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峰鄉隸屬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地處南部縣西北部,東與閬中市木蘭鄉、河樓鄉相鄰,南與升水鎮接壤,西與太霞鄉相連,北與廣元市劍閣縣交界,距南部縣城83千米,區域總面積54.41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現雙峰鄉境域屬保城鄉;於1982年,由雙峰公社改為雙峰鄉。截至2019年末,雙峰鄉戶籍人口為12256人。截至2020年6月,雙峰鄉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寨山村。

截至2019年末,雙峰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1]

目錄

地理方位

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2個,村小學3所。全鄉實現4G無線及有線網絡全覆蓋,場鎮建設面積1.0平方公里,居民有2000餘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60%。

區域交通

最近的機場:南充高坪機場128KM

鐵路:蘭渝鐵路閬中站約43KM。

高速公路:距離G75蘭海高速在閬中境內的"天宮院/柏埡出口"42KM。

是西南地區第一大內陸水庫--升鍾水庫中風景最好的--鳳凰島所在地,升鍾水庫下游出水進入嘉陵江流域。

主要交通信息

距離南充市115KM,閬中市45KM。

到成都龍泉螺螄壩立交(G42與成都繞城高速交匯處)老路(省道S101,國道為主)250KM,如走G42,G75為主最快速316KM。

重慶北環立交(G75和重慶內環交匯處)280KM(南充下G75高速走國道212線),G75在南充的閬中天宮院/柏埡出口下高速有285KM。

到綿陽156KM。

主要景點

鳳凰島

鳳凰島位於升鍾湖的中段,即位於升鍾湖湖面最寬闊處的雙峰鄉李家壩村,寬闊的湖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約100個島嶼,其中尤以鳳凰島最為著名。鳳凰島是升鍾湖中最大的島嶼,其外形像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故因此而得名,它是升鍾湖最美麗的地方。面積大小約300畝,離湖岸約50米,島上綠樹成蔭,左右有兩個小島相伴,由5個婉蜒起伏的小丘、3個平坦的半島和兩個幽靜的湖灣構成,最大的島形如鳳凰展翅而得名。島上柑橘飄香,湖面波光鱗鱗,野鴨白鷺相戲水上,每當夕陽西下、漁舟晚歸時,風景更顯得靜謐而優美。

太子島

與鳳凰島相鄰的一座半島叫太子山,是湖區最大的半島,山上有廟,叫太子廟。相傳古時一位皇帝因都城失守,攜家眷逃往巴蜀,途中迫於追兵只好將皇太子寄養在這座山的一戶百姓家中。幾年後,皇帝收復了都城,孤山尋子,小太子在百姓家安然無恙,皇帝十分感動於是賜名太子山,並種下一株柏樹作紀念,而今山上確有一株古柏。

楊家大院

楊家大院位於南部縣雙峰鄉青龍宮村,背靠楊家山九龍廟,前臨升鍾湖彭家河,右傾龍馬鎮村。

大院始建於明朝中葉,乾隆年間因發大火部分被燒毀。清朝末年,楊氏十六世祖楊文玉重振家業,在原址上維修擴建, 現存"台爾上"和"獅子角"三座四合院,有房屋50餘間,占地近2000平方米,系穿斗式小青瓦木質結構,石雕、木雕和水墨丹青古樸,保留了明清以來四川民居建築風格。台爾上四合院正五間,而正堂不在正中,獅子角有大小相連的兩個四合院,解放後設集體食堂,牆上有"建設祖國幸福食堂"、毛主席語錄和畫像等"土改"和"文革"時期標語,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院四周古柏參天,獅子石、猴石、龜石、筆架石等自然奇石散落其間,隨着升鍾湖旅遊開發和"升鍾湖釣魚大獎賽"的成功舉辦,大院吸引了來自廣元、綿陽、成都等地的旅客,垂釣在升鍾湖,踏着石板鋪就的巷道,邁進楊家大院呼吸青磚灰瓦散發出的泥土氣息,吃農家飯,品農家味,處處洋溢着祥和、寧靜與溫馨。

