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叉钱苔(学名:Riccia fluitans L.)是钱苔科钱苔属植物,多年生漂浮或湿生草本。株高1-6厘米。扁平,带状,多数密集生长,淡绿色,长1-6厘米,宽0.5-2毫米,多回叉状分枝。横切面呈新月形。腹面疏生假根,无鳞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颈卵器都单生。孢子黄褐色,半透明,直径约75-90微米,外壁具网状突起。生于水面者不产生孢子。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印度、新西兰、美洲、欧洲和非洲;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池塘水面浮生或湿土生。

该种植物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是装饰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漂浮或湿生草本。株高1-6厘米。植物体叶状,革质,规则多次二歧分叉,先端心形,气室六角形,气孔较少,单一突出,向地面着生多数假根。扁平,带状,多数密集生长,淡绿色,长1-6厘米,宽0.5-2毫米,多回叉状分枝。横切面呈新月形,背面表皮为单层细胞;营养组织由多数细胞连成孔网状,细胞大型,绿色。腹面疏生假根,无鳞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颈卵器都单生,包被于叶状体内。雌苞圆球形,无柄;成熟后向叶状体腹面突出呈圆球形,外面生多数假根。孢子黄褐色,半透明,直径约75-90微米,外壁具网状突起。生于水面者不产生孢子。[1]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是装饰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

生长环境

多见于阴湿土面或墙脚,池塘水面浮生或湿土生。叉钱苔喜疏阴之处,喜温暖,怕寒冷,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喜生水田之水边,基部着泥生假根,中部没水中,有时先端出水面,密密丛丛。重重叠叠,生长繁茂;并常全部没水中,假根附着于他物,如割稻后,水稻之残株,便为其常见的附着物,岩石亦可附着,真正漂浮水面者,为数不多。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印度、新西兰、美洲、欧洲和非洲;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主要分布于上海、黑龙江、辽宁、安徽、台湾、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

繁殖方法

该种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于全年进行。营养繁殖为先端不断分叉生长,后端不断死腐,越生越多;生水边者和没水中或浮水面者,均盛行此法,有性生殖产生孢子而萌发成新株,此法仅限于生泥湿之地者行之。浮水生长者不生孢子。

栽培技术

缸养

由于叉钱苔为漂浮植物,因此在栽培中通常不使用普通的固态基质,而应将其种植于未污染的淡水中。当室内栽培时,可选用自来水作为栽培基质。缸养可以结合分株进行操作。最好将叉钱苔单独种植,栽培容器通常为小型水族箱,也可使用堵好排水孔的中型花盆。注意摆放地点要有较多的光照。先将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将准备好的种苗直接放入即可,注意投放密度不宜过大。

管理

叉钱苔对水质要求不严,可在硬度较低的淡水中进行栽培,注意盐度不宜过高。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8-8间,即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少,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为了保证其迅速生长,可在夏秋两季每周追肥一次,注意控制用量,以免对植株造成伤害。在冬春低温之际,日光过强植株泛黄,观赏效果较差;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显得不很健壮,最好让它每天接受2-4小时的散射日光。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叉钱苔不易患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动物的侵袭。该种植物为多年生,其发苗迅速,生长较快。由于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分蘖,因此叉钱苔实际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其观赏时间相对较长,随着植株的不断繁衍,每年需要重新分株,连续栽培时段的长短视实际管理水平而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