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體字
基本介紹
種類 合體字有兩種。一種是從組合的兩個成分上來顯示字義。如「伐」字從人從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從又從耳,表示捉取一個人;「休」字從人從木,表示人倚着樹木。這類字文字學上稱為會意字。另外一種是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一個字表示義類,一個字表示字音。如「河」為水名,從水可聲;「張」字指張弓,從弓長聲;「經」字指經緯,從糸巠聲;「球」字指玉球,從玉求聲。這類字文字學上稱為形聲字。在現代常用的漢字里形聲字占90%以上。還有象形字。 起源和發展 本來是一個常用詞語、詞組,但後來由於這些詞語、詞組在方言中使用的頻率很高的原因,就把這些詞語在講究字形美觀的前提下原封不動地組合成了一個獨有的漢字,這樣的漢字被稱為合成字。(Compound Chinese character)合成字是合體字的一個比較特殊的門類。 合成字的特點是意義與原來的詞語、詞組完全相同,而不能使人產生歧義。 合成字一般都要到『難檢字檢索表』去查找,因為它們是由一個詞語的組合,有部首的話也是其中一個字本來的部首。如『嘦』的部首是女部。 合體字歷史 合體字包括紅雙喜字在內的連體字,稱之為「吉利字」、「吉語字」和「吉祥合體字」,其源頭可追溯至先秦時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到了道教流行的漢代,這種手法便被道士們借用到所謂符篆上,稱為「復文」。因為合體字長期被應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向被認為帶有召鬼神、鎮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間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語合成文字的興起。晚從宋代起,合體字已從道士畫符,演變為民眾表達避凶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 如傳世兩漢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收錄的一些早期的符「興善除害」、「令尊者無憂」等等。其實,就是幾個表示吉祥含義的隸字的合體,學者把這種符稱為「復文」。這種風氣一直影響到後世。大概是從宋代起,合體字漸漸脫開「符」的範疇,演化為老百姓表達避凶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在清代的厭勝錢上,可以見到連筆減劃的「黃金萬兩」、「招財進寶」之類的四字合體。常見的這種合體字有:招財進寶、黃金萬兩、日日有見財、福祿壽全、好學孔孟、唯吾知足等等: 主要成員 合成字在約56000個漢字中幾乎只占其中的千分之一。我們熟悉的有 歪(wāi)、孬(nāo)、甭(béng)、甮(fèng)、嫑(biáo)、嘦(jiào)、覅(fiào)、朆(fēn)、尠(xiǎn)、𠏕(xiào)
同字合體字
由多個(2—4個)相同的漢字(或字符)在字形美觀的前提下組成的漢字被稱為同字合體字。部分同字合體字由於字形美觀的原因,筆畫有稍微變動,但不影響識別。 二同合體字 二同合體字的排列方式有橫排和豎排兩種。 豎排:二、圭、出、多、呂、昌、炎、哥 橫排:比、棘、皕、甡、兢、非、從、雙、屾、弱、孖、林、槑、卵、朋、羽、赫、竝、喆 三同合體字 三同合體字的排列方式有橫排、豎排、品字形三種排列方式。 豎排:三、彡 橫排:州、川 品字形:眾、森、淼、垚、品、叒、皛、晶、磊、焱、贔、犇、驫、猋、灥、奸(繁體為三個『女』)、轟(繁體為三個繁體的『車』)、麤、掱、毳、蟲(繁體為三個『蟲』)、聶(繁體為三個『耳』) 四同合體字 四同合體字的排列方式有田字形、橫排兩種。 田字形: 燚、叕 橫排: 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