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列女傳,是哈爾濱出版社2009年5月1日 出版的圖書。作者為劉向(漢),尚蕊張佩芳譯。該書共七卷,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

古列女傳

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 古列女傳 [1]

作者 (漢)劉向

譯者 尚蕊、張佩芳 [2]

ISBN 9787807533108

頁數 268

出版社 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05-0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叢書名 中國傳統文化圖說系列

編輯推薦

本書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賢明傳、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西漢時期,外戚勢力強大,宮廷動盪多有外戚影子。劉向認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應當從皇帝周邊的人開始教育,因此寫成此書,以勸諫皇帝、嬪妃及外戚。《列女傳》選取的故事體現了儒家對婦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讚揚的內容在現在的多數人看來是對婦女的不公平的待遇。古之列久,胸襟乃容天地,德行以孝為先,平凡中不乏悽美,樸素不失偉人。

作者簡介

劉向,西漢著名學者,漢高祖劉邦的後裔,生於公元前七十七年,卒於公元前六年。他自幼博覽群書,熟悉儒家經典,精通天文星象之學。非常勤奮。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為人平易,廉潔樂道,不交接世俗,而專思經術。晝讀書傳,夜觀星宿,經常通宵達旦。"

《權謀書》成書於公元前十七年,至今已經流傳了二千多年。該書以其廣博的內容、優美的文字、豐富的知識在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目錄

第一卷 母儀傳

一、有虞二妃

二、棄母姜螈

三、契母簡狄

四、啟母塗山

五、湯妃有孂

六、周室三母

七、衛姑定姜

八、明德馬後

九、齊女傅母

十、魯季敬姜

十一、楚子發母

十二、鄒孟軻母

十三、魯之母師

十四、魏芒慈母

十五、齊田稷母

第二卷 腎明傳

一、周宣姜後

二、齊桓衛姬

三、晉文齊姜

四、秦穆公姬

五、楚莊樊姬

六、周南之妻

七、宋鮑女宗

八、晉趙衰妻

九、陶答子妻

十、柳下惠妻

十一、魯黔婁妻

十二、齊相御妻

十三、楚接輿妻

十四、楚老萊妻

十五、楚於陵妻

十六、陳嬰之母

十七、梁鴻之妻

十八、漢楊夫人

第三卷 仁智傳

一、密康公母

二、楚武鄧曼

三、許穆夫人

四、曹僖氏妻

五、孫叔敖母

六、晉伯宗妻

七、衛靈夫人

八、齊靈仲子

九、魯臧孫母

十、晉羊叔姬

十一、晉范氏母

十二、魯公乘姒

十三、周郊婦人

十四、魯漆室女

十五、魏曲沃負

十六、趙將括母

十七、嚴延年母

十八、張湯之母

十九、王章妻女

第四卷 貞順傳

一、召南申女

二、宋恭伯姬

三、衛宣夫人

四、蔡人之妻

五、黎莊夫人

六、齊孝孟姬

七、息君夫人

八、齊杞梁妻

九、楚昭貞姜

十、楚平伯贏

十一、楚白貞姬

十二、孝平王后

十三、衛宗二順

十四、魯寡陶嬰

十五、梁寡高行

十六、陳寡孝婦

第五卷 節義傳

一、魯孝義保

二、楚成鄭瞀

三、晉圉懷贏

四、楚昭越姬

五、蓋將之妻

六、魯義姑姊

七、代趙夫人

八、齊義繼母

九、魯秋潔婦

十、周主忠妾

十一、魏節乳母

十二、梁節姑姊

十三、聶政之姊

十四、王孫氏母

十五、珠崖二義

十六、郃陽友娣

十七、京師節女

十八、漢馮昭儀

十九、王陵之母

第六卷 辯通傳

一、齊管妾婧

二、楚江乙母

三、晉弓工妻

四、齊傷槐女

五、楚野辯女

六、阿谷處女

七、趙津女娟

八、陳國辯女

九、趙佛胖母

十、齊威虞姬

十一、齊鍾離春

十二、齊宿瘤女

十三、齊孤逐女

十四、楚處莊蛭

十五、齊女徐吾

十六、齊太倉女

十七、班女婕妤

十八、梁夫人嬺

第七卷 孽嬖傳

一、夏桀末喜

二、殷紂妲己

三、周幽褒姒

四、衛宣公姜

五、漢趙飛燕

六、魯桓文姜

七、魯莊哀姜

八、晉獻驪姬

九、魯宣繆姜

十、陳女夏姬

十一、齊靈聲姬

十二、齊東郭姜

十三、衛二亂女

十四、趙靈吳女

十五、楚考李後

十六、趙悼倡後

十七、霍夫人顯

十八、更始夫人

附 二十四孝圖

一、孝感動天

二、親嘗湯藥

三、齧指痛心

四、蘆衣順母

五、百里負米

六、戲彩娛親

七、鹿乳奉親

八、賣身葬父

九、行傭供母

十、扇枕溫衾

十一、湧泉躍鯉

十二、刻木事親

十三、埋兒奉母

十四、扼虎救父

十五、拾葚異器

十六、懷橘遺親

十七、聞雷泣墓

十八、哭竹生筍

十九、臥冰求鯉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滌親溺器

二十四、棄官尋母

四庫提要記載

《古列女傳》·七卷、《續列女傳》·一卷(內府藏本)

