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念海
史念海(1912年6月24日~2001年3月27日),歷史學家。當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字筱蘇。山西平陸人。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歷任國立編譯館副編審,蘭州大學副教授,西北大學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和歷史系主任、副校長、唐史研究所所長,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都學會會長。史念海在輔仁大學讀書期間,受顧頡剛引導,致力於沿革地理研究,1937年即與顧頡剛共同署名出版《中國疆域沿革史》。此後着力探討突破傳統的沿革地理的研究範疇,使其轉變成為現代學科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20世紀50年代,《中國歷史地理綱要》書成,標誌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體系的基本建立。論著涉及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所有分支領域,兼及方志學、地名學、古都學、地理學史和古籍整理等,均卓有建樹。其中對於黃土高原自然環境變遷及其影響的研究最為引人注目。其主要著作還有《中國的運河》、《河山集》(共7集)、《中國古都和文化》、《唐代歷史地理》、《黃河流域諸河流的演變與治理》等。史念海治學強調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大力倡導歷史文獻與野外實地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主張從現實問題出發切入研究課題,所研究的問題要有益於解決社會實際問題。[1]
史念海 | |
---|---|
出生 | 1912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歷史地理學家 |
目錄
人物履歷
1912年6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平陸縣。
1918年8月—1936年7 月,先後在平陸初中、太原高中讀書,1932年8月考入北平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習,1936年7月畢業。
1936年9—1940年8 月,1936—1937年6月,在北平任禹貢學會編輯,併兼任河北通志館編纂。「七七」事變後日寇侵占北平,輾轉遷至西北;1939年3—7月任平涼師範教員,同年10月至1940年8月任察哈爾蒙旗特派員秘書(駐榆林)。
1940年9月—1941年8 月,在西安西北文化學社工作,編輯西北資源月刊。
1941年9月—1946年12月,在重慶任國立編譯館副編審,還兼任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47年1月—1954年10月,先後擔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代主任;1948年10月調到西安,任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
1954年11月—2000年 3月:1954年11月,調至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78年任副校長;1983年轉任唐史研究所與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2000年1月改任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以及歷史文化學院名譽院長。
主要作品
《中國疆域沿革史》(與顧頡剛合著),長沙商務印書館,1937年3月。
《中國的運河》,重慶史學書局,1944年出版;1988年4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河山集》(1-7集):先後由三聯書店於1963年9月與1981年5月;人民出版社於1988年1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91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於1991年12月與1997年12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99年1月出版。
《黃土高原森林與草原的變遷》(與曹爾琴、朱士光合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中國人口地理和歷史地理》,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1月出版。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上、下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與1992年5月。
《西安歷史地圖集》(主編),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古都和文化》,中華書局,1998年7月。
《唐代歷史地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黃河流域諸河流的變遷與治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