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城古鎮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曾經繁華一時,王勃、蘇軾、文天祥、朱元璋、孫中山等歷史名人曾涉足於此,有着諸多的文化遺蹟,石堤、點將台、吉安會館、望湖亭等處的殘牆斷壁、碑文石刻,無不向遊人講述着歷史的滄桑。 [1]

吳城位處鄱陽湖贛江、修水交匯點,自古為江西水運、商貿集散的輻射之地。但自南潯、浙贛鐵路通車後,吳城乃由盛而衰,抗日戰爭時,鎮毀大半,商貿從此一蹶不起。近年因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鶴鄉的美譽又使吳城打破與世隔絕的沉寂。

中文名: 吳城古鎮

地 位: 江西四大名鎮之一

名人涉足: 王勃、蘇軾、文天祥、朱元璋

位 處: 鄱陽湖、贛江、修水交匯點

目錄

歷史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它始自秦漢,興於南北朝,鼎盛於明清時期,最高常住人口達7萬。它既是一座貿易興隆、經濟繁榮的商埠,又是江西水運樞紐和商品貿易集散地。素有"裝不盡的吳城、卸不盡的漢口"之美譽,曾與樟樹、景德鎮、河口並列為江西的四大名鎮。由於它的重要性,清朝政府在此地設立分府衙門和參將衙門。

1917年和1937年南潯鐵路、浙贛鐵路先後建成通車,吳城頓失往日交通樞紐之雄風,但對是吳城鎮的致命打擊則是1939年日寇侵華戰火,鎮內原70%的建築物被炸塌焚毀。

景區

吳城是文明禮儀之邦。清朝以前,這裡的商富,崇拜仙鶴,崇尚義雁,雕刻鶴像,裝飾房屋,對鳥決不加以傷害。而當地農民,除了招待賓客須捕魚外,平常不捕魚,更不捕鳥,封建迷信也起到了保護鳥類的作用。抗日戰爭期間,鶴類、天鵝、雁鴨比比皆是,牧童身旁,野鴨成群,鵝嘶鶴唳,通宵達旦,年年如此。抗戰勝利後,外省有漁民遷入,吳城逐有獵鳥戶,但保護區建立後,保護區和林業公安機關將其獵鳥工具--雁銃全部收繳封存,他們從此結束了幾十年的獵鳥歷史。也由於保護區的建立,而使吳城煥發生機。

吳城現存古蹟主要有:望湖亭、聶公廟、吉安會館、湖南會館、荷蘭教堂、中山公園等。

故事

吳城鎮有許多令人感興趣和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比如"沉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許遜鄱陽湖斬孳龍等。早在三國時期,周瑜為吳國水軍都督,曾在鄱陽湖操練水軍,並構築點將台。明朝朱元璋為爭奪帝位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十八年,起初各有勝負。陳友諒的婁妃常在吳城望湖亭觀戰,一次陳友諒獲勝而歸,卻令部下倒掛帥旗與其婁妃開玩笑,以致婁妃以為大勢已去而跳江溺水身亡,為紀念婁妃,望湖亭改為望夫亭。朱元璋一次戰敗,為吳城村民所救,並啃西瓜充飢解渴。朱元璋登基後,不忘往事,吳城將西瓜籽進貢京城,從此大板瓜子聞名天下。救駕功高的村民謝卻了封官和賞賜,只向朱元璋要了十塊免死碑,傳為美談。民國時,臨時總統孫中山乘坐"中山艦"到吳城視察,對民從發表了演說。該地闢為吳城鎮的"中山公園",迄今遺址尚存。

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途徑吳城到南昌參加滕王閣盛會,寫有滕王閣序,留傳後世。當王勃乘坐的船在吳城順風逆水而上時,只見夕陽如血,雲霞燦爛,更有雁鴨飛翔,"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絕唱就是在吳城一帶的寫照。蘇東坡、文天祥也在吳城留下了不朽詩作。歷史上吳城產生了不少名人,其中有皇帝的大傅、官拜宰相之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