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县
句容县属丘陵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南岸。宁镇山脉、茅山丘陵会合境内,是太湖湖西水系和秦淮河东支水系的发源地与分水岭。县境东与丹徒、金坛县毗邻,南与溧阳、溧水县交界,西和西北与江宁县和南京市郊区接壤;北与仪征县隔江相望。地势南北山高,中部丘陵起伏,间以岗塝冲凹及河谷平原,境北大华山最高,海拔437.2米,南部丫髻山最高,海拔410.6米。1985年底,全县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日照时数2116小时,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9天,适宜动植物生长。[1]
目录
简介
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历东汉,吴、晋、宋、齐、梁、陈属丹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扬州。
大业三年(607年)属丹阳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句容、延陵二县置茅州,句容为治所。七年茅州废,句容属蒋州。
天宝元年(742年),句容属丹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升州辖句容。
上元二年(761年)升州废,句容复归润州。
光启三年(887年),复置升州,句容重归其辖。五代时期,升州先后改称金陵府、江宁府,均辖句容。 宋初复置升州。
天禧二年(1018年),置江宁府,辖句容。天禧四年改句容县为常宁县,寻复为句容。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江宁府改称建康府,句容属建康府。元建省设路,建康府改为建康路,后又改名集庆路,句容归其领治。 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句容属应天府。 清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句容属江宁府。 太平天国时,句容直属天京。
民国元年(1912年),江宁府改称南京府,辖句容。
民国二年(1913年,)县以下设市乡,由总董或助理员承办事务。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市乡行政委员会取代总董或助理员。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句容属金陵道。
民国十六年年(1927年),道废,句容直属江苏省政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江苏省政府颁布村制组织大纲,通令各县遵照执行。句容县成立了"村制育材馆",选育乡村自治人才,实行村制制度,废止市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村制制度尚未完善,江苏省又颁布县组织法,同时又颁布《乡镇自治试行法》,县以下地方组织改为区、乡(镇)、闾、邻四级。句容县根据《乡镇自治试行法》,将全县划分9区144乡镇。县城以东西大街为界,南为华阳镇,北为崇明镇,受第一区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江苏省政府通令各县遵照《整理自治区域办法》重新划并乡镇,句容县政府于3月15日决定将原有9区144乡镇划并为5区66乡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苏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句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句容属江南行署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5日日军侵占句容,地方行政区划仍按原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句容重归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撤销5个区署,66乡镇改划为31个乡镇。即:原第一区13乡镇改划为华阳镇、大同乡、黄梅乡、土桥乡、下甸乡、大卓乡;原第二区13乡改划为太平乡、白兔乡、荆塘乡、洛阳乡、东昌乡、敬德乡;原第三区13乡镇改划为淮源乡、茅山乡、唐陵乡、袁巷乡、天王镇、西溧乡;原第四区12乡镇改划为义城乡、三岔乡、虬山乡、葛村乡、高阳乡、郭庄乡;原第五区15乡镇改划为空青乡、下蜀镇、东阳镇、桥头镇、仓头镇、龙潭镇、滨江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县参议会决议:"仍按旧5区制,每区划为4乡镇",全县划为20个乡镇,即:华阳镇、光甸乡、土桥乡、黄梅乡、敬德乡、太平乡、白兔乡、洛阳乡、袁巷乡、唐陵乡、天王镇、茅山乡、葛村乡、郭庄乡、三岔乡、义城乡、龙潭镇、桥头镇、下蜀镇、空青乡。此20个乡镇建制,直至1949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
1949年4月23日,句容解放,4月26日句容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员公署。同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句容划归南京市所辖。
1950年1月,仍划归镇江专员公署。
1953年,江苏建省后属镇江专区。
1958年,镇江专区改为常州专区,后又改为镇江专区。
1970年,改镇江地区,句容仍属之。
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后,句容属镇江市。
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4月句容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全县设9个区,临时划设66个乡镇,同年7月正式公布为9个区55个乡镇,8月,八区滨江乡划归江宁县,九区增设宝华乡。
1950年秋征时,因姊妹乡、孔村乡、行香乡、上荣乡四乡尚未建立,荆塘乡分东荆、西荆未实施,故当时全县实为87个乡(镇),1个县属镇。
1956年4月,全县进行并区并乡工作,农村9个区并为5个区,92个乡镇合并为50个乡,城镇不变。原以数序命区改以地名命区,以区辖乡,名称如下:东昌区辖14个乡:东昌乡、戴亭乡、下甸乡、东荆乡、伯群乡、陈武乡、白兔乡、长城乡、华新乡、东霞乡、春城乡、古隍乡、怀德乡;黄梅区辖10个乡:城东乡、城北乡、大卓乡、普渡乡、新塘乡、黄梅乡、石狮乡、寨里乡、大同乡、张庙乡;赤山区辖10个乡:三岔乡、西城乡、淮西乡、葛村乡、虬山乡、谢桥乡、高阳乡、孔塘乡、郭庄乡、芦亭乡;天王区辖10个乡:水南乡、延福乡、茅山乡、天乐乡、天王乡、西溧乡、唐陵乡、磨盘乡、蔡巷乡、袁巷乡;下蜀区辖6个乡:骆墅乡、宝华乡、仓头乡、下蜀乡、窑业乡、桥头乡。
