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琼海桐
台琼海桐 |
中文名称:台琼海桐 界:植物界 |
台琼海桐,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2米,嫩枝被锈色柔毛,老枝秃净,皮孔不很明显。原种 P. pentandrum (Blanco) Merr. 分布于菲律宾及苏拉威西的北部。
目录
信息
拉丁学名: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 formosanum (Hayata) Zhi Y. Zhang & Turland
二名法: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 formosanum
科:海桐花科
属:海桐花属
种:台琼海桐
中国植物志:35(2):035
形态特征
台琼海桐,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2米,嫩枝被锈色柔毛,老枝秃净,皮孔不很明显。
叶簇生于枝顶,成假轮生状,二年生或三年生,幼嫩时纸质,两面被柔毛,以后变革质,秃净无毛,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或急短尖,有时圆形,基部下延,窄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干后稍暗淡,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10对,在近边缘处相结合,网脉在下面明显,网眼细小,宽不过0.5毫米,全缘或有波状皱折;叶柄长5-12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由多数伞房花序组成,密被锈褐色柔毛,总花序柄及花序轴长4-8厘米,次级花序柄长1.5-4厘米,第三级花序柄长3-5毫米,花梗长3-6毫米,苞片早落,披针形,长约2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5-2毫米,均无毛或仅有睫毛;花淡黄色,有芳香;萼片分离,或基部稍连合,长卵形,长1.5毫米,先端钝,有睫毛;花瓣长5-6毫米;花丝长3毫米,花药长1毫米;子房卵形,基部被锈色疏柔毛,侧膜胎座2个,珠柄短,胎座位于中部以下,胚珠12-16个。
蒴果扁球形、长6-8毫米,宽7-9毫米,秃净无毛,2片裂开,果片薄木质,内侧有横格;种子约10个,不规则多角形,长3毫米。花期5月到10月。[1]
分布范围
原种 P. pentandrum (Blanco) Merr. 分布于菲律宾及苏拉威西的北部。本变种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岛)。越南也产。
主要价值
孤植、丛植于庭园观赏,亦可列植作园路的行道树。
本种提示
小乔木,叶倒卵形,先端钝或圆,有时急短尖,幼嫩时与嫩枝常有锈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多花,被毛,花小,子房基部有疏毛,胎座2个,胚珠12-16个。它和假多花海桐 P. kerrii 较接近,后者叶片长而尖,胚珠只有4个 。
本属概述
海桐花属,海桐花科,约16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约34种,产西南部至台湾,有些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木材有用。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全缘或有波状齿缺,在小枝上的常轮生;花为顶生的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或单生于叶腋内或顶生;萼片、花瓣和雄蕊均5枚;花瓣狭,基部粘合或几达中部;子房上位,不完全的2室,稀3-5室,有胚珠数颗生于侧膜胎座上;果为一球形或倒卵形的蒴果,果瓣2-5,木质或革质;种子数颗,藏于胶质或油质的果肉内。[2]
本科概述
海桐花科,双子叶植物,9属,约200种,广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大洋洲,中国有1属,约34种。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罕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腋生或顶生,单生或组成伞房花序或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罕簇生;萼片、花瓣和雄蕊5枚,花瓣常有爪,爪有时多少合生;子房上位,1室,有时分成完全或不完全的2-5室,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果为浆果或蒴果;种子通常多数,藏于有粘质的果肉内,罕具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