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竹鎮位於紫金縣境西部、東江中游東岸,西與博羅縣惠州市惠城區、河源市源城區隔東江相望。全鎮總面積278.1平方公里(含東江林場),其中山地16,814公頃,耕地2,271公頃。2004年,全鎮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13,066戶,人口53,673人(2004年撤銷榕豐、坑尾村併入蓼坑村,撤銷甘洞村併入榴坑村,撤銷奎溪村併入潮沙村,撤銷江口、黃坳村併入欖溪村,全鎮行政村由24個撤併為18個和1個居委會)。省批准成立的紫金經濟開發試驗區設在古竹鎮。

目錄

基本介紹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全鎮總面積27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814公頃、耕地 2275公頃。2005年,全鎮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 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為56530人。1992年經省批准成立的紫金經濟開發試驗區設在古竹鎮,2005年9月,經省發展改革委初審公示,保留該省級開發區。

2005年,古竹鎮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目標,提出「穩農、上工、增財、實現三個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83億元,比2000年增長121.8%;本級財政收入實現906萬元,比2000年增長43.5%;在縣綜合考評中被評為鎮級年度工作一等獎。

概況

位於廣東省紫金縣境西部、東江中游東岸,西與博羅縣、惠州市惠城區、河源市源城區隔東江相望。2008年末,面積278.1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536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608人。轄1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古竹圩。

沿革

古竹舊稱苦竹,因當時東江岸邊生長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後諧音改名古竹。明清屬寬得都苦竹派社(約)。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二區古竹鄉,民國34年設古竹鎮。建國初屬古柏區、第三區,1952年5月設第八區,1957年12月分屬古竹、平渡鄉,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1961年4月析置古竹槎嶺農場(1963年3月併入古竹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4月復設古竹鎮。位於縣境西部,東與義容、鳳安相連,西與河源惠陽、博羅三縣隔江相望,南鄰好義及惠陽縣盧嵐鄉,北接臨江。鎮政府駐地古竹圩,東北距縣城68千米。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1988年,古竹鎮總人口8031戶421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59人,總面積195平方千米,轄上洞(王樓、橋頭、在下、坪山、橋子、石山6個自然村)、下洞(田埔、廣昌、光尾、山下、四樓、田心6個自然村)、吉安(石桐、中心、吉星、建嶺4個自然村)、平渡(烏泥塘、上坑、竹徑、三丫塘、坪橋、小塘6個自然村)、留洞(留洞1個自然村)、雅色(良勝、向陽、月布、紅衛、更塘5個自然村)、孔埔(下圍、大嶺、廟嶺、新作塘、上圍5個自然村)、岸頭(格嶺、南門、新聯、蓮塘4個自然村)、甘洞(大坑、東星、田心、塘排、井下5個自然村)、雙坑(雙坑、竹儒、鵝塘3個自然村)、榴坑(長安、良徑、柚坪、旱塘、紅藝、紅屋、上屋、下屋、高簡、 埔坪、五星、下徑、東風、東田14個自然村)、潮沙(潮沙、集義、牛牯石3個自然村)、奎溪(奎溪1個自然村)、黃坳(坑尾、竹元、樓下、半徑4個自然村)、欖溪(老屋、上新屋、下新屋、紅衛、圍內、果園、上洞、瀝口8個自然村)、江口(江東、江南2個自然村)、坑尾(官田、金星、共星3個自然村)、蓼坑(蕉坑、水田、東地、磜下4個自然村)、榕豐(榕豐1個自然村)、水東(東紅、東利2個自然村)、槎嶺(樟槎、大嶺2個自然村)、四維(雷公橋冷水坑黃塘烏石塘、新坑5個自然村)、新圍(下屋、上屋、沙坳3個自然村)、上聯(聯和、源塘、白門樓、上村4個自然村)24個行政村和古竹圩居委會。[1]

