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こきんわかしゅう Kokin Wakashū),常簡稱為《古今集》。
是日本第二古老的詩歌選集,與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的凝重,粗放風格不同。
《古今集》共二十卷,收詩1100首。其中多數詩歌圍繞自然風物流轉的四季以及變動不居的戀愛展開,這些詩歌影響甚遠,「 至今許多評論者仍視此書為日本文學的巔峰之作」。[1]
日本國歌《君之代》的歌詞即原出《古今和歌集》卷七「賀歌」的第一首。「君之代」,意思是「我們君主的統治」。形象化的「吾皇萬歲萬萬歲」。[2]
目錄
編撰過程
公元905年,醍醐天皇正式下令,命令宮廷詩人紀貫之與紀友則、凡河內躬恆、壬生忠岑四人成立機構,組織人力編撰一部大型和歌集。
其中多數詩歌的主題為「四季」和「 戀歌」,表現對四季的觀察與欣賞,四季流逝的感悟,以及對愛情之複雜的細膩刻畫,在主題和意趣上奠定了此後日本文學的基調。[3]
初擬名《擬萬葉集》後經天皇改名為《古今和歌集》。編撰歷時九年,914年全書基本得以完成,但編撰者之一的紀友則未及書成即已辭世。紀貫之領頭呈上所編,並為其撰寫了有深遠影響序言。
結構
全書共收和歌一千餘首,仿照《萬葉集》,分成二十卷。
所收的每首和歌,均先列題目,然後列作者名字。其中的著名詩人除去編撰的四人,還有索性法師,藤原敏行等人,這些宮廷詩人後來都被列入三十六歌仙。
《古今和歌集》採取的收入大量戀歌和它的分卷結構也成為後來的敕撰和歌集的範本。從它開始,到1216年《新古今和歌集》完成,平安時代的各代天皇共下令編寫了八部和歌集,合成「八代集」。之後到1439年《新續古今和歌集》編撰完成,敕撰和歌集一共二十一部,合稱「二十一代集」。
《古今和歌集》原有墨滅歌一卷。所謂墨滅歌,指的是藤原定家編輯的本子。他寫道:「這是一本每家每戶都應該製備的,關於《古今和歌集》的確定版本。儘管如此,在用墨印刷了一些本來沒有的和歌,因此就將這些和歌放在「墨滅歌」中。
《墨滅歌》中共收集了十一首和歌。另外,藤原定家的版本第一次將古代流傳下來的本子分為上下兩卷:一到十卷為上卷,其餘部分為下卷。《古今和歌集》中確立的分類為和歌分類樹立的規範,不僅僅在歌會、歌論中使用,而且在後世敕撰和歌集形式發生改變的情況下,依舊被繼承下來。此外,它也為和歌細分為連歌奠定了基礎。[4]
中文譯本《古今和歌集300》
台灣詩人陳黎及其夫人張芬齡的中譯《古今和歌集300》從中精選303首,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戀歌」 「雜歌」六輯。在分類上應對《古今和歌集》原本的主題類別,且更有體系。
為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詩的內容,譯者在詩歌下面加「 譯者說」,類似於「注」,有的說明詩歌的寫作年代、背景、字詞釋意等,有的則是發現某首詩的文學淵源,如所選第162首,「譯者說」為:「白居易《暮立》一詩有句'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似是此短歌所本。」
日本文學與漢語文學的淵源既深且長,譯者的此種關聯、比較,對讀者理解短歌的意涵很有幫助。此外,附錄中還有「歌人小傳」,對和歌愛好者來說,這是十分有益的補充。
中文譯本目錄
和歌中的四季之美
和歌(わか waka)是日本詩歌的一種形式,最早起源於奈良時代(710年-794年),由古代中國的樂府詩經過不斷日本化後發展而來。 [6]
主要有長歌、短歌、旋頭歌、片歌、連歌等多種形式。
進入平安時代(9世紀—12世紀)後,日本作短歌的人愈來愈多,短歌漸成為主流。到了明治維新後,和歌就基本等同於短歌了。
日本古人常常借和歌表達內心的渴望與憂愁,記錄生活中的平凡點滴。
四季生活的變化、白日勞作的疲憊、男女之間的戀愛情意……都被寫入了和歌,流傳至今。
春
1.
春天穿著。
緯絲極薄的。
霞衣——
山風若起。
勢必將其吹亂。
春のきる霞の衣緯を薄み山風にこそ亂るべらなら
2.
不管天黑天亮。
我鎮日貪看梅花。
目不轉睛——
啊,到底在哪一瞬間。
它們失察,散落……
暮ると明くと目かれぬものを梅の花いつの人まに移ろひぬらむ
3.
如果有一天。
這世上再無櫻花。
開放,我們的。
春心或可。
稍稍識得平靜。
世の中にたえて桜のなかりせば春の心はのどけからまし
4.
春宵苦短。
夢的浮橋猝斷——
橫雲如衣帶。
世の中にたえて晨空中,飄然。
告別巫山峰。
春の夜の夢の浮橋とだえして峰にわかるる橫雲の空。
5.
山深。
不知春——
融雪斷斷續續。
滴珠於。
鬆木門上。
山深み春とも知らぬ鬆の戸に絶え絶えかかる雪の玉水。
6.
沒有人為。
死去的戰士。
收屍——
春日山路上。
紫羅蘭盛開。
もののふの屍をさむる人もなし菫花さく春の山陰。
7.
去春的。
落花。
今又枝上新綻——
真希望死別的我們。
也能如是再逢……
こぞの春ちりにし花は咲きにけりあはれ別れのかからましかば
視頻
古今和歌集朗読|現代語訳付き|BGM|古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