1956年8月,撤销区建制,并50个乡为21个乡,城镇不变。21个乡名称是:城东乡、黄梅乡、大卓乡、石狮乡、下蜀乡、宝华乡、亭子乡、三岔乡、郭庄乡、葛村乡、二圣桥乡、后白墅乡、天王乡、磨盘乡、袁巷乡、茅山乡、东昌乡、陈武乡、行香乡、伯群乡、春城乡。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成立7个人民公社:茅山人民公社-由茅山、后白、二圣、春城4个乡合并,驻地设在二圣桥;天王人民公社-由天王、袁巷、磨盘3个乡合并,驻地设在天王寺;赤山人民公社-由葛村、郭庄、三岔3个乡合并,驻地设在葛村;东昌人民公社-由东昌、陈武、伯群、行香4个乡合并,驻地设在行香;黄梅人民公社-由黄梅、大卓、石狮、城东4个乡合并,驻地设在县农场(今省句容农校);宝华人民公社-由下蜀、宝华、亭子3个乡合并,驻地设在下蜀;城镇改称为城镇人民公社。同年12月,除四乡合一的黄梅人民公社保留外,其它6个人民公社调整为宝华、下蜀、亭子、天王、茅山、磨盘、袁巷、后白、二圣、葛村、郭庄、三岔、东昌、陈武、行香、伯群、春城、城镇等18个人民公社。此时,全县共19个人民公社。
1959年5月,黄梅人民公社分为黄梅、城东、大卓、石狮4个公社,其它18个公社名称未变,此时,全县为22个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又新划出12个人民公社,加上原来22个,全县为34个人民公社。新增的公社名称是:后莘、北山、仓头、白兔、太平、长城、张庙、虬山、谢桥、高阳、浮山、唐陵。
1965年10月,撤销了后莘、北山、仓头、太平、伯群、长城、唐陵、浮山、虬山、谢桥、高阳、张庙12个人民公社。全县保留黄梅、大卓、城东、石狮、城镇、宝华、下蜀、亭子、东昌、陈武、白兔、行香、春城、二圣、葛村、郭庄、三岔、后白、茅山、天王、磨盘、袁巷22个人民公社建制。
1973年10月15日,茅山人民公社(含7个大队及东进林场3个工区)经省革委会同意划给常州市管辖,同月经镇江地委批准,新建茅西人民公社。
1979年1月,茅山人民公社仍划归句,全县共为23个人民公社。
1983年春夏期间,进行体制改革,全县实行政社分设,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原人民公社作为经济组织以"经济联合委员会"管理机构名称保留。继而,大队改称行政村,村辖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1985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天王、下蜀、白兔、茅山4个乡撤乡建镇,实行镇辖行政村建制。至此,全县共有5个镇,18个乡、347个行政村,17个居民委员会。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句容县地处扬子江南岸、宁镇山脉中段与茅山丘陵交会地区。南北环山,中部陇岗起伏,间以冲谷平原,西部低洼,东部向东南倾斜。是秦淮东支、太湖西支与沿江三个水系的发源地与分水岭。县境位北纬31°37′-32°12′,东经118°57′一119°22′。
地形地貌
句容县境山丘岗坡起伏,冲谷平原绵延,素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构造典型,岩浆岩发育。一直为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所瞩目,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研究地区之一,是国内许多标准地层命名地,句容县境地质构造属扬子古陆台褶带。在距今约8亿年前的元古代震旦纪地区沉陷呈海相,地球历史上称"扬子海",直到距今约2.3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地壳缓缓上升,海水时进时退,地面或海或陆(以海为主),这期间沉积了不同时期以海相为主的海陆混合夹有陆相碎屑的沉积地层如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砾岩及煤层等。
气候特征
句容县县境属北亚热带中部季风气候区。总的特征是干湿冷暖,四季分明,光照较足,雨水丰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的偏北风,寒冷少雨。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面的偏南风,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冷暖多变。[4]
自然资源
森林药材资源
句容县有林面积达40万亩,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用材林有杉、松、棣等,经济林有油桐、板栗、青梅、葡萄、柿、桃等270多种,是江苏省林业生产重点市。宝华山植被保存较好有124科、352属、529种,宝华玉兰尤为罕见。茅山有中草药750多种,仅《本草纲目》就收录有380多种,如茅苍术、太保黄精、彩色苗木等。
矿产资源
句容县境内现已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钼、铜、金、银、铁、铝、锌,非金属矿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灰石、膨润土、红柱石等。矿床点分布广、储量大、易开采,其中膨润土矿品位高,储量达1.5亿吨,被列为全国第二大储区。优质石灰石储量达20亿吨,且含钙量高达55%以上。此外,还有储量可观的黄砂、红砂等。
土地资源
"五山一水四分田"是句容县地形地貌总的特点。在13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低山区占15.64%,丘岗地约占72%,平圩区占12.42%。耕地面积72.2万亩,其中水田占72.2%,旱地占27.8%,人均耕地1.42亩。
水资源
句容县境内有大小河道40多条,长江岸线5公里多,为航运、发电提供了条件。句容河流分属秦淮河水系、太湖湖西水系和沿江水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域面积30万亩,境内有中小型水库(湖)76座(中型水库8座),河道四通八达,可供排灌、养鱼综合利用。[5]
人口民族
人口
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84081户,总人口335547人。4年间人口增长30184人,年平均增7546人。
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94484户,总人口388850人,11年间,有2年(1959年、1960年)人口负4522人,9年增58525人,减去人口负数,净增54003人,按11年计,年均增4909人。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手工汇总)134214户,总人口547957人,18年间人口增加159107人,年均增8839人。到198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63749人,3年间人口增加15792人,年均增5264人。