2004年,撤銷蓼坑尾、榕豐兩村併入蓼坑村,撤銷甘洞村併入榴坑村,撤銷奎溪村併入潮沙村,撤銷江口、黃坳兩村併入欖溪村;全鎮轄蓼坑、四維、水東、槎嶺、平渡、新圍、上聯、雁頭、吉安、下洞、上洞、榴坑、雙坑、雅色、孔布、欖溪、潮沙、留洞18個行政村和古竹1個居委會,101個自然村,總面積278.1平方千米(含東江林場),總人口53673人。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441621108:~001 121古竹居委會 ~200 220留洞村 ~201 220蓼坑村 ~202 220四維村 ~203 220水東村 ~204 220槎嶺村 ~205 220平渡村 ~206 122新圍村 ~207 122上聯村 ~208 220雁頭村 ~209 220吉安村 ~210 220下洞村 ~211 220上洞村 ~212 220榴坑村 ~213 220雙坑村 ~214 220雅色村 ~215 220孔埔村 ~217 220欖溪村 ~218 220潮沙村

陳家祠

古竹陳家祠,即古竹陳氏宗祠,坐落於紫金縣古竹鎮東江河畔,建築面積為1395平方米,是一座古樸典雅、雄偉 壯觀、 工藝精湛的古祠。

古竹陳家祠始建於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距今已有120 多年歷史。當年它是由 紫金、 河源、博羅三縣部分陳氏家族集資興建的「朝拜祠」,祠內供奉着120個陳氏祖宗的靈位。

古竹陳家祠是一座有着光榮革命歷史的祠宇。在抗日戰爭時期,是紫金(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等三個革命團體活動的大本營,同時也是中共東江特委、後東特委領導東江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的大本營。因此,紫金縣人民政府批准古竹陳家祠為革命 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瀕臨倒塌,已成危房。改革開放後,紫金、 河源、 博羅等三縣的陳氏嗣孫,積極醞釀籌備修復古竹 陳家祠。2000年6月22日,紫金縣人民政府發文批准成立「紫金縣東江革命歷史文物(古竹陳家祠)保護促進會」。保護促進會成立時,由五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擔任名譽會長:梁威林(原中共後東特委書記、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鄭群(原東江特委武裝部長、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海東(原深圳市人大主任)、張秀山(原中共紫金縣委副書記、廳級離休幹部)、陳流明(原廣東省國稅局長)。

通過保護促進會的努力,共捐集資金150萬元人民幣。2001年5月1日動工修復,當年11月17日順利竣工。在修復陳家祠過程中,紫金、河源、博羅三縣的陳氏嗣孫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古竹陳家祠內開設了革命鬥爭展覽館,陳列了大量東江人民抗日鬥爭和 解放戰爭的圖片和實物,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新的歷史時期,古竹陳家祠繼續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發展情況

2004年鎮委鎮政府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年初提出工業立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帶領全鎮幹部群眾奮力開拓,紮實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 產值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工業產值1.93億元,增長21%;本級財政收入764.2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88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7.9%。

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2004年穩步推進農林水工作。全年水稻播種面積34,030畝、總產9,689噸。為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對每戶種糧30畝以上的15戶種糧大戶,首次獲得每畝20元的財政補貼資助。全鎮租賃山地種植速生豐產林1.36萬畝。立項修復水庫除險加固3宗,排灌站3個,預計投資380萬元。荔枝、春甜桔種植基地,三黃雞、 水產和瘦肉豬養殖基地穩步發展,促進農業 商品化提高;農民增加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

2005年全鎮有古竹中學、新智中學2所,小學27所, 幼兒園3所。在冊小學生4816名;小學教師231人;中學生2841名;中學教師188人。古竹中學有高中學生10班,學生545人,初中學 生15班,學生896人, 教師93人,2005年高考有8人考上本科院校,達省線人數71人。新智中學由省撥款120萬元興建150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考入紫金中學25名。全鎮已評有縣一級小學6所,居全縣首位。2005年小學師生犯罪率為零;優秀率95%;被評為縣級三好學生20人,市級優秀少先隊員4名,1名教師獲市教學論文比賽小學組三等獎;1名教師在縣級課堂比賽中獲二等獎。下洞小學由外出鄉賢籌資30萬元興建了教師宿舍樓。新圍小學與深圳南山區平山小學自2003 年結對「手拉手」活動以來,平山小學向新圍小學捐贈教儀和學生用品累計8萬多元。

