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根
向日葵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的根。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原產北美。具有清熱利濕,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淋濁,水腫,帶下,疝氣,脘腹脹痛,跌打損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向日葵根
漢語拼音:Xiànɡ Rì Kuí Gēn
別名:葵花根、向陽花根、朝陽花根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微寒。歸胃、膀胱經
毒性:無毒
功能:清熱利濕,行氣止痛
主治:用於淋濁,水腫,帶下,疝氣,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向日葵根
拼音名:Xiànɡ Rì Kuí Gēn
別名: 葵花根、向陽花根、朝陽花根
英文名: Sunflower Roo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出處
出自《嶺南採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莖直立,粗壯,中心髓部發達,被粗硬剛毛。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10-30cm或更長,寬8-2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被糙毛,具3脈。頭狀花序序單生於莖端,直徑可達35cm;總苞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被長硬剛毛;雌花舌狀,金黃色,不結實;兩性花筒狀,花冠棕色或紫色,結實;花托平;托片膜質。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淺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鱗片,呈芒狀。脫落。花期6-7月。
化學成分
含多糖(polysaccharides)[1],向是葵皂甙2(helianthoside 2)[2]。根、莖含粗糙裂片酸(trachyloban-19-oic acid),貝殼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3]。莖含木質素(lignin),綜纖維素(holcellulose),α-纖維素(α-cellulose)[4],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向日葵環氧內酯(annuithrin)[5],4-O-咖啡酰奎寧酸(4-O-caffeoy quinic acid),東莨菪甙(scopoin)[6]。莖的芒香性成分含α-,β-蒎烯(α-,β--pinene),乙酸丁酯(Bu-acetate)[7]。
歸經
歸胃;膀胱經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行氣止痛。主淋濁;水腫;帶下;疝氣;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加倍;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家論述
- 1.《嶺南採藥錄》:治跌打損傷,紅腫。
- 2.《四川中藥志》:治胃脹胸痛,脅肋滯痛,潤腸通便。
- 3.《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飲,疳瘡流黃水。[2]
摘錄
《中華本草》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藥理作用
本品含有綠原酸及微量的東莨菪甙。綠原酸對亞硝胺誘發的肝癌癌前病變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甘肅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止痛。主治頭暈,胃痛,小便白濁(乳糜尿),婦女白帶等症。」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小便不通,急性腎炎水腫,疝氣,脘腹脹痛和跌打損傷腫痛等。
相關配伍
- 1、治淋病陰莖澀痛:向日葵根30g。水煎數沸服(不宜久煎)。(《戰備草藥手冊》)
- 2、治浮腫:葵花根、冬瓜皮或葉等分。炕干研末,米酒為丸。每日3次,每次10g,連服5天。(《貴州草藥》)
- 3、治白帶:向日葵根60g,蒼耳根30g。酒炒,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 4、治胃痛:向日葵根15g,小茴香9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 5、治胃脹胸痛:向日葵根、芫荽子、小茴香各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 6、治疝氣:鮮葵花根30g。加紅糖煎水服。
- 7、治腳轉筋:鮮向日葵根60g,伸筋草30g。燉豬蹄子服。(6-7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附註
葵花也是極佳的庭栽觀賞花卉,葵花子是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時也可製成葵花油,供烹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