2009年末,常住人口61.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比上年未增加0.32万人;农村人口33.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城乡人口结构比为:1:1.2。
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57.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3万人;其中:男性29.02万人,女性28.9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3:1。
2010年末,常住人口61.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8万人;户籍总人口58.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3万人;人口出生率8.97%,人口死亡率1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33个千分点。
2011年末,常住人口61.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户籍总人口5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人口出生率7.35%,人口死亡率6.22%。
2012年末,常住人口6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户籍总人口58.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7万人;人口出生率8.57%,人口死亡率9.61%。
2013年,人口总量稳中略增。年末常住人口6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户籍总人口58.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人口出生率7.68%,人口死亡率6.65%。
2014年,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年末常住人口62.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户籍总人口59.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人口出生率9.45%,人口死亡率7.62%。
2015年末,常住人口6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9万人;户籍总人口59.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8万人;人口出生率9.45%,人口死亡率6.36%。[7]
民族
句容县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白族。
交通运输
句容县8条城际轨道联通南京都市圈(S6号线将于2015年开建,2018年通车),公路有沪宁、宁杭、沿江、机场高速及宁杭(104)国道、312国道等十余条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南北;铁路沪宁、宁杭城际铁路在句容分别设有宝华山站和句容西(郭庄)站;句容距南京南站、南京站、镇江站均30-45分钟车程;航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距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0-250公里;港口距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龙潭港30分钟车程以内,距镇江港55公里,距上海港、洋山港200-280公里。
经济概况
综述
2015年,句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00%,分别快于镇江、全省0.4、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23.85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3亿元,增长10.6%。三产增速首次超过二产增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4:48.9:42.7调整为8.8:47.8:4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75020元,比2014年增加4336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4%,比2014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1.7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0.01亿元,增长11.4%。城镇化率达55.4%,比2014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跃升至第59位。
第一产业
2015年,农业稳步发展。粮食单产再创新高,总产连续11年增收。新增高标准农田1.4万亩、高效农业5.5万亩、设施农业3.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5%。新认证"三品"品牌6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120家,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60.32%。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通过初审,获得"全国新型农民培训示范试点县"称号。
第二产业
2015年,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应税销售达到321亿元,增长21.8%,增速创三年来新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2家。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5%。企业上市取得突破。