漢劉向撰。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楚元王之後。以父任為輦郎,歷中壘校尉。事跡具《漢書》本傳。《漢書·藝文志·儒家類》載向所序六十七篇,注曰:"《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也。"《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載《列女傳》十五卷,注曰:"劉向撰,曹大家注。"其書屢經傳寫,至宋代已非復古本。

故曾鞏序錄稱曹大家所注,離其七篇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篇,而益以陳嬰母及東漢以來凡十六事,非向本書然也。嘉佑中,集賢校理蘇頌始以《頌義》編次,復定其書為八篇,與十五篇者並藏於館閣。是鞏校錄時已有二本也。又《王回序》曰:此書有《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辨通》、《嬖孽》等目,而各頌其義,圖其狀,總為卒篇。

《傳》如《太史公記》,《頌》如《詩》之四言,而《圖》為屏風。然世所行向書,乃分《傳》每篇上下,並《頌》為十五卷。其十二《傳》無《頌》,三《傳》同時人,五《傳》其後人,通題曰向撰,題其《頌》曰向子歆撰,與漢史不合。故《崇文總目》以陳嬰母等十六《傳》為後人所附。予以《頌》考之,每篇皆十五《傳》耳。則凡無《頌》者宜皆非向所奏書,不特自陳嬰母為斷也。

向所序書多散亡,獨此倖存,而復為他手所亂。故並錄其目,而以《頌》證之,刪為八篇,號《古列女傳》。餘十二《傳》,其文亦奧雅可喜,故又以時次之,別為一篇,號《續列女傳》。又稱:直秘閣呂縉叔、集賢校理蘇子容、象山令林次中,各言嘗見《母儀》、《賢明》四傳於江南人家,其畫為古佩服,而各題其《頌》像側。是回所見一本,所聞一本,所刪定又一本也。

錢曾《讀書敏求記》曰:"此本始於有虞二妃,至趙悼後,號《古列女傳》。周郊婦人至東漢梁嬺等,以時次之,別為一篇,號《續列女傳》。《頌義大序》列於《目錄》前。《小序》七篇,散見《目錄》中間。《頌》見各人《傳》後,而《傳》各有圖,卷首標題晉大司馬參軍顧愷之圖畫。

蘇子容嘗見江南人家舊本,其畫為古佩服,各題其《頌》像側者,與此恰相符合,定為古本無疑"云云。此本即曾家舊物,題識印記並存。驗其版式紙色,確為宋槧,誠希覯之珍笈。惟蘇頌等所見江南本在王回刪定以前,而此本八篇之數與回本合,《古列女傳》、《續列女傳》之目亦與回本合,即嘉佑八年回所重編之本。曾據以為江南舊本,則稍失之耳。

其《頌》本向所作,曾鞏及回所言不誤。而晁公武《讀書志》乃執《隋志》之文,詆其誤信顏籀之《注》。不知《漢志》舊注,凡稱"師古曰"者乃《籀注》,其不題姓氏者皆班固之《自注》。以《頌圖》屬向乃固說,非籀說也。

考《顏氏家訓》,稱《列女傳》劉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頌》,是訛傳《頌》為歆作,始於六朝。修《隋志》時,去之推僅四五十年,襲其誤耳,豈可遽以駁《漢書》乎?《續傳》一卷,曾鞏以為班昭作,其說無證,特以意為之。

晁公武竟以為項原作,則舛謬彌甚。《隋志》載項原《列女後傳》十卷,非一卷也。必牽引旁文,曲相附會,則《隋志》又有趙母《注列女傳》七卷、高氏《列女傳》八卷、皇甫謐《列女傳》六卷、綦毋邃《列女傳》七卷,又有曹植《列女傳頌》一卷、繆襲《列女贊》一卷,將《續傳》亦可牽為趙母等,《頌》亦可牽為曹植等矣,又豈止劉歆、班昭、項原乎?今前七卷及《頌》題向名,《續傳》一卷則不署撰人,庶幾核其實而闕所疑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