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皮
起源历史
宋朝有一个人,叫杨璞,很爱吹牛,自称是东野遗民。宋真宗求贤,人家就把他举荐了上去。他什么也不会,在皇帝面前把屁给憋了出来也没有作出诗来。宋真宗看他为难,可怜他年纪大,让他第二天交一首诗。 杨璞一晚上没睡着,辗转反侧,饿死很多跳蚤,天亮时想起了从家里出来时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第二天,他就把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献了上去:更休落魄贪酒杯,亦莫猖狂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真宗看完他的诗后,感到好笑,问是谁写的。他交待说是出门时老婆子的话。宋真宗说:看在你老婆的份上,这次放过你这个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头皮。 [1]
基本含义
解释:1.用来比喻不自量力或信口开河说大话,言过其实。2.闲聊天。3.吹气球。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七章:“煤矿工人连不识字的女人都难找下,竟然有省报的女记者爱你小子?吹牛皮哩!” 示例:我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歇后语
鼓上安电扇
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上来说,吹牛与说大话是一种心理需求,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喜欢吹牛的朋友,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在心理上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显示自我、获得别人关注的目的。 而借助大话提高自信、降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的典范,当属二战期间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德国空军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警卫问他为什么不 赶快躲开。他说:“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这种大话也被称为“正常的大话”,它能让人获得心理博弈优势,在刻意“蔑视”对手的同时,降低了焦虑情绪。 但是如果吹牛过于离谱,那么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心理疾病,躁狂症与妄想会让人变得亢奋、不知疲倦、自我评价过高。这种不正常很容易识别,如果吹嘘得很离谱或完全不符逻辑,就该带他们去精神心理科检查与诊断。
参考文献
- ↑ 为什么日本企业总喜欢吹牛皮?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