農業經濟

2005年由國家國土 資源部投資2503萬元,對平渡、孔埔、雅色、留洞4個村共14250畝農田進行土地整理,改善耕作條件,有利集約經營。投資42萬元,修復水庫、水利 設施2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孔埔村全年種植冬瓜510畝,估算年產值400多萬元,因遭受「 6.20」特大洪水災害,實收冬瓜產值 100多萬元。雙坑村發展山地雞;水東、槎嶺、四維、新圍、上聯村連片的 荔枝、龍眼得到鞏固和發展;平渡村種植大紅西瓜;蓼坑、上洞、下洞、榴坑、欖溪發展速生豐產林,「一鎮數品」的格局穩步發展。全年 漁業養殖面積2248畝,生產淡水產品2624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445畝,總產12430噸;蔬菜面積12440畝,總產量23306噸;水果面積58762畝,總產4926噸;其中荔枝面積47650畝,產量1530噸。實現農業產值1.78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121元。

招商引資

紫金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批准面積為10平方公里,1993年請中山大學進行規劃設計,區內設置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文化娛樂區。經12年發展,至2004年,已與古竹圩鎮連成一體。開發區建成區(含老圩)約為2.5平方公里,總人口3.68萬人。2002年被劃為中心鎮。2004年古竹鎮委、鎮政府緊密結合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的工作部署,以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制訂優惠政策,以誠招商,全年引進項目3個,合同利用外資6.84元,實際利用6,900 萬元:香港新生集團興建 五金壓鑄廠,計劃投資5,000萬元,已建廠房8萬平方米;香港雅視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5億元,興建匯駿光學城; 台商林政夫計劃投資5,000萬元,正在籌建振茂科技公司;深圳油富實業公司投資4.74億元,計劃用三年時間在欖溪建成裝機容量為3.2萬千瓦的東江瀝口水電站。引進深圳、惠州等地老闆5個,投資748萬元,在上洞、下洞、榴坑、蓼坑、欖溪等村種植速生豐產林,種植面積1.36萬畝。

基礎設施

古竹國稅分局大樓投入使用,鎮區和開發區水、電、路等設施進一步完善。2004年全鎮固定電話增至7,518戶, 小靈通用戶1,016戶,移動和聯通公司手機用戶5,136戶。年內爭取上級投資400多萬元改造了新坑水庫東西灌渠一期工程,解決圩鎮用水問題;自籌20多萬元疏通了開發區3條18米街道路面,鋪設水泥路面1,500平方米。新圍、下洞、留洞、雅色、雙坑新增村道水泥 硬底化路面15公里。爭取上級支持,架設了110千伏供電線路15公里,緩解了工業用電緊張問題。年底電視會議 網絡和有線電視網絡開通到鎮,為農村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創造了條件。古竹鎮被縣交通局評為村道養護和硬底化建設先進鎮。

旅遊業自2003年10月1日越王山 旅遊開發試業後,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加大環境配套建設,年內完成二期工程建設,建成22幢小木屋等,投資50多萬元。全年接待遊客6,148人次,創旅遊產值12.2萬元。竹港酒樓等飲食、康體第三產業活躍旺盛。

