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吉木乃口岸(Jeminay Port)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境內,對面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哈薩克斯坦州,地處阿爾泰山南麓,平均海拔770米左右。從吉木乃口岸入境至吉木乃縣城24公里,至阿勒泰市198公里,至烏魯木齊市650公里;從吉木乃口岸出境至哈方對應口岸邁哈布奇蓋0.5公里,距齋桑縣60公里,至東哈薩克斯坦州首府約500公里。[1]

目錄

口岸介紹

吉木乃口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境內,為公路口岸,同哈薩克斯坦的東哈薩克斯坦州毗鄰。從吉木乃入境,至吉木乃縣城24公里,阿勒泰市200公里,烏魯木齊市760公里;從吉木乃出境,至哈方齋桑60公里,東哈薩克斯坦州首府約500公里。吉木乃口岸歷史上就是新疆的通商口岸,1962年以後中斷貿易和人員往來,口岸關閉。1991年下半年經批准開始臨時過貨,1992年8月經中哈兩國協定正式開放,允許中哈兩國人員、交通工具和貨物通行。1993年4月,開闢了吉木乃至東哈薩克斯坦州的汽車聯運線路,全程94公里。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1917年沙皇倒台,蘇共執政,生機四溢,在蘇聯的積極要求下,中華民國在吉木乃與之開關貿易。1923年,蘇聯正式開展口岸貿易,吉木乃口岸與蘇國境車站瑪依斯布恰耶對峙,距齋桑縣不到100公里,公路運輸四季通行。1931年10月兩國政府首開吉木乃通商口岸,劃定為自由貿易往來區。

建國後,中國百廢待興,4萬萬人的熱情足以點燃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這個曾經吞吐過中俄文化,延伸過絲綢之路的口岸也不例外,通商貿易得到了極大的促進,1951年,吉木乃成立烏魯木齊海關支關,並相應建立外貿機構。國家一五期間,吉木乃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曾居全疆對蘇聯四大陸路口岸之首,國家二五期間,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額占全疆進出口額的39%。

1962年中蘇關係惡化,口岸被迫關閉.通商了三十來年的口岸再次恢復了寧靜.198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剛一吹遍神州大地,吉木乃聞訊而動,立即成立了「吉木乃縣口岸開放籌備領導小組」,論證開放口岸的可行性及開放措施。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着國際關係日趨緩和以及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

1991年10月10日,經中哈兩國政府協商,吉木乃口岸打開關閉了三十年的大門,開始臨時過貨。而這時的霍爾果斯口岸已經是一個貿易條件與貿易秩序都相當成熟的口岸了,它取代了吉木乃口岸昔日的輝煌與老大地位。其它地區的口岸也無一例外地在暗暗積聚着力量,耕耘、鞏固着自己的地盤,在全疆十來個口岸中以前獨領風騷的吉木乃口岸反倒成了墊底的,眼觀八方,震驚之餘的吉木乃口岸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奮起直追。

總體概述

吉木乃口岸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口岸,又處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聯邦、蒙古國四個國家的交界區,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聯邦、蒙古國三國進行國際貿易最便捷的通道。 吉木乃口岸位於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境內西部,距縣城23公里。這裡曾是原來的吉木乃縣城所在地,樹木蔥蘢,風景秀麗,中國、哈薩克斯坦界河烏拉斯特河靜靜地從口岸邊穿過。

吉木乃口岸是一個有着100多年歷史的老口岸。民國初年,這裡就是我國新疆通往俄羅斯的六條通道之一;民國6年,也就是1917年,中俄兩國曾在這裡設通郵交換台;1931年10月,中國和原蘇聯兩國政府首開吉木乃通商口岸,並劃定自由貿易往來區;新中國成立後,口岸繼續開放至1962年。 在吉木乃口岸閉關30年後的1992年,我國政府正式批准重新開放吉木乃口岸。

口岸重新開放以來的8年,是給吉木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的8年,是牽動吉木乃縣社會經濟新的發展的8年。吉木乃縣是我國西北邊陲一個地域遼闊的邊境縣,它位於準噶爾盆地北緣,薩吾爾山北麓,額爾齊斯河南岸。總面積8222平方公里,有3.54萬人口。居民由哈薩克、漢、維吾爾等16個民族組成。境內有薩吾爾、邁哈布奇蓋、加日勒哈甫等9座山,有烏拉斯特、烏勒昆烏拉斯圖、塔斯特、哈爾交4條季節性河流。境內多山地、草原,是新疆的主要牧業縣之一。農業分布在平原地區,有耕地1.06萬公頃。

吉木乃口岸開通的第一年,出入境人員就達到7139人次,過貨量就達2.2萬噸,進出口總額為2329萬元人民幣。1996年6月,吉木乃口岸經國家批准,進行邊民互市,成為自治區指定的邊境小額貿易口岸。邊民小額貿易活躍起來,為地方稅收增加了30萬元。口岸效應的突顯,促使吉木乃縣將經濟發展的思路及時調整為:「以貿易為先導,促進工農牧全面發展。」 吉木乃招商引資。到2000年,在縣境註冊的邊貿公司就有十幾家。其中,每年進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一家,100萬美元以上的有八家。

口岸、縣城貨場上的裝卸工作,解決了將近600多人的就業問題;縣裡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也因此迅速發展起來……吉木乃縣的人到哈薩克斯坦的齋桑市開辦了商店,縣裡第一次有了勞務輸出,派人到哈薩克斯坦的薩瑪爾市、烏蘭縣幫助種植蔬菜。

