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含油气盆地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含油气盆地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录

名词解释

含油气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由于含油气盆地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因而发育着统一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特征,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

介绍

对于含油气盆地的理解,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

(2)在地壳上必须是曾经是一个洼陷区,有较厚的沉积岩层分布,曾经历长期、持续、稳定沉降状态,以造成对生油有利的环境。

(3)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以推动油气运移和形成圈闭,当然,构造运动不能过度强烈,不致破坏油气生成和聚集。

(4)盆地内生、储、盖层、圈闭发育,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5)含油气盆地的范围大小不一,差别很大,面积从几十平方公里到上万平方公里。如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波斯湾盆地,面积达296.17万平方公里;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5.7万平方公里;我国西部的民和盆地,面积仅9000平方公里;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平方公里。

(6)含油气盆地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位,各单元的沉积过程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在具全盆地共性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渤海湾盆地是新生界盆地,这是统一的,但其南部以古近系(下第三系)含油为主,北部以新近系(上第三系)含油为主;油气丰富程度也有差异。

(7)盆地内存在油气田。

构造

含油气盆地从整体上是一个统一的沉降区;但就其内部来说,无论是基底还是沉积盖层,并非都是一个简单的光坦凹面或平面,其基底不仅有起伏,沉积盖层也常有各种变形。由于基底和盖层的性质不同,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也较复杂。因此,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在一般盆地内,基底起伏形成的隆起与坳陷属一级构造单元。隆起以相对上升占优势,沉积盖层较薄且往往发育不全,沉积间断较多,在毗邻坳陷的翼部容易出现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带,有利于油气聚集。坳陷是盆地内基底埋藏最深的区域,沉积盖层发育完全,厚度大、岩性岩相稳定,是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区域,成为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区。

盆地边缘的斜坡区,也属于一级构造单元,同毗邻坳陷的隆起翼部相似,也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盆地内最低一级构造单元为背斜、单斜和向斜,俗称三级构造(或局部构造),是形成油气田的构造单元。由局部构造组成的构造带即为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对一般含油气盆地而言,多包括上述三级构造单元。但是,在某些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内,在隆起与坳陷之下,还可划分出次级单元凸起与凹陷,因不带普遍性,可列为亚一级构造,不必另立级别。

分类方法

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

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

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

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

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