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歷史上「四大賢母」介紹

四大賢母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歷史上「四大賢母」介紹在古代,有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不僅教導自己的兒子學有所成,還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着兒子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讓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樑,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成為每一個家庭學習的典範。那是哪四位母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1]

目錄

孟母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親,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三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着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徐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賢良三母」,而且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姚太夫人

北宋名將岳飛之母。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很多自私的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線,希望能在戰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但是岳母卻和一般母親不同,她大義凜然,主動勵子從戎,精忠報國。她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大丈夫當「精忠報國」的訓誡,甚至用繡花針把這四個字刺在岳飛的背上! 

由於岳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岳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他很快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有一次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時,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是"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歐母

歐母鄭氏(生卒年不詳)是北宋文豪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後人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同時又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而歐陽修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教導。

鄭氏的丈夫在歐陽修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

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還算寬裕,之後家境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不過,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歐陽修撫養成人,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這便有了著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開始教他讀書識字和做人處事的道理。但因為家裡窮,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歐陽修奮發圖強,最終高中進士。

後來歐陽修因為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而遭貶職。歐母便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因為歐母教子有方,歐陽修最終成為一代文豪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而歐母也被稱為賢母。

陶母

陶母(陶母湛氏)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為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做出了貢獻。陶母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陶侃讀書,教陶侃做人。在教育兒子方面,陶母留下了「截髮筵賓」和「[[[封壇退鮓]]」兩個故事,廣為流傳。據說,某年同郡孝廉范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陶家家貧,人無餐飯,馬無飼料,無以待客。陶母只好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又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陶母舉動讓范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拜授郎中,這就是著名的「截髮筵賓」的典故。

後來,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想到一生貧居鄉間的老母親,便托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鮓退了回來,並附信一封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晉書》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傳》)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這就是「封壇退鮓」的典故。[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