吉木乃口岸離俄羅斯聯邦的新西伯利亞等四個大城市不遠,離蒙古國的邊境城市也比較近,進出口貿易的前景十分廣闊。隨着吉木乃口岸的日益繁榮,對吉木乃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效應也會越來越大。

旅遊發展

吉木乃口岸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尤其將吉木乃口岸出境游作為吉木乃縣旅遊業招商中的重要突破口。為此經過與東哈州旅遊企業多次磋商,並進行實地考察,最終達成合作意向並正式簽約。簽約雙方為:中國新疆吉木乃縣外經貿旅遊局、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東方旅遊公司。

參加簽約儀式的有吉木乃口岸的領導、招商局、旅遊局、發改委等部門的領導,哈薩克斯坦國東哈州旅遊公司領導共計30餘人。在簽約儀式現場,雙方進行了熱情而誠懇的交流,表達雙方的合作意願及合作方向。

雙方均表示在遵守兩國的法律的前提下,願意在平等、自願、友好、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每月一次或多次的互訪制度及「互通信息、交流經驗、討論旅遊合作中存在問題」的旅遊聯繫會議制度,在旅遊經濟領域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對哈方東哈州齋桑湖、馬哈古力等景區進行策劃、建設,合作開發旅遊接待設施,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實現相互投資,促兩地旅遊事業共同發展的目的。

據了解,吉木乃口岸出境游項目的正式簽約,為吉木乃充分利用兩地優越的自然環境資源,開展旅遊觀光業務,發展阿勒泰地區出境游做了一個好鋪墊,吉木乃口岸出境游將成為喀納斯旅遊大循環的有益補充,為其產生新的亮點。吉木乃縣在今後的招商引資工作中,將繼續加大對旅遊的招商力度,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發展現狀

吉木乃口岸今年貨物出口形勢很好,2007年1—6月對哈薩克斯坦進出口貨物完成約7.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進出口貨物總額完成約11億元人民幣,出入境人員達42918人次。口岸出口增長較快,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大批量的貨物出口及較大數量的汽車、機械設備等出口也持續增長。

由於對哈國出口呈現貨物增多、市場拓寬的大好局面牞吉木乃口岸加快了物流通道建設的步伐。霍小林說牞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牞今年上半年口岸投資了140萬元對道路實施拓寬改造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還投資90萬元對口岸規劃區綜合大樓進行維修改造,完善和修編了口岸規劃區的布局。吉木乃口岸商貿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和野馬公司共同籌建的集辦公、商貿、餐廳等多功能於一體,總投資3000萬元的貿易大樓已動工建設。

口岸運輸

在增強口岸貨運量和服務配置能力方面牞吉木乃口岸管委會正在不懈努力牞為儘早把吉木乃口岸建設成為新疆貨運物流型基地牞霍小林希望更多外貿人士關注到吉木乃口岸的大好商機牞能夠在吉木乃口岸興辦外向型企業。 2008年1月至10月份,吉木乃口岸已完成貿易額37億人民幣,預計2008年吉木乃口岸過貨量可實現15萬噸,貿易額將突破40億人民幣。吉木乃口岸是新疆的第三大內陸口岸,是一個有着150餘年的通商歷史口岸。吉木乃口岸是聯繫中、哈、俄、蒙四國之間最為便捷的國際貿易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優勢和地緣優勢。自1991年9月10日,經中哈兩國政府協商,被迫閉關長達30年之久的吉木乃口岸被批准臨時過貨,1994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吉木乃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1997年11月18日,國家口岸辦對吉木乃口岸聯檢廳、綜合大樓、邊貿貨場、一關四檢辦公大樓等配套建築工程進行驗收後,正式宣布吉木乃口岸對外開放,年貨運能力為10萬噸,客運量達5萬人次。

經濟發展

吉木乃口岸,發展邊境貿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對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遠東市場進行調研後,決定以發展對哈、俄等國出口蔬菜為重點,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全面促進吉木乃縣經濟發展,帶動當地農牧民致富。規劃建成優質、高效蔬菜生產示範基地5萬畝、日光溫室500座、澱粉加工廠1座、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和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品質檢測體系,全面提高吉木乃縣蔬菜生產、供給水準和品質;實現蔬菜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的產業化經營,完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項目建設的整體效益;

提高專案區及周邊地區蔬菜種植的技術水準和產品科技含量。專案建成後可向哈、俄等地區出口應季蔬菜、反季節蔬菜,市場前景廣闊,效益顯著。在200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140座蔬菜大棚的基礎上,2009年吉木乃縣計畫再高標準建設100座蔬菜大棚。據蔬菜基地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大棚蔬菜除了能滿足縣域農牧民的需求外,還將大量出口,帶來經濟、社會效益,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吉木乃口岸已發展成為新疆第三大內陸口岸。尤其是今年,吉木乃口岸在國家資金的支持下,投資了305萬元修通了2萬平方米的規劃01、02、03和貨運道,基本解決了交通運行不暢的問題。投資240萬元,建成了1000平方米國門(貨檢廳),這個國門是集國門、貨檢廳、查驗貨物配套用房為了一體的綜合性建設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口岸綜合功能。投資50萬元完善了口岸聯檢設施建設,增加了出入境旅客通道及服務設施。[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