文明社會

精神文明、社會事業 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社會和諧發展。古竹鎮成立老年體育協會,關心老齡事業,重新規劃興建了老幹部活動中心。6月古竹鎮老乾舞蹈隊參加了市老乾紀念建黨83周年文藝匯演。中秋節鎮府組織了以「 愛國、 守法、 誠信、 知禮」為主題的賀中秋迎國慶文藝晚會。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社會生活。2004年全鎮有130戶家庭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家庭;孔布等11個村被評為文明村,古竹鎮被評為文明鎮,鎮委書記廖振輝被評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留洞村先後被評為市、縣文明村,該村離休幹部賴德暢被中組部評為離退休老幹部先進個人併到北京出席表彰會。 計劃生育 2004年,加大計生工作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的力 度,全年投入計生經費60多萬元。上報縣人民法院依法行政拘留了一名沒有按期繳交社會撫養費的超生對象。改變農村一孩生育審批制度為生育登記制度;實行了農村計劃生育部分家庭獎勵辦法,2004年起,首批上報確認每月從縣財政領取80元計生獎勵金的15人。全年出生566孩,完成「四術」766例,出生率為11.8‰,計劃生育率為87.1%,自然增長率為7.47‰。 教育 2004年,全鎮在校中小學生7,536人,教職工355人。小學實現了英語教育。 水運、 吉安、孔布小學被評為縣一級學校,上等級小學數居全縣第一。新智中學爭取了省「結構布局調整「專項資金120萬元,建造綜合大樓;12月,舉行新智中學第十一屆校運會,有480多名運動員參加,3人次打破校紀錄;該校在2004年中考中,考入紫金中學47人,全縣排名第三;該校的基本情況,被廣東省教育雜誌社編入《廣東名校辭典》。上洞、四維小學獲省老促會資助,分別興建了5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造價30萬元。古竹中心小學校長許秉仕榮獲廣東省「星星火炬」獎章。古竹中學教學環境改善,質量有提高,2004年秋季考上本科線8人,其中1人上重點線。 衛生保健 古竹鎮人民醫院投入120多萬元,新建1,400平方米的綜合樓和醫技樓,投入60多萬元更新添置醫療設備;2004年門診達到111,200人次,門診量比上年增長14.3%,業務收入650萬元。計免保償720人。2004年全院有高級技術職稱的1人,中級7人,初級64人。該院建立特困救助基金,受惠10人,墊付金額9,384元。院長張贊中分別被市、縣評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2004年首次在農業人口中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參保人數4,006人,參保率為13%。 社會治安 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全年發生刑事案件72宗,破33宗;發生治安案件37宗,查處35宗;受理群眾糾紛31宗,調處31宗。打掉犯罪團伙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8名,其中捕辦14人,強制戒毒1人。協助外地公安機關查破案件5宗,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全年收繳贓款5,000元,贓物價值13萬元。5月,古竹派出所辦公大樓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投資100萬元,為全市最大的鎮級辦公樓。是年,古竹派出所和所長潘百靈被市公安局分別授予集體和個人三等功。[2]

旅遊景點

越王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圩鎮東南6公里外的留洞村,從古竹圩鎮遠眺,越王群山形同「睡美女」,栩栩如生。相傳越王山是西漢南越王趙佗,在龍川任縣令時,曾赴廣州拜見任囂,經過此處,見此山由數十個大小不等的丹霞山連結而成,勢如千軍萬馬,便認定此處「乃興王者之地」。於是,他在此紮寨練兵,面壁銘志,後割地為王,造福了南越大地的黎明百姓。現在越王山還遺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門、打鐵場等遺蹟。2002年由外商投資開發後,越王山景區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餐飲娛樂於一體,也是廣東少有的天然戶外攀岩景點,開發面積2平方多公里。

道姑岩

位於孔埔村,距圩鎮4公里,迄今有700多年歷史。岩內高50米,廟宇前有可容百人的平台。相傳為紀念宋末當地鄒氏女子拒於迫婚而得道成仙,村民便塑像祀奉, 道姑岩由此得名。

抗戰革命舊址

位於古竹圩鎮過境路旁的陳家祠,占地500多平方米,曾是中共東江特委、中共後東特委指揮抗日活動大本營,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部、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紫金分團團部。2001年由東江革命文物(古竹陳家祠)保護促進會籌資完成了修復 工程,祠內有抗日戰爭史展館和革命鬥爭史展館,圖文並茂,是愛國主義革命 傳統教育的好基地,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畝荔枝長廊

位於東江中游東岸的臨古公路旁邊的上聯、新圍、四維、槎嶺、平渡村連片延綿的低矮丘陵上,面積14233畝,基地內環山路道相連,春季花香撲鼻,招蜂引蝶;夏季荔熟蟬鳴,枝頭碩果纍纍,令人賞心悅目。

榮譽記錄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古竹鎮在列。

相關視頻

河源江東新區古竹鎮國韻幼兒園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