嫁女路

雙峰鄉青龍宮村蒲家灣有條石板路,那是清末民初蒲家灣一大戶人家為嫁女兒修築的,當地人叫它嫁女路。 蒲志心有一兒一女,女兒要嫁對面的張家山,那時女娃兒從小都要纏腳,走路不方便的很,從蒲家灣到張家坪不是下坡就是上坡,還要過河,下了雨就更加難走了。她父親是大戶人家,在這一帶很有錢,就顧長工用石板、條石鋪了這條路,從山上下來架了3座石板橋,彭家河上也架了3座橋,都淹在水下了。

蒲家灣堰塘後一處墳瑩是蒲志心的墓,全是石頭拱的,約有3米多高,長10多米,最裡邊是蒲志心夫婦的棺柩,隔着一牆塑有他夫婦的像,前面是他兒子夫婦的棺柩,前面石板封着,外面原來建有亭子、石碑,現在毀壞了。蒲志心那時在當地算是"袍哥人家",膝下一雙兒女,管教是即嚴厲又愛惜,女兒與對面的張家訂婚後,道路不便又不能毀婚,就修築了這條嫁女路。他一心送父親讀書從不買田地,不置家產,夫妻為此吵翻了臉,他一氣之下出遊在外,用盡了身上的盤纏,就決定去給別人家"務工"。一天,一大戶人家正請人栽秧,他來到田邊問還要人不,田裡的工人看他穿着不象出力之人,戲說"你也能栽秧"。他把長袍一紮跳下田,從中間栽了幾行下來,端端正正橫豎成行的擺在田間。主人跑來一看,便知這不僅是個莊稼里手,也是大戶人家,一打聽便知原由,好酒款待後用馬送他回了家。[2]

當地亮點特色

每年一屆的"世界釣魚城--升鍾湖釣魚節"

打造國家4A級旅遊區--升鍾湖及鳳凰島

四川南部縣雙峰鄉龍馬鎮村小學教師王守奇--托起大山的脊樑--記"島上教師"王守奇。

閬中古城,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閬中、麗江、平遙、歙縣)

過去的升鍾湖天然的野魚,總是想起那首詩:但愛鱸魚美,出沒風波里。不過現在升鍾湖裡的魚由於大量養殖,味道已經大不如過去了,野魚已經很少了。

露營天堂,垂釣者的樂園

升鍾湖與雙峰鄉

地處南充西北邊界的南部縣雙峰鄉,是升鍾庫區淹沒鄉鎮面積大、搬遷人數多的鄉鎮之一。曾經貧窮落後的雙峰鄉,如今,正藉助升鍾湖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東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南部縣着力打造升鍾湖風景區,通過釣魚大賽的成功舉辦,雙峰鄉這個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地方,逐漸被遊人所認識:升鍾湖面最寬處3800米,最深處100米,兩項之最都集中在雙峰鄉境內。風景秀麗、便於遊人垂釣、占地500畝的鳳凰島,1.1平方公里的太子島,也在雙峰鄉境內。

從2007年開始,南部縣委、縣政府致力於網箱養魚的拆除,截止2008年4月15日,雙峰鄉拆除網箱3000多口。如今,經有關機構檢測,雙峰鄉境內升鍾湖不少地方的水質達到了可以直接飲用的水質標準。

為保護升鍾湖良好的水資源,雙峰鄉還禁止靠近水面建房居住,大力實行沼氣工程。

便捷的交通,水質的好轉,加上周邊環境的生態綠化,吸引了不少外地釣魚者和觀光客,慕名造訪;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泳愛好者,到中流擊水。去年5月1日,南充市冬泳協會還在雙峰鄉鳳凰島上,舉辦了數百人參加的游泳大賽。

