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右心衰竭
圖片來自個人圖書館

右心衰竭可由心血管系統任何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損所引起,[1]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徵。[2]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礙,見於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動脈瓣的疾病,並常繼發於左心衰竭

目錄

病因

右心室功能損害的主要病因有肺高壓、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左心衰、瓣膜性心臟病等。常見病因包括右心室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過重、心肌缺血及梗死、心肌細胞病變、右心室流入受限、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包疾病等。

臨床表現

1.胃腸道症狀

長期胃腸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脹、噁心、嘔吐、便秘及上腹疼痛症狀。

2.腎臟症狀

腎臟淤血引起腎功能減退,白天尿少,夜尿增多。可有少量蛋白尿、少數透明或顆粒管型和紅細胞。血尿素氮可升高。

3.肝區疼痛

肝淤血腫大,肝包膜被擴張,右上腹飽脹不適,肝區疼痛,重者可發生劇痛而誤診為急腹症等疾病。長期肝淤血的慢性心衰,可發生心源性肝硬化。

4.呼吸困難

單純右心衰竭時通常不存在肺淤血氣喘沒有左心衰竭明顯。在左心衰竭基礎上或二尖瓣狹窄發生右心衰竭時,因肺淤血減輕,故呼吸困難較左心衰竭時減輕。

檢查

1.心電圖

常可提示原發疾病。

2.X線檢查

可顯示右心室顯著擴大。

3.超聲心動圖

可了解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瓣膜狀況、是否存在心包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的機械併發症、室壁運動失調、左室射血分數。

4.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如電解質、腎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應蛋白。

5.心衰標示物

診斷心衰的公認的客觀指標為B型利鈉肽(BNP)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的濃度增高。

6.心肌壞死標示物

檢測心肌受損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的標示物是心肌肌鈣蛋白T或I(CTnT或CTnI)。

治療

右心衰竭治療的重點在於治療原發病。治療的目標是降低右心室前負荷和後負荷,增強心肌的收縮力。

1.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措施包括控制液體瀦留、限制鈉鹽攝入、體重監測、謹慎應用利尿劑等。

2.病因治療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調脂藥物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消除心力衰竭誘因,控制感染,治療心律失常,糾正貧血、電解質紊亂。

3.藥物治療

(1)利尿劑:利尿劑可以降低心臟前負荷,減輕右心的負擔,改善患者的症狀。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右心衰竭患者,應注意避免使用強效的利尿劑,以免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利尿劑使用期間必須監測血壓、血氣和血電解質,防止出現低血壓和電解質紊亂。

(2)洋地黃類:地高辛已不屬於常規用藥。應用的目的是改善症狀,增強右心的收縮力,減慢心室率。

(3)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治療重度右心衰竭的首選藥物。

4.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心臟移植。

預後

在尚未造成心臟器質性改變前即應早期進行有效的防治,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介入及手術治療均應在出現臨床心衰症狀前進行,對於少數病因未明的疾病亦應早期干預,從病理生理層面延緩心室重塑過程。很多患者常滿足於短期治療緩解症狀,拖延時日終至發展為嚴重的心力衰竭不能耐受手術,而失去了治療的時機。

護理

1.避免誘因

感染是誘發心衰的常見原因,所以慢性心衰患者無論何種感染,均需早期應用足量的抗生素。

2.合理飲食

其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適量脂肪,禁煙、酒。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3.合理用藥

應嚴格按醫囑用藥,切忌自作主張更改或停用藥物,以免發生嚴重後果。並應熟悉常用藥物的毒副作用,這樣有利於不良反應的早發現、早就醫、早處理。

4.注意休息

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散步、太極拳等活動,但要掌握活動量,當出現脈搏>110次/min,或比休息時加快20次/min,有心慌、氣急、心絞痛發作或異搏感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5.心理護理

患者自己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各種活動要量力而行,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衰。

6.皮膚護理

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所以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預防壓瘡。可為患者定時按摩、翻身,護理動作應輕柔,防止皮膚擦傷。對水腫嚴重者的皮膚更應加強保護。

7.自我監測

心衰患者應學會自我監測,以便對出現的各種症狀和所用藥物的毒副作用及時發現,如出現氣短、乏力、夜間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狀痰、倦怠、嗜睡、煩躁等,可能為心衰的不典型表現,應及時就醫。

8.定期複查

應定期抽血複查地高辛濃度和血鉀、鈉、鎂及尿素氮、肌酐等。並定期複查心電圖,心功能測定可每3個月檢查1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