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趙侍御乾湖作
《同趙侍御乾湖作》 |
作品名稱: 《同趙侍御乾湖作》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張說 |
《同趙侍御乾湖作》唐朝宰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西晉司空張華後裔張說的詩。[1]
年輕的張說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不俗的文學造詣,當時的他在科舉考試之時做的策論,被認定為天下第一策論。[2]
目錄
詩詞正文
“ | <江南湖水咽山川,春江溢入共湖連。氣色紛淪橫罩海,
波濤鼓怒上漫天。鱗宗殼族嬉為府,弋叟罛師利焉聚。 欹帆側柁弄風口,赴險臨深繞灣浦。一灣一浦悵邅回, 千曲千溠怳迷哉,乍見靈妃含笑往。復聞游女怨歌來。 暑來寒往運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雲間墜翮散泥沙, 波上浮查棲樹木,昨暮飛霜下北津,今朝行雁度南濱。 處處溝洚清源竭,年年舊葦白頭新。天地盈虛尚難保, 人間倚伏何須道。秋月皛皛泛澄瀾,冬景青青步纖草。 念君宿昔觀物變,安得躊躕不衰老。 > |
” |
— <《同趙侍御乾湖作》>,<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張說(yuè)(667年-730年),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西晉司空張華後裔。張說的祖先原是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世代居於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至河南洛陽。
689年(永昌元年),武則天[3]在洛陽南門親自舉行制科考試,命吏部尚書李景諶考核策論,張說的應對排名第一。武則天認為近古以來沒有甲科,將張說定為乙等,授任太子校書,後任左補闕。
699年(聖歷二年),武則天命張說等學士四十七人編修《三教珠英》,並由麟台監張昌宗總領此事。但是,張昌宗不學無術,只是高談闊論,賦詩聚會,張說與徐堅出力最多。
700年(久視元年),武則天在三陽宮避暑,到了秋天還不回京。張說上疏進諫,並提出四條不能留下的理由,但是武則天沒有理會。
702年(長安二年),《三教珠英》修成,張說改任右史、內供奉,兼知考功貢舉事,後被提拔為鳳閣舍人。
703年(長安三年),張易之與張昌宗誣陷宰相魏元忠謀反,並讓張說作證。張說在武則天面前,不但沒作偽證,反而揭露張易之逼他誣陷魏元忠的真相。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張說卻因忤旨被流放欽州(在今廣西)。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