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贤基
人物信息
吕贤基(1803—1853)清安徽旌德人,字羲音,号鹤田。道光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咸丰元年(1851),为工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刑部左侍郎。以太平天国声势日张,清朝统治动摇,疏请下诏求言。三年春,赴安徽督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后太平军克舒城,他投水而死。 [1]
清史稿记载
吕贤基,字鹤田,安徽旌德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持正敢言,数论时政得失,多所采用。文宗即位,应诏上封事,请懋圣学,正人心,育人才,恤民隐,尤被嘉纳。迁鸿胪寺卿。
咸丰元年,超擢工部侍郎。二年,以时事可危,疏请下诏求言,略曰:“粤西会匪滋事,二年以来,命将出师,尚无成效,甚至围攻省城,大肆猖獗。南河丰工未能合龙,重运阻滞,灾民屯聚,在在堪虞。河工费五百万,军需费一千馀万,部臣束手无措,必致掊克朘削,邦本愈摇。今日事势,譬之于病,元气血脉,枯竭已甚,外邪又炽,若再讳疾忌医,愈难为救。惟有开通喉舌,广觅良方,庶可补救万一。请特旨令大小臣工悉去忌讳,一改泄沓之故习,各抒所见,以期集思广益。”疏入,谕部院大臣、九卿、科道有言责者,各据见闻,直言无隐。
三年正月,命贤基驰赴安徽会同巡抚蒋文庆及周天爵办理防剿事宜,贤基疏言:“江宁以东西梁山为要隘,必先扼守。庐州为江淮门户,宜令重臣驻扎。巢湖出江当梁山上游,地方匪徒宜招抚,免为贼用,且可与梁山为犄角。”上嘉纳,不及施行,而安庆、江宁先后陷。奏调给事中袁甲三、知府赵畇帮办团练防剿,又调编修李鸿章等襄军事。偕周天爵疏言:“事当分任。团练专令歼除土匪;牧令守本境,统帅剿贼,不得远驻百里之外,以免推诿。”上韪之。
安徽境内无大枝劲旅,团练亦散漫无可恃。七月,湖北败贼窜陷英山,扰太湖,分犯洪家埠,贤基檄游击赓音太、伍登庸击走之。八月,贼复自江西窜踞安庆,贤基赴舒城、桐城劝募团练,为官军声援。赓音太、伍登庸战殁于集贤关。贼犯桐城,绅士马三俊率练勇迎战失利,遂失守。已革按察使张熙宇退驻大关,贤基抗疏劾之。时方驻舒城,或告以无守土责,未辖一兵,贼锋甚锐,可退守以图再举。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文宗初闻舒城失守,即曰:“贤基素怀忠义,必能大节无亏。”及奏上,深悼惜之,赠尚书衔,加恩于舒城建专祠,擢其子编修锦文以侍读用,赐银三千两,命锦文即日回籍治丧。予骑都尉世职,祀京师及本籍府城昭忠祠。后安徽请祀乡贤,特谕:“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
人物历史
咸丰二年(1852年)某天,时任翰林的李鸿章去琉璃厂淘古董,碰到一个老乡,说起被太平军大肆攻占的安徽老家,两人就开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说你这人没有心肠,咱们家乡被糟蹋成这样,你居然还有闲心在这儿看古董!李鸿章叹气:我一个小书生,没权没钱没兵没力,能做什么?老乡说:你写封奏折,请朝廷向安徽发兵,阻止太平军进一步扩张,总能做到吧?李鸿章点点头:这个倒是可以。不过当时他只是个新进的翰林,就算写了奏折递上去,皇帝也未必当回事。干脆,借一回别人的势吧。于是,他想起了另一个老乡—吕贤基。他跑到吕贤基家里,稍稍寒暄几句,就直入正题:咱家乡遭了这样大的难,作为高官,您应该上个奏折,请朝廷派兵救助,到底派谁,兵分几路,我查了地图,心里有个谱儿,我可以写个草稿给您参考。吕贤基回答:这是好事,但我最近有些忙,干脆你写吧,写好了由我署名上递。
李鸿章回到家,查了许多资料,连夜写完奏折并送至吕府。奏折内容具体,文辞优美,字里行间还带有对故乡浓浓的感情。吕贤基没有修改,署了自己的名字,就直接交上去了。
第二天午后,李鸿章便去老乡家听回音。刚走到吕家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一片哭声。李鸿章问怎么回事。吕贤基说:你的奏折写得太好了,皇上非常开心,一开心就派我回安徽办团练,协助军务。然而吕贤基是文臣,从来没打过仗,何况当时安徽的局面非常乱,也很难招募兵员、解决军饷,心里自然慌得很。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李鸿章赶忙安慰他。吕贤基说:你也不用抚慰我了,奏折是你写的,你对军事如此了解,你得跟我一块去!第二天,吕贤基给皇上谢恩,同时奏调翰林院李鸿章随行。
安徽的形势比想象的还乱。太平军在那儿攻城略地,捻军也在那儿与朝廷作对,吕贤基办的小型团练完全不是太平军和捻军的对手。八个月后,吕贤基和李鸿章就被太平军围困在舒城。李鸿章狡猾,借口“老父有病需回家侍奉”,开溜了,留下吕贤基在舒城死守。吕贤基使尽吃奶的力气也未能扭转危局,最后投水而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