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台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

台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痞客邦

基本資料

等級    文化資產

管理單位  台灣自來水公司

規劃位置  淡水與基隆兩地

興建年代  明治29年(1896年)

台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此處指的水道設施,為供應自來水上水道系統。日治時代初期為改善衛生環境,由總督府聘請威廉·巴爾頓為衛生工程顧問技師,進行衛生相關工程的調查與設計,開始建設現代化的水道設施,以取代傳統汲取溪水、鑿井的取水方式。[1]

目錄

簡介

  • 水道設施最初規劃於淡水與基隆兩地,因考量港口有大量的船隻來往及停泊,急缺乾淨的自來水
  • 淡水水道首先在明治29年(1896年)動工,並於兩年後完工[2]。之後陸續在各市街、部落設置水道設施。
  • 水道設置主要原因是改善市街的衛生和提供水源,其他則是為了提供偏遠移民村、部落用水,以及軍事、產業設施用水等原因[3]
  • 根據昭和16年(1941年)統計,全台合計有157處水道設施[4]
  • 水道設施在戰後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管理,部分設施至今仍在使用中,有些已登錄為文化資產

水源地

  • 水源地通常在市街地的外圍,部分位在地勢較高之處。許多縣市有「水源」、「水源地」的地名,便是得名於附近的水源地。水道的水源分為以下幾類:
    • 表面水:水源來自河川、湖泊。
    • 伏流水:為流動或儲存於河道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
    • 地下水:水源由鑿井取得。
    • 湧泉

水道設備

  • 自來水須經過取水、淨化、供給等處理程序,分別由不同的設備所運作,例如堰堤、集水井、唧筒室、過濾池、沉澱池、淨水池、配水池等。

分布範圍

台北州

  • 台北州內合計有16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台北水道 1907 320,000 初代:自來水博物館

擴建:草山水道系統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台北市松山
基隆水道 1898 100,000 暖暖淨水廠 築港計畫與用水需求 地下水 基隆市
宜蘭水道 1931 35,000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宜蘭市
淡水水道 1896 15,000 軍事港口與市街用水需求 地下水 淡水街、淡水、油車口、沙崙
北投水道 1911 10,000 溫泉用水 地下水 北投街
羅東水道 1926 10,000 羅東自來水廠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羅東街
汐止水道 1926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汐止街、茄苳腳
板橋水道 1928 8,000 員山公園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板橋街板橋、後埔、深丘的一部分
新莊水道 1932 8,000 新莊自來水廠 居民陳情以區隔樂生院 表面水 新莊街新莊、營盤、中港厝的一部分
士林水道 1911 5,000 神社用水 地下水 士林街
蘇澳水道 1926 5,000 蘇澳港給水需求 伏流水 蘇澳街
瑞芳水道 1931 5,000 部落居民 伏流水 瑞芳街龍潭堵、柑子瀨
金山水道 1910 4,3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基隆郡金山莊金包里 舊稱金包里水道
三星水道 1913 3,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三星莊 舊稱叭哩沙水道
八斗子水道 1919 2,800 伏流水 基隆市八斗子
坪林水道 1914 775 表面水 坪林莊

新竹州

  • 新竹州內合計有12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新竹水道 1925 30,000 新竹第一淨水場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新竹市、水田、客雅、崙子、??一部分
苗栗水道 1937 15,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苗栗街
桃園水道 1937 15,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桃園街
大溪水道 1926 6,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大溪街
卓蘭水道 1927 3,000 伏流水 卓蘭莊
通霄水道 1933 2,6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通宵莊
大湖水道 1925 2,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大湖莊大湖
銅鑼水道 1936 1,8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銅鑼莊舊街一部分、新街
三叉水道 1935 1,500 地下水 三叉莊
バロン社水道 1913 1,000 原住民部落的陸軍守備隊用水 地下水 大溪郡バロン社部落 桃園市復興區巴陵
南河水道 1923 5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公館莊南河
日本鑛業社宅水道 1939 700

台中州

  • 台中州內合計有21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台中水道 1914 50,000 台中水源地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台中市
彰化水道 1906 40,000 彰化不老泉[5]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彰化市、南郭、大埔、西勢子、牛稠子的一部分
豐原水道 1919 15,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豐原街
南投水道 1936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南投街
埔里水道 1922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埔里街埔里、枇杷城、大肚城的一部分
員林水道 1924 10,000 員林所第一淨水廠[5]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員林街員林
清水水道 1928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清水街清水、西勢、社口
北斗水道 1937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北斗街
東勢水道 1928 6,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東勢街東勢、上新、夏新的一部分
大甲水道 1911 5,000 蓆帽手工業用水需求 表面水 大甲街大甲
田中水道 1925 3,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田中街、內灣的一部分
內埔水道 1926 3,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內埔莊內埔、屯子腳
魚池水道 1934 2,700 表面水 魚池莊
二水水道 1923 2,500 電力會社與市街需求 伏流水 二水莊二水
潭子水道 1923 1,4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潭子莊潭子
石岡水道 1936 1,200 湧水 石岡莊石岡、九房厝的一部分
社子水道 1938 1,110 表面水 集集街社子
圳寮水道 1936 1,000 表面水 內埔莊圳寮
北山坑水道 1928 5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國姓莊北山坑
國姓水道 1928 5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國姓莊國姓的一部分
埤頭山水道 1936 400 表面水 東勢街內埤頭山
新高港工業都市水道 50,000 地下水

