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吊丝箪竹

 吊丝箪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学名:吊丝箪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 纲:禾本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簕竹超族 BAMBUSATAE

簕竹族 BAMBUSEAE

簕竹属 Bambusa

单竹亚属 Subgen. Lingnania

吊丝箪竹(diào sī dān zhú),学名 Bambusa variostriata (W. T. Lin) L. C. Chia & H. L. Fung,异名:Neosinocalamus variostriatus Dendrocalamopsis variostriata Sinocalamus variostriatus Bambusa vario-striata  ,竿近直立,高5-12米,直径4-7厘米,幼时梢端弯曲呈钓丝状,成长后则稍伸直;节间圆筒形,有时在其下部多少有些肿大,绿色,幼时间有淡紫色纵条纹,并贴生纵行排列而以后渐脱落的柔毛,毛落后呈现黄色纵条纹,竿壁厚8-10毫米;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节内在第六节以下各节者还常贴生一圈灰白色短柔毛,在近竿基部的各节内还常具环列的气生根。 [1]

目录

形态特征

竿近直立,高5-12米,直径4-7厘米,幼时梢端弯曲呈钓丝状,成长后则稍伸直;节间圆筒形,有时在其下部多少有些肿大,绿色,幼时间有淡紫色纵条纹,并贴生纵行排列而以后渐脱落的柔毛,毛落后呈现黄色纵条纹,竿壁厚8-10毫米;

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节内在第六节以下各节者还常贴生一圈灰白色短柔毛,在近竿基部的各节内还常具环列的气生根。箨鞘脱落性,质地坚韧,顶端稍拱起或为截形,背面多少被有易落的黄褐色刺毛,以后可变为无毛或仅向鞘基部仍具刺毛;

箨耳长圆形,近等大,边缘生有长约4-6毫米的繸毛;箨舌顶缘稍弧拱或截形,中央高度为3-9毫米,近全缘或具细齿;箨片直立,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平,两侧向内收窄而略为浅心形,基底宽约为箨鞘顶宽之半,边缘的下部生粗糙小纤毛,背面略粗糙,腹面的脉间常生小糙毛。

枝群常自竿的第三节以上始有之,每节以多枝簇生,主枝较粗壮。末级小枝具7-12叶;叶鞘长9-10厘米,近于无毛;叶耳小,半圆形,边缘疏生短小繸毛;叶舌高约1毫米,上端截平,几全缘;

叶片窄披针形,长13-26厘米,宽1.6-3厘米,基部圆或楔形,先端渐长尖,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次脉6-10对,无小横脉;叶柄长2-3毫米。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钻状圆柱形,长3-5厘米或稍更长,初时体圆,以后两侧微扁,先端尖;

苞片小,3-5片,膜质,甚脆,腋内有芽;小穗含5或6朵成熟小花,顶端小花常不孕;小穗轴节间长2-3毫米,彼此间有关节,质稍坚实,成熟时小穗通常整个脱落,仅在老熟后,各小花才会逐节断落;

颖1片,卵形,长约1厘米,先端尖,无毛;外稃长约1.5厘米,广卵形,先端钝,但有粗糙小尖头,通常带紫色,无毛,具多脉(约有31条),边缘生纤毛;内稃形窄长,与其外稃约等长,先端钝或略尖,背部具2脊,脊间宽3毫米并有6脉,脊的基部无毛,但自中部至先端生有纤毛;

鳞被3,近同形,披针形,长4-5毫米,脉纹显明,边缘在基部无毛,中部以上至先端生有显著的纤毛;花丝分离,花药长7毫米,药隔伸出为小尖头,其上还生有小刺毛;

雌蕊全长9毫米,子房卵形,长约2.5毫米,遍体散生小硬毛,有子房柄或无柄,花柱1,长5毫米,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见。

产地生境

分布在我国广东英德及广州市近郊一带。模式标本采自广州市沙河。

价值

笋味鲜美,为广州市常见栽培的笋用竹;竹竿也可供建筑和作脚手架等用。

参考来源

  1. 吊丝箪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