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古应芬(1873年--1931年11月18日)清末民初历史人物,是中国国民党早期一位很有能力的组织家、活动家,国民党元老。字勷勤,亦作湘芹,生于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寺右村 ),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早年留学日本,于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与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辛亥广东光复之役。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曾参加“二次革命”、“讨袁护国”、“护法”、“东征”、“北伐”等重大事件,为 国父最重要的助手之一。1925年之后,历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文官长等职;1931年在广州国民政府的组建中,为中枢性的人物,在民国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1931年11月18日因病逝世。

目录

人物生平

1873年古应芬出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寺贝村 )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古介南希望儿子走上经商之路,继承家业。但古应芬自幼勤奋好学,喜研治经史词章。成年之后,经历时局的动荡,目睹清王朝的政治腐败,古应芬渐渐萌生了排满兴汉的志向。

1900年,古应芬以“经古”第一名的成绩在番禺考取秀才。1904年,他考取广东留日官费生,入读东京法政大学。当年与他同行赴日留学的,还有日后名震民国政坛的汪精卫、朱执信、胡汉民、李文范、陈融等人。在日本,他们朝夕相处,切磋学问道德,探讨国家民族出路。

1905年,孙中山到达东京,决定组织中国同盟会,古应芬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参加了7月30日的筹备大会。同年8月20日,古应芬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同年10月,日本政府文部省颁布“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遭到了留日学生强烈抵制。但大家对于是否采取退学归国的抗议行动,意见不一,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人认为,这件事是事理之争而非感情之争,因此反对退学归国,并组织维持学界同志会,游说留日学界支持。此事后经日本政客从中调停,取缔风波渐渐平息。

1907年古应芬学成归国,返粤任教于广东法政学堂,同时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不久,琼崖民军叛变,古应芬受命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坐镇海南平叛。[1]

辛亥革命之后,古应芬先后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军政府成立于广州,孙中山任大元帅,古应芬则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23年,陈炯明叛乱后,古应芬追随孙中山,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
1926 年前后,蒋介石取得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后,在上海召集对付中国共产党的会议。古应芬追随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等,于是年3月28日到上海参加会议,并于是日下午8 时,再与张人杰、杨煜瀛、蔡元培、马叙伦等几个中央监委开会,通过了吴稚晖的“取消共产党在国民党籍案”。4月12日,古应芬回广东,成立省特别委员会。1927 年,在广州参与策划“四· 一五”-政变。
1927 年4 月18 日,古应芬和胡汉民、张静江、伍朝枢4 人以国民政府委员身分,出席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大会,并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财政部长和文官长。
1929 年3 月间,蒋、桂战争酝酿爆发时,蒋介石借开会之机,软禁了新桂系的李济深,古应芬和胡汉民即向蒋介石推荐陈济棠取代李济深在广东的地位,借机培养自己在广东的势力。在古、胡的力荐下,陈济棠当选为国民党三中全会中央执行委员,并由蒋介石任命为广东省编遣特派员。不久,又升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取代了李济深在广东的军权,与省长陈铭枢分治广东。
1931 年3 月8 日,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引起国民党海内外党部及舆论界公愤,古应芬秘密到香港,通电南京,辞去国民政府文官长一职,表示反对蒋介石的-。元老中林森、王宠惠等亦相继辞职。胡汉民在软禁中通过医官转告孙科和王宠惠:“一定要在两广建立反蒋局面,甚至不惜与汪(精卫)派合作。”从而,胡汉民派纷纷离开南京,到广东与古应芬、陈济棠商讨反蒋大计。古应芬令陈济棠与广西桂系言归于好,将粤军撤回广东,派林翼中赴广西南宁,与李宗仁、白崇禧订立反蒋联盟。同年4月30日,古应芬与林森、邓泽如、萧佛成以国民党中央监委名义,首先通电弹劾蒋介石。随着,陈济棠即与几十名粤军将领通电响应4 监委的弹劾案。李宗仁和张发奎又联名通电响应陈济棠讨蒋。到5月24日,汪精卫、孙科、许崇智、唐绍仪、陈友仁等从香港到广州,联合通电要蒋介石在24 小时内下野。他们还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非常会议,并成立国民政府,组成国府委员会,古应芬、汪精卫、孙科为常委。[2]
1931 年10 月旬,古因牙疾不治突然逝世。
古应芬能诗,书法宗汉隶,重要著作有《孙大元帅东征记》、《双梧馆诗文集》。

外部链接

1.从古应芬的旧信函中发现历史秘闻(组图)_网易新闻 [1]
2.古滂:我的父亲古应芬-《中华古氏》第3期-中华古氏网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