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始觀音座蓮
台灣原始觀音座蓮 |
中文名:台灣原始觀音座蓮 拉丁學名:Archangiopteris somai Hay. 界:植物界 門:蕨類植物門 綱:蕨綱 亞 綱:厚囊蕨亞綱 目:觀音座蓮目 科:觀音座蓮科 屬:原始觀音座蓮屬 種:台灣原始觀音座蓮 分布區域:台灣特產。 |
台灣原始觀音座蓮(學名:Archangiopteris somai Hay.),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根狀莖頗長,近直立或斜生。葉簇生,多汁草質,上 面有一寬縱溝槽,腹部着生,邊緣有粗齒牙,葉片卵狀三角形,闊披針形。漸尖頭,有小柄,葉脈分離。孢子囊的頂部有不發育的環帶,並以腹部的一縱縫開裂,放出大量孢子,下面有沿葉脈着生的分枝夾絲,夾絲的長短不一,節狀,腺頭,透明,分枝,干後易擦落;孢子略圓或闊卵圓形,乳黃色,透明,表面有短細刺頭密生的外孢壁。
本種的羽片狹倒披針形,葉邊為波形圓齒狀,厚紙質,產台灣。
[1]
目錄
植物形態
葉柄長50-60厘米,有鱗片,疏生尤以下部為多,基部以下約25厘米處有膨大的節;葉片長卵圓形,奇數羽狀,羽片2-3對,頂生羽片與下部的同形。長20厘米,寬4厘米,略為倒披針形,中部以下漸狹,基部略為寬楔形,頂端漸尖,尾狀,長3-4厘米,互生,有柄(柄長約1 厘米),葉緣為淺波狀,基部以上有不規則的圓齒狀齒牙。葉為厚草質或堅紙質,干後棕色,幾無毛。葉脈頗開展,單脈與分叉脈相間。 孢子囊羣線形,長1.5厘米,位於中部,中肋兩邊及葉緣為不育空間,夾絲短於孢子囊,隱匿,從表面不易見到;孢子圓形或長圓形,頗微小,具疣狀突起,無色透明。
產地生境
本種為台灣南部。
近種區別
本種為台灣南部,中部及北部高山森林中一種很普通的蕨類,並與雲南東南部的亨利原始觀音座蓮 A. henryi Christ et Gies. 頗相似 ,但因羽片為厚草質,倒長披針形,有圓齒狀齒牙和葉緣為淺波狀。故有不同。
參考來源
- ↑ 台灣原始觀音座蓮(附圖),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