

51、關於「文革」前十七年史學界的兩種思潮(《淮北煤師院學報》2003年第1期)

52、白壽彝先生的治學與他的中國通史編纂(《回族研究》2003年第2期)

53、黃宗羲顧炎武之比較(《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

54、關於王國維的《古史新證》和唐蘭先生的《序》(《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5、名家評介名著的薈萃(《河北學刊》2003年第4期)

56、中國史學史學科的最新發展趨勢(《安徽史學》2003年第6期)

57、談總序和前言(《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3年)

58、中國史學史學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標誌(《煙臺師院學報》2003年第3期)

59、科學地評價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60、科學地評價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兼談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一些問題(《高校理論戰線》2004年第3期)

61、朱希祖史學略論(《史學史研究》2004年第4期)

62、20世紀前期中國史學理論發展略論(《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4年)

63、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特色——以幾部代表性史著為考察對象(《山西師大學報》2004年第4期)

64、王國維死因再析(《煙臺師院學報》2004年第4期)

65、中國史學史學科發展芻議(《阜陽師院學報》2004年第6期)

66、「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學習時報》第240期,2004年6月21日)

67、「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學習時報》第244期,2004年7月19日)

68、「三日不見,即更刮目相待」(《學習時報》第246期,2004年8月2日)

69、「逆取而以順守之」(《學習時報》第248期,2004年8月16日)

70、「見盛觀衰」與「承弊易變」(《學習時報》第254期,2004年9月27日)

71、「亡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學習時報》第252期,2004年9月13日)

72、唯物史觀與發揚中國史學的民族特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4-2005年)

73、朱謙之的史學理論及其史學史研究(《齊魯學刊》2005年第1期)

74、從梁啓超到白壽彝——中國史學史學科發展的學術系譜(《回族研究》2005年第2期)

75、民族救亡與民族統一戰線綱領(《河北學刊》2005年第3期)

76、傅斯年、朱希祖、朱謙之學術關係略論(《史學史研究》,2006年第1期。增修改後,又載《傅斯年與中國文化》,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該書為2004年在山東聊城召開的傅斯年學術會議的論文集)

77、朱希祖與 中國現代史學體系的建立(《煙臺師院學報》2006年第1期)

78、探索理論遺產之路——讀瞿林東教授著《中國史學的理論遺產》(《歷史教學》2006年第4期)

79、20世紀中國史學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署名「黎明」)

80、史學? 社會? 人生 (《學習時報》第318期,2006年1月2日)

81、史觀與正確地認識歷史(《學習時報》第320期,2006年1月16日)

82、歷史認識的真理性能夠檢驗嗎?(《學習時報》第324期,2006年2月27日)

83、「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學習時報》第328期,2006年3月27日)

84、「不知古人之身處,不可妄論古人文辭也」(《學習時報》第332期,2006年4月24日)

85、歷史學是真善美的統一(《學習時報》第334期,2006年5月8日)

86、勢、理、時——談歷史趨勢與人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時報》第342期,2006年7月3日)

87、人、社會、自然——談社會和諧與歷史進步(《學習時報》第348期,2006年8月14日)

88、「六經皆史」說考論(《史學理論與史學史》2006年年刊)

89、以明變為宗——評蒙文通著《中國史學史》(《中華讀書報》2006年7月5日)

90、《朱希祖文存》前言(2006年12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91、劉知幾史學批評的特點(《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2期)

92、關於「中華民族是一個」學術論辯的考察(《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

93、從「一個」到「多元一體」——中國民族理論發展的史學史考察(《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4、實學思潮與明清之際的史學(《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2期)

95、20世紀關於《晉書》、「八書」、「二史」的研究(《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7-2008年卷)

96、20年心血鑄就的皇皇巨著——評王雙懷教授主編《中華日曆通典》(《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8期)

97、直書、名教與史學批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98、侯外廬與白壽彝的學術交誼及治學特色之比較(《高校理論戰線》2008年第12期)

99、梁啓超筆下的李鴻章(《學習時報》第454期,2008年9月24日)

100、東西文化論爭與中國現代化道路之探索(《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01、關於中國少數民族史學史研究內容的思考(《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102、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品格——以郭、范、翦、呂、侯為對象的研究(《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與王昌沛合作)

103、中國傳統史學直書精神的形成及特點

——兼談直書與名教之關係(《孔子研究》2009年第5期)

104、通識? 專精? 信念

——瞿林東教授著《20世紀中國史學散論》讀後(《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4期)

105、真實——歷史學永恆的魅力(《學習時報》2009年9月21日)

106、應當重視對《晉書》「八書」「二史」的研究(《南開學報》2009年第6期)

107、章學誠的史學變革思想(《史學月刊》2010年11期)

108、中國傳統史學的二重性(《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年刊》2010年)

109、「史義」與通俗歷史讀物寫作(《學習與探索》2011年第1期)

110、論郭沫若的史學特色(《淮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111、梁啓超、胡適、郭沫若史學特點之比較及其學術關聯(《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3期)

112、《日知錄校注》——一本大有功於《日知錄》的傑作(《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2011年年刊)

個人專著編輯

1、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史學史導論(學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康乾盛世(中華書局2010年4月版)

4、因革之變:關於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編輯之書編輯

1、朱希祖文存(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周文玖選編)

2、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論集(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瞿林東主編,周文玖副主編)

3、《晉書》、「八書」、「二史」研究薈萃(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版,周文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