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铺的画卷(廖春波)
作品欣赏
双溪铺的画卷
春节走亲戚,我随妻子来到双溪村大坝院子,拜访表兄妹。自从她的大姨及大姨爹过世后,故地重游少。一晃十多年,旧貌换新颜。原先的砖瓦房改建为别墅,院坝硬化,宽敞整洁,堰塘养鱼,阳台垂钓,屋旁的古黄葛树蓊郁苍翠,有茂盛粮田林地菜园苗圃。巍峨狮子山下,民居星罗棋布,桃李桂圆石榴桂花等树环绕,柏油路直通钟鼓楼街道,沿途张灯结彩,车流行人熙攘。长江淹没青草背码头,正在架设双溪铺大桥。三峡平湖烟波浩渺,高楼大厦尽收眼底。好一派城乡结合的美丽风光,如一幅画卷展现风雨故园前。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双溪铺,古万州四十八景之一。至今尚存民间金钱板唱段:“钟鼓楼好像一根笋,上面有个枇杷坪。双溪摆出红砂阵,金鸡躲在刺芭林。野土地想把观音堂进, 猫儿头顶驸马坟。”青年画家黄龙长创作的《万州记忆》组画,便有浓墨重彩的《双溪铺》。曾属红砂碛下游江边小镇,左右两条溪流交汇于此,有牌楼古桥和商铺客栈,舟楫停泊,商贾云集,牛羊交易,民风淳朴,景色怡人。妻之外婆即住隔江相望的晒网坝,外公为舵工,靠摆渡谋生。她与表妹坐带拱形竹棚的木帆船,看船员撸桨,喊川江号子。小船悠悠,劈波斩浪,摇啊摇,划呀划,一会儿去双溪铺,一会儿回晒网坝,留下多少童年的回忆。
钟灵毓秀,无独有偶,著名画家王岱佛也出生双溪铺。他从中央美术学院学成归来后,因病双耳失聪,却更热恋家乡,长期坚持写生,立足三峡,师法自然,借景造境,探寻独特艺术感悟和艺术语言,终成蜚声世界的实力派山水画家。他赠送我的海内外画展作品选辑,由钱绍武先生题名,包括《故乡情》《神女峰下》《夏日巫峡》《巴阳峡印象》《夔门天下雄》《峡江山村夕阳中》《春到溪口》《暮归图》,气势磅礴,静穆厚朴,韵味丰腴,令人爱不释手,珍藏书房久远,依然散发馨香。
表兄务农为主,闲时进城打工。表妹夫在城里建行上班,下班自驾车回乡村居住。表嫂、表妹则照料外孙,不时远赴新疆重庆等地。表亲日子过得舒心,我和妻子自然高兴。大坝原有数十户人家,现在虽大多入城购房,但仍未毁弃农村老屋,像表兄妹一样,修建别墅不少。村委会也支持,助推双亮活动,亮高质量发展成果,亮高品质生活质量。人居环境改善,农家乐多起来,又促进旅游业。特别是春暖花开时,城郊踏青人潮涌动,老百姓能坐地生财。尽管几近城镇化,乡风民俗却难移,邻居互帮,和谐共处。小表妹还慷慨解囊,主动宴请周围群众。这次招待我们的新鲜蔬菜,也是不知名农民悄放门廊。绝无偷鸡摸狗的现象,更不会望人穷恨人富。
阳光和煦,宾朋满座,觥筹交错,我站在古黄葛树下,凝视残留的青石阶,欲寻找过去的足迹。二十多年前,我陪女儿爬上黄葛树玩耍,惊飞群鸟,与妻登石阶,入宅慰问卧病在床的大姨,而大姨爹已年迈,雇保姆料理。夫妇勤俭,一生养育三男五女,含辛茹苦。若在天之灵有知,对儿女幸福生活,应该含笑九泉了。
俗语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双溪铺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谁是丹青妙手,谁将载入画册,老表后代们,再接再厉吧!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