第三产业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商品房销售139万平方米。金融生态良好,新引进银行2家、证券公司1家,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427.3亿元和316.5亿元,增幅位居镇江第一。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中央商务体项目进展顺利,旅游品牌获批"省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获得"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茅山创成国家5A级景区,赤山湖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岩藤农场创成国家3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戴庄村创成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成功承办"2014江苏乡村旅游节暨首届福地句容·田园绿道休闲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7亿元,增长16.2%。[6]
社会事业
教育
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班)521所,入园幼儿13430人;小学626所,学生5682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53%;普通中学82所,学生28968人,全县基本实现村村有幼儿园(班)和小学,乡乡有初中,三四个乡有一所完中。[
2017年,句容县有3所普通高中,1所中专校,15所初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31所完全小学,34所注册幼儿园,在校中小学生总数43643人,在园幼儿11567人,在编在岗的中小学教职工4962人。
卫生
1949年,成立县人民医院,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级医疗、防疫、保健机构。至1985年,全县有县、乡级医疗、防疫、保健单位30个,村卫生室344个,工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34个;病床由1949年的20张增至1039张,千人拥有病床1.84张;医务人员由解放初期的157人增至1253人,千人拥有医生1.42名。
2014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94个,卫生技术人员2349人,医院床位数1832张。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开工建设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改造边城、茅山卫生院。边城卫生院创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
文化
1981年10月,在磨盘乡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文化中心。到1985年止,全县共有20个乡(镇)建立了文化中心。它的特点和任务是:将乡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影剧院、电影队联合起来,建立文化中心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文化、广播、电影、体育和文化市场;培训骨干,辅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建立图书、阅览、游艺等文化设施,开展阵地文化活动,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7]
风景名胜
九霄万福宫九霄万福宫简称九霄宫、顶宫,坐落于大茅峰顶,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至首。每到香期,这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是旅游及朝山进香首选之地。该宫始于汉代。初建石坛石屋,把三茅真君石像。齐梁间易为殿宇。元延枯三年(1316年),敕建赐额圣站观,专把大茅真君茅盈。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官。
李塔湖
李塔湖李塔湖位于群山之间,水面约有2000亩。湖因群山环绕而曲折多变,自然形成4个半岛、5个水湾。幽远宁静,恍若隔世。湖周围的山峦线条舒展,形态生动。有的像睡美人,有的象神龟探水,有的象鲲鹏展翅。置身李塔湖,看群山如屏,秀峰错落,层峦叠翠,跌宕多姿,其如藏在山水之间的一幅天然画卷。"李塔藏画"被称作句容十佳胜景之一。
隆昌寺
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约2公里的宝华山上。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网络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 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
葛仙观
葛仙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句容是道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历史底蕴,在海内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葛仙观,古名葛仙庵,青云观,为古代道教仙家、医学家葛玄、葛洪故宅,后毁于战火。2004年修复落成的新葛仙观由茅山道院出资数百万易地重建,自2002年9月18日奠基,次年2月16日动工;新观占地面积9966平方米,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观内建有石牌坊、山门灵官殿、放生池、葛仙桥、一湾亭、钟鼓亭、财神殿、慈航殿、文昌殿、吕祖殿、葛仙大殿、三清宝殿及生活用房等,观内主供圣贤葛仙翁葛玄、"小仙翁"葛洪和道教三清尊神。被道家称作"无上仙乐"的道乐。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句容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茅山镇。茅山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在的新馆,占地面积为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馆分五个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二千多件,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
宝华山
江南岸,金陵东,静卧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宝华山,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主峰海拔437.2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