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森·特南特
史密森·特南特(英語:Smithson Tennant,1761年11月30日-1815年2月22日),英國化學家,銥和鋨元素發現者,1804年獲得科普利獎章,基督教愛丁堡大學校友。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目錄
簡介
1761年出生於約克郡的Selby,1781年開始在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但在幾個月後前往劍橋,在那裡開始投身於植物學和化學的學習和研究,於1796年在劍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在劍橋附近的Cheddar購置土地開展農業試驗。1813年被劍橋大學聘為化學教授。1815年在騎馬經過法國濱海布洛涅附近的一座橋時因橋坍塌而喪生。
他在化學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在於從鉑礦石提取物溶液殘渣中發現了元素銥和鋨。在進入他曾就讀過的Beverley小學的每個入口都掛有一塊牌匾以此紀念他發現的這兩個元素。
視頻
史密森·特南特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跨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西行文化,搜狐,2017-06-04
- ↑ 古希臘文明的形成及其特徵,搜狐,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