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龍
吳一龍[1]一龍,男,中山醫學院畢業。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腫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腫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央、省、市保健專家。1988年至1989年,在德國西柏林肺科醫院作為訪問學者進行研修。2004年榮獲全國首屆"中國醫師獎"。2005年當選美國外科學院院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吳一龍任理事長 . 2011年9月14-18日,第14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1年CSCO年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吳一龍才加了會議。 2017年,榮獲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獎"。
吳一龍 | |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醫生 |
知名於 | 研究方向:肺癌。學術兼職,廣東省循證醫學科研中心主任 |
知名作品 |
《循證醫學》 《中國肺癌雜誌》 《腫瘤防治研究》 |
目錄
研究方向
以手術為主的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計算機臨床信息系統及循證腫瘤醫學。
學術兼職
國際肺癌研究會國際分期委員會唯一中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臨床腫瘤協作中心副主任委員、信
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理事長[2]
中德醫學會理事;
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理事[3]
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循證醫學科研中心主任;
《循證醫學》雜誌主編;
《中國肺癌雜誌》《腫瘤防治研究》《腫瘤研究與臨床》雜誌副主編;
國內10幾家中英文雜誌編委。
成就及榮譽
吳一龍是中國肺癌靶向治療的領軍人物,領銜撰寫我國的肺癌診療指南,創立了中國的
肺部腫瘤臨床試驗合作組織,推進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堅定貫徹肺癌的單病種多學科管理和個體化治療措施。吳一龍最早提出了中國肺癌患者的基因變異特點,最早和國際同行聯合開展臨床研究,使中國肺癌靶向治療一躍而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3]
在國內首先提出腫瘤單病種首席專家制,建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科。在腫瘤領域率先引進循證醫學,並成為該領域的學術帶頭人。2000年在東京舉行的第9屆世界肺癌會議上,獲大會頒發的"Developing Nation Investigator Awards"。2002年負責起草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和治療共識》及衛生部主持制定的《全國肺癌診治指南》,已成為國內肺癌診斷治療的標準參考書。近年來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演講。
目前以第一負責人承擔科研課題6項--國家攻關課題1項、部省級課題4項、市科技局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獲獎成果共7項--省部級3項,高校獎4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國際SCI、EI、Mediline收錄的學術論文80篇,國內中華、中國系列雜誌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編專著《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肺癌病理與臨床》等。
2004年榮獲全國首屆"中國醫師獎"。
2005年當選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2017年9月「治療肺癌靠的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團隊力量。」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被譽為肺癌治療史上代表「中國貢獻」的吳一龍教授,近日接受健康界訪談時,幾次提到這句話。
人物言論
1.醫乃仁術,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科學;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4]
2.看到病人在經過治療後逐步恢復健康,是醫生最大的幸福。[5]
3.理性和關懷是醫學最重要的支撐,缺少了任何一個,醫學都無法真正飛翔。讓醫學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機地相融結合,是我國現今醫學發展的主旋律。[6]
學術論著
非小細胞肺癌的減量性手術治療
肺腺癌酪氨酸激酶信號傳導通路中基因異常表達的複雜性
廣州市男性肺癌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工~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範圍的前瞻性研究
非小細胞肺癌的多次手術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支氣管殘端陽性對預後的影響
肺癌的診斷和分期臨床指引
肺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信號傳導通路的異常與臨床預後
各期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臨床指引
基因掃描分析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外周血和骨髓T細胞克隆性增殖及分布特點
中國的非小細胞肺癌Gefitinib分子靶向治療
基於97分期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分期和生存研究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治療之共識
參考資料
- ↑ 個人簡歷網
-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成立 吳一龍任理事長 , 網易 . 2016-03-26
- ↑ 吳一龍 ,廣東省人民醫院 . 2013-06-30
- ↑ 吳一龍:讓醫學散發出人文情懷 ,北京經濟信息網 . 2013-01-06
- ↑ 吳一龍:讓醫學散發出人文情懷 ,北京經濟信息網 . 2013-01-06
- ↑ 吳一龍:讓醫學散發出人文情懷 ,北京經濟信息網 .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