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周书·柳敏传

周书·柳敏传出自于《周书》,此史为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1]

目录

原文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之术,靡不习焉。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河东郡丞。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此授。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又与苏绰等修撰新制,为朝廷政典。迁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帅都督,领本乡兵。俄进大都督。遭母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白。寻起为吏部郎中。毁瘠过礼,杖而后起。文帝见而叹异之,特加廪赐。及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州平,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又除河东郡守,寻复征拜礼部。出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土产侯之于路。敏乃从他道而还。复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

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朝,必夙兴待旦。又久处台阁1注],明练故事,近仪或乖先典者,皆按据旧章,刊正取中。迁小宗伯,监修国史。转小司马,又监修律令。进位大将军,出为鄜州刺史,以疾不之部。武帝平齐,进爵武德郡公。敏自建德以后,寝疾积年,武帝及宣帝并亲幸其第问疾焉。开皇元年,卒。临终诫其子等,丧事所须,务从简约。其子等并涕泣奉行。 【注】 处台阁:担任尚书。

译文

柳敏字白泽,是河东解县人。父亲柳懿,任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柳敏九岁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生性爱好学习,涉猎经书史籍,阴阳卜筮的道术,没有不学习的。年龄未到二十岁,由员外散骑侍郎起家。屡经升迁为河东郡丞。朝廷议论认为这是柳敏的家乡,所以有这样的任命。柳敏虽然治理家乡,但是他处理事情公平得当,非常被当时人称誉。

到文帝战胜敌人收复河东时,见到柳敏后格外器重他,就对他说:“今日不以得到河东为喜事,而以得到你为喜事。”立即授任丞相府参军事。不久调任户曹参军,兼任记室。每逢有四方宾客来到,通常命令他负责接待,连同吉凶礼仪,也命令他督察治理。又与苏绰等人修撰新制,作为朝廷政典。升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授帅都督,统领本乡士兵。不久升大都督。碰上母亲去世,守孝十日之间,一半鬓发变白。不久起用为吏部郎中。因衰伤过度而消瘦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需要扶着拐杖才能起来。文帝见到后为之惊叹,特地加以官府粮米的赏赐。等到尉迟迥讨伐蜀地,以柳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的策划谋略,都交给他处理。益州平定,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侍中,升为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立,任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即位,晋为公爵,又任河东郡太守,不久又征用在礼部任职。出任为郢州刺史,很得民心。到他将要回到朝廷,当地各族士人感激他的仁政,一起送上美酒佳肴及土产在路上等候。柳敏却从另外的道路回朝。又授礼部 官职。后来改礼部为司宗,仍让柳敏担任官职。

柳敏操行公正平直,性格又很恭顺勤谨,每日将要上朝,必然早起等待天亮。又久处尚书之位,明了熟悉旧例,新近礼仪有违背先朝典章的,都按照旧时规章,校正谬误择取适当的。升小宗伯,监督修撰国史。调任小司马,又监督修撰律令。晋为大将军,出任鄜州刺史,因为有病没到所管辖的地区去。武帝平定齐,晋爵为武德郡公。柳敏从建德年间以后,患病多年,武帝及宣帝都亲自到他的府第慰问病情。开皇元年去世。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等人,丧事所需,务必简单节约。他的儿子等人都流泪遵照实行。[2]

作者简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关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逐渐升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经隋末战乱之后,经籍图书散亡,他奏请购求天下图书,设专人补录,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终于使“群书略备”。又建议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认为“如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此议又得高祖赞许

令狐德棻在独立主编《周书》以外,也参与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大唐仪礼》、《氏族志》、《太宗实录》、《高宗实录》等10余种史书。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达40余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后,谥号曰“宪”。令狐德棻一生从事史学著作,凡国家有所修撰,无不参与。[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