在雙峰鄉的龍馬鎮村、李家壩村等村,已有168家集釣魚、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樂,不少貧困農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每到節假日和黃金周,這裡農家樂的入住率高達100%。據市旅遊局負責人說,雙峰鄉立足優勢,扶貧式旅遊開發的模式已成為南充邊遠鄉鎮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樣板。目前,雙峰鄉已被確定為升鍾湖第二期旅遊開發的重點鄉鎮。未來5年,四面環水的鳳凰島將被打造成休閒度假村,三面環水的太子島,已規劃為非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狩獵場,而風景秀麗、湖光山色的龍馬鎮村則規劃為國際濱湖度假村。

2011年7月,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老撾、緬甸、菲律賓、越南、伊拉克、約旦等11個國家的29名代表組成考察團蒞臨升鍾水庫,來到雙峰鄉胖土地村考察了蠶桑產業。

民間藝術-儺戲

來源傳說

雙峰儺戲又稱"跳儺儺(nuó)"。傳說儺儺是湖北麻城縣孝感鄉人,三歲亡父,七歲喪母,流落到蒼溪雲台山,給一員外家養馬。員外有位小姐不願許配人,員外問她原因,她說:"家中飼養的白馬給我託夢,說他不是馬,是人,應與白馬婚配,媒人就是儺儺。"員外叫來儺儺,怒斥他從中搗鬼,一腳將他下頦踢掉,故儺儺面具無下巴。員外又命人把馬殺掉,將馬皮拴在樹上。數月後,馬皮腐爛生蟲,蟲吃樹葉,口吐絲,樹為桑樹,絲為蠶絲。儺儺把絲送給老百姓,造福人間。後來儺儺死了,老百姓就用"跳儺儺"這一形式來紀念他。

儺儺戴面具,身着黃褂,下穿紅褲加靠腿,腳穿草鞋或麻鞋,背小包袱,持擀麵棍、洗鍋刷等。表演時,儺儺在歌聲、樂聲中亮相,走叉步、丁字步、前走後退步,動作風趣滑稽。表演內容為行罡(gāng,北斗星)布斗、書符召將等。隨着社會的發展,儺儺在原始驅鬼除疫的基礎上,趨向娛樂,並出現了戲班子。

儺舞者頭戴面具,手持盾牌戈斧,上身黃布褂,下穿紅褲加靠腿,腳蹬草鞋或麻鞋,手持擀麵杖、洗鍋刷等,跳叉行丁。表演時有的剛正肅穆,有的和藹慈祥,有的狡猾猙獰,有的滑稽有趣,形態多異,古怪而生動。

古今發展

南部縣雙峰鄉人杜南樓,便是杜氏家族第七代儺儺傳人。以升鍾湖畔杜南樓為代表的川北儺戲,其許多作品曾在世界上的20多個國家作過文字介紹,並獲得美、英、日 、土等國家獎勵和讚譽,日本友人還專程到杜老先生家拜訪。

儺戲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從娛神到娛人,從宗教迷信向文化藝術轉化,使杜南樓先生的儺戲藝術更加貼近自然,更加貼近民生,更加貼近現代。如果你能親自參加儺舞活動,將使你感受儺文化直抵心腑的藝術魅力。

杜家班儺儺將說、唱、跳、演融為一體,有天上32戲,地下32戲,見啥說啥,靈活多變,即興創作意識強,深受群眾喜歡。杜家班儺戲表演人數多至12人。扮演者為開路先鋒1人,趕會5人,點壇1人,耍儺儺2人,假和尚趕齋1人,張公道討口1人,二郎神清宅掃蕩1人。杜南樓的儺儺表演,藝術價值高,作品極富地方色彩,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藝術界的重視。為使南部儺戲一代一代繼承下去,省文化廳、省川劇藝術研究院、南充市文化館曾聯合攝製了杜家班儺戲專集。中國戲劇活化石--儺戲,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宗教演變、民俗風情及地域經濟有着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