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村
吉利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部,辖内有20条自然村,设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77人,面积为3.5平方公里。[1]
中文名称: 吉利村
地理位置: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部
面 积: 3.5平方公里
人 口: 5577人
目录
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内水陆交通便利,形成一个网络性的水陆交通枢纽。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经济总收入为39088万元,人均收入为5109元。
文体事业发展
吉利村开展群众文娱体育活动具有优良传统,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群众也积极开展舞狮、唱戏、篮球等活动,从未间断过。尤其是邓岗村每年都由村委会拨出经费,组织夏季运动会,举办乒乓球、篮球、拔河、划龙舟接力赛等比赛,厂企和农村青年积极参加,相当活跃。吉利的醒狮有悠久的历史,以邓群村为基地,成立过醒狮武术队,屡获殊荣,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举办的“99年百狮贺太平”表演竞赛,在380头醒狮中获三等奖。吉利的业余文艺活动也很活跃,这支由邓岗村的文娱骨干关富荣、关乐其等组成的文艺宣传队,排演粤剧,为配合中心宣传做了许多工作,演出的粤剧《沙家浜》、《补锅》、《打铜锣》等大、小戏,深受村民的欢迎,自创小戏《相亲》曾参加农村文艺表演获三等奖。
工农业发展
该村一向以养殖四大家鱼、种桑养蚕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结构,从四大家鱼的养殖发展到鳗鱼、桂花鱼、加州鲈等优质品种的养殖。同时,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59年开办的第一间工厂是酒厂,当时只有工作人员6人。1971年酒厂改为榨油厂,主要业务是帮助村民把自收的花生榨油。其后,也曾办过规模有百人的藤厂,是黄岐东风藤厂的一个发外加工点。此外,于1977年在下街小岗办过石场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80年代开始,先后办起鞋厂、制衣厂、塑料厂、海绵厂、米酒制品厂、饲料门市部等工商业企业。到了90年代,工企业迅速发展,当中以陶瓷业发展最快,是吉利的支柱产业,产出以亿元为单位计算。期间,不少农民洗脚上田,从务农转为入厂工作,农村的二级分配水平在该期间明显以倍数速度递增。1991年9月投产了吉利高级墙地砖厂,1992年上半年又办起了吉利建陶二厂,同年9月吉利建陶三厂诞生;1993年又办起了先锋模具有限公司和吉兴铝型材有限公司。这几间企业初办时是集体经营或集体有股份的企业,随着形势的变化,开始实施体制改革,于1995年9月首先将吉利高级墙地砖厂以承包的形式实行转制,到2000年10月份止,全部集体企业实行了转制。至于非公有制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教育事业发展
解放前吉利教育多以私人办学为主,如1932年开办的觉民、邓岗、周强等3所学校,以及后来开办的圣堂完全小学等都是私人开办的。上述各校在1938年沦陷期间已停办,直到抗战胜利后,吉利教育才得到较大的发展。1946年由吉利关六堂产业基金会统一筹办吉利乡第一小学,校址在海口,校长关炳淳,设5级6班,教师7人,学生150人。吉利乡第二国民小学,校址在圣堂,校长李俊雄,设4级4班,教师3人,学生80多人。吉利乡第三国民小学,校址在基便,校长吴铁民,设4级4班,教师3人学生80人。1949年,上述3校分别改名为吉利第一、二、三小学。1952年8月,这三间学校合并为七区吉利小学,共有学生350人,1953年名为十二区吉利小学,后又定为中心小学、南庄公社吉利小学。1973年9月附设初中班,1981年复办南庄公社中心小学,1984年9月停办初中班。1987年又定为南庄中心小学,1990年又复名为吉利小学。1997年村委会筹资两千多万元,建成了新的吉利小学,占地56亩,有19个教学班,教师34人,学生784人。吉利小学发扬优良传统,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从1994年开始,教学质量检测均列镇三甲之内,曾获省级冬季体育锻炼先进单位称号,也曾获全国航模比赛男子组团体第三名的佳绩。1999年被评为“南海市一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吉利现分别建有三所幼儿园,农丰村、邓群村、红星村各一所。1989年6月拆除旧农丰村幼儿园,在原地兴建一座较有规模的吉利中心幼儿园,配套齐全,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后合并了前两所幼儿园,再于1993年3月投入130多万元扩建建筑面积2000平方为米。多年均获得镇先进幼儿园称号。1990年被评为“南海市文明幼儿园”。
视频
吉利村陶博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