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靈台位於甘肅平涼市靈台縣城內,始建於公元前11世紀商紂時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於今靈台縣百里鎮一帶的密須國後,為祭天昭德、與民同樂所築。「靈台」歷史悠久,古靈台位於甘肅平涼市靈台縣城內,始建於公元前11世紀商紂時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於今靈台縣百里鎮一帶的密須國後,為祭天昭德、與民同樂所築。唐時,正式定為縣名。原「靈台」坐北向南,台體用土夯築。歷史上,「靈台」兩次被毀,兩次重建。1933年重修的「靈台」,青磚徹面,底寬12.3米,高12.3米,台體分兩層,頂建八卦亭,內塑周文王像。傳說在建成之時,從東面飛來兩隻丹頂鶴,連續三天繞台飛鳴,棲於文王廟的古柏之上,一時轟動縣城,被視為吉祥之兆。據記載,民國十七年(1928),當時的軍政當局為修建營房,將故台盡數剷除,激起民憤。民國二十一年(1932)春,經隴東綏靖司令、中央陸軍新編第五師師長楊子恆倡導,縣長張東野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徵發民工在其原址組織修復,二十三年秋築台工程告竣。 文化深遠,被譽為「神州祭靈第一台。」

中文名稱:古靈台

地理位置:甘肅平涼市靈台縣城內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價格:15元

著名景點:靈台

建造時間:公元前11世紀商紂時期

唐時,正式定為縣名。原「靈台」坐北向南,台體用土夯築。歷史上,「靈台」兩次被毀,兩次重建[1] 。1933年重修的「靈台」,青磚徹面,底寬12.3米,高12.3米,台體分兩層,頂建八卦亭,內塑周文王像。傳說在建成之時,從東面飛來兩隻丹頂鶴,連續三天繞台飛鳴,棲於文王廟的古柏之上,一時轟動縣城,被視為吉祥之兆。1933年復修的「靈台」,在1966年的「文革」中再次被夷為平地。1984年8月破土興建靈台,1985年12月28日落成的。新修建的「靈台」,坐北朝南,底寬18米,高33米。台體分為三層,頂層大殿內塑有周文王像,兩邊牆壁上繪有大型壁畫,再現了當年周文王討伐密須國的壯闊場面;底部迴廊為碑林,收錄有古今政要名人的題辭、題匾260餘幅。

文化深遠,被譽為「神州祭靈第一台。」

靈台縣,不僅以「靈台」而得名,而且以商周文化遺存為主體的「文物大縣」著稱,被甘肅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為靈台縣所富有的大量重要遺址和珍貴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已發現古遺址240多處,古墓葬30處,古城址6處,古生物化石點18處;已發掘出土各種文物近萬件,其中3000多件被省以上文物部門收藏。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