台南州

  • 台南州內合計有11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台南水道 1912 100,000 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館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台南市安平
嘉義水道 1911 50,000 牛稠溪樟樹坪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嘉義市
麻豆佳里水道 1938 33,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麻豆街佳里街
新營鹽水水道 1937 2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新營街鹽水街
北港水道 1929 14,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北港街北港
朴子水道 1933 12,000 自來水公司朴子服務所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朴子街朴子、應菜埔的一部分 朴子水道配水塔
斗六水道 1912 8,5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斗六街斗六、林內
虎尾水道 1930 8,000 製糖工場用水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虎尾街虎尾
新化水道 1918 6,500 糖業試驗場用水 表面水 新化街 舊稱大目降水道
斗南水道 1925 5,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斗南街斗南
永康水道 1936 1,000 步兵聯隊用水 表面水 永康莊永康

高雄州

  • 高雄州內合計有13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高雄水道 1910 100,000 打狗水道淨水池 築港計畫與用水需求 表面水 高雄市 舊稱打狗水道
屏東水道 1914 45,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屏東市 舊稱阿緱水道
鳳山水道 1933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伏流水 鳳山街
東港水道 1937 10,000 海軍軍隊營舍用水 表面水 東港街林邊莊林邊的公共用地
岡山水道 1924 7,000 岡山水塔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岡山街岡山 岡山水塔
旗山水道 1925 5,500 旗山上水道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湧水 旗山街旗山
小港水道 1930 4,500 伏流水 小港莊紅毛港
加蚋埔水道 1928 3,0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高樹莊加蚋埔
燕巢水道 1936 2,300 表面水 燕巢莊燕巢
彌陀水道 1934 1,500 表面水 彌陀莊舊港口新厝子部落
六龜水道 1934 1,500 樟腦局與警察宿舍用水 表面水 六龜莊
新威水道 1928 1,050 部落居民 伏流水 六龜莊新威
恆春種畜場水道 1906 100 殖產事業用水需求 表面水 恆春種畜場

花蓮港廳

  • 花蓮港廳內合計有11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花蓮港水道 1917 30,000 娑婆礑淨水場[6]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花蓮港市
玉里水道 1911 5,000 原住民部落的陸軍守備隊用水 表面水 玉里街
鳳林水道 1930 3,000 移民村 表面水 鳳林街鳳林、林田
吉野莊宮前水道 1911 2,000 移民村 表面水 吉野莊宮前部落
吉野莊草分水道 1913 2,000 移民村 表面水 吉野莊草分部落
壽製糖工場水道 1926 1,400 製糖工場用水 表面水 壽製糖工場
吉野莊清水水道 1911 1,300 移民村 表面水 吉野莊清水部落
豐田水道 1928 1,300 移民村 表面水 壽莊豐田
新城水道 1930 1,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研海莊新城
北林水道 1931 1,000 移民村 表面水 鳳林街林田、北林
上大和水道 1921 750 製糖工場用水 表面水 馬太鞍製糖工場

台東廳

  • 台東廳內合計有38處水道設施。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臺東水道 1926 10,000 利嘉淨水場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台東街和馬蘭
卑南水道 1922 3,000 製糖工場用水 表面水 卑南莊卑南
里壠水道 1924 2,500 表面水 關山莊關山 亦稱關山水道
瀧水道 1930 2,000 表面水 新港莊真柄部落 亦稱真柄水道
日出水道 1930 2,0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關山郡日出部落
都蘭水道 1926 1,87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都蘭莊都蘭
都歷水道 1925 1,56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新港莊新歷
利家水道 1923 1,5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卑南莊利家
知本水道 1923 1,5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卑南莊知本
大馬水道 1926 1,35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都蘭莊大馬
初鹿水道 1925 1,3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卑南莊初鹿
新港水道 1924 1,13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新港莊和蕃社的一部分
都威水道 1931 1,0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新港莊小湊、大濱
高原水道 1934 1,000 蕃社部落 表面水 都蘭莊高原
石坑水道 1931 800 蕃社部落 表面水 長濱莊長濱、石坑
寧埔水道 1932 800 蕃社部落 表面水 長濱莊寧埔
太麻里水道 1923 8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太麻里莊太麻里
大武水道 1928 5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表面水 大武莊大武
日奈敷水道 1925 5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卑南莊日奈敷
新開園水道 1925 460 表面水 池上莊新開原
宮里水道 1925 460 表面水 關山莊宮里村部落
大原水道 1926 35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關山莊大原村部落
鹿野水道 1916 3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關山莊鹿野村部落
僅那水道 1933 27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長濱莊僅那鹿角部落
射馬干水道 1938 1000 表面水
八里水道 1930 80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新港郡八里社部落
佳里水道 1930 750 表面水
鹽濱水道 1930 65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新港郡鹽濱部落
鹿寮水道 1930 600 表面水
馬稼海水道 1926 550 表面水
叭翁水道 1930 450 部落居民 表面水 台東郡叭翁部落
三間厝水道 1933 400 表面水
バロハイチ

カソワン水道

1926 350 表面水 カソワン(kasowan)

為今 長濱鄉加走灣

阿猴寮水道 1926 300 表面水
八桑安水道 1933 250 表面水
陸灣水道 1930 200 表面水
鹿野驛水道 1916 200 表面水
鹿野鐵道水道 1916 50 表面水

澎湖廳

  • 澎湖廳內合計有1處水道設施[4]
水道名稱 創建年代

(年)

計畫給水人口

(人)

位置 設置原因 水源 給水區域 備註
馬公水道 1927 10,000 水源不足、衛生狀況不佳 地下水 馬公街馬公

參考文獻

  1. 自來水博物館的原建築為日治時期的台北水源地唧筒室,痞客邦,2011-12-29
  2. 臺灣水道誌.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1918-11-19. 
  3. 劉俐伶. 臺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004.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 昭和十六年度. 臺灣總督府國土局土木課. 1943-03-31. 
  5. 5.0 5.1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淨水廠簡介.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 
  6.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九區管理處淨水場介紹.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九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