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人文
历下人文 |
历下人文,济南市历下区政协主编的这套《历下人文(共3册)》包括《历下名人游踪(古近代卷)》、《历下往事卷》、《历下人凤卷》。其中,《历下名人游踪(古近代卷)》拟从古代和近代曾经在历下生活过的数千位文人中,挑选出数十位名气大、对历下风景名胜多有题咏和描绘、给历下人文留下深刻印记的,以进一步梳理和彰显历下的深厚人文底蕴。《历下往事》从"历下闻人"、"老街记事"、"旧事重提"、"历下民俗"、"历下景物之谜"和"历下名吃"六个方面,介绍了民国时期历下区的风土人情。《历下人凤卷》介绍了明清以来的六十多位济南杰出人物,组成一部群英谱。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古历下,老济南,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孕育了悠久文化名城。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历史文化,光大历史文化,济南市历下区政协特意编撰了这套《历下人文(共3册)》。这3册书包括《历下名人游踪(古近代卷)》、《历下往事卷》、《历下人凤卷》,分别介绍了55位古近代名人在今历下区境内的游踪,民国时期历下区的风土人情以及明清以来的六十多位济南杰出人物。
文摘
"四大玉"与"鼓界皇后"引领群莺啼唱
黑妞白妞之后,济南相继出现了许多山东大鼓班社。常在趵突泉东望鹤亭和泉西观澜亭茶馆演唱的,有"谢李孙赵"四大玉之首的谢大玉。
谢是武定府人,出身说书世家,其父人称"神手谢老化",曾为白妞、黑妞伴奏三弦。谢大玉所唱多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唱段,尤喜唱铁马金戈的"三国段",如《单刀会》《群英会》《长坂坡》《华容道》等。虽然她大字不识,却靠死记硬背能唱鼓曲200段。她13岁出道泰安,听众称其"十三红",后至京、津等地演出,曾在北京与演唱京韵大鼓的鼓界大王刘宝全,在天桥对阵两月余,不相上下,轰动京城曲苑。在京、津的十几年,她照例每年5月至8月去东北各大城市巡回演出,每到一地都是门庭若市。她在河南开封演唱时,每次步出戏院,两旁人群夹道,许多不能进戏院的人,候在外面听唱,最后还要见见谢大玉。她先后在上海胜利、百代话匣电影公司灌制《黑驴段》《剑阁闻铃》《草船借箭》《自强传》等唱片。
"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谢大玉一度息影艺坛,以洗衣、缝纫、糊火柴盒为生,直至济南解放后才重新登台。1957年,山东省首届曲艺汇演,她获得荣誉奖。次年,她赴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一曲《草船借箭》赢得满堂喝彩。她虽已年届七旬,两鬓堆雪,却精神矍铄,目光如电,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一个人就是一台戏。山东大鼓甩板腔极长,谢大玉并没有每腔必翻,必要时一声高唱,震人心脾。1961年,71岁高龄的谢大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曾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文革"期间,谢大玉无辜受到迫害,被诬为"三名""三高"的代表人物,扣减工资,关进牛棚,受尽了折磨。她唯一的儿子,也自杀身亡。1978年,89岁的谢大玉与世长辞。
李大玉是山东历城王舍人庄人,7岁师从山东平阴人李泰祥学唱梨花大鼓,11岁时初次在趵突泉观澜亭、四面亭茶馆登台演出,便赢得听众好评。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李大玉满怀激情,走上街头,"终日演艺于大军之前,冀博兵士之欢心",义务演唱古代英雄豪杰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鼓励士兵们为推翻满清、创建民国建功立业。李大玉勤恳好学,平日爱读书,喜字画。她在各地巡回演出时,能主动求教和吸收其他曲种的艺术精髓,擅唱《红楼梦》《西厢记》等言情唱段,被同行们称为"书史"。当时报上称赞李大玉"歌坛花样屡翻新,温厚和平盛世音。冰雪聪明鹦鹉舌,清才不愧谪仙人"。李大玉嗓音优美,表演细致,擅长抒情,上世纪20年代,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李大玉灌制有《火烧成都》《王二姐摔眼镜架》等唱片。李大玉与师傅李泰祥结了婚,她的女儿李艳秋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大鼓艺人。不幸的是,结婚不久,李大玉即被历城县令霸占。1929年,李大玉去王舍人庄为祖坟扫墓的时候,遭不明身份的刺客暗杀,终年27岁。
赵大玉是山东济宁人,唱腔婉转潇洒,滋味醇厚,百代唱片公司为她灌制有唱片《古城会》。
孙大玉是山东武城人,生长在鼓书世家,她的父亲孙增福既是弦师又是演员。孙大玉幼承父教,习梨花大鼓南口梨花调。她嗓音圆润纯正,唱腔委婉清新,更兼酷爱京剧,摹人状物多吸收戏曲表演技巧,堪称细腻传神。擅演书目有《大西厢》《走马荐诸葛》《昭君出塞》《拷红》等。孙大玉除在济南享有盛名外,在北京、天津、开封、南京、汉口、重庆等地亦颇有影响,时称"犁铧调一代红伶"。上世纪40年代后,梨花大鼓日趋没落,孙大玉尝试将时尚音调移植到《鸿雁传书》《空城计》等曲目中,甚至插入大段皮黄唱腔,但终难挽回颓势。后来,她无奈改唱京剧,常在济南大观园共和厅舞台演出。
在"四大玉"走红的同时,"盖山东"董莲芝异军突起,姬素英、姬佩兰等姬家班姑娘亦崭露头角,在泉西观澜亭茶馆击鼓引喉。在济南鼓姬中还出现了一个鼓界皇后鹿巧玲,也在观澜亭献艺。鹿巧玲的父亲也是著名琴师,号称"花弦鹿"。鼓界皇后这个称号是《济南晚报》所赐。民国十九年(1930),《济南晚报》社长、经理郭伯洲、郭仲泉兄弟,发起济南菊选。鹿巧玲铁嗓钢喉,艺术超群,荣登鼓界皇后宝座。她最拿手的曲目为《黑驴段》《鸿雁捎书》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山东大鼓的全盛时期,济南各个演出场所几成坤伶天下。山东大鼓与济南相声、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北路评书等一起营就济南曲山艺海之名。
P104-106
后记
济南,古称历下;历下,代指济南。这座海右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足以称得上人杰地灵。
元代学者程元《遂闲堂记》曰:"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济南地接齐鲁,齐为文学之国,鲁为孔孟渊薮。因此,济南有着儒雅敦厚的文化底蕴;济南是历史上屡经战乱、屡遭兵燹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又在客观上形成了济南人豪雄、刚硬的强悍民风。济南人不仅表现为勇敢和顽强,往往还表现为一种大义凛然的骨气和节气。所以,济南历史上,不乏挽社稷于既倒的义士,宁折不弯的志士,慷慨赴死的豪士。我生于斯,长于斯,与家乡父老日相洇濡,对其秉性特点了然于胸。确如程元所言,吾邑民众敦厚,敦厚中却透出巧智;吾邑民众阔达,阔达却不失严谨;吾邑民众注重大节,尤其在外寇侵人时,有多少志士不畏强暴,挺身而起。张郁光、窦来庚等血战日寇,壮烈殉国;王林肯、万春圃、牟宜之等舍生忘死,转战南北;王祝晨、李广田、桑子中等南下流亡,誓死不做亡国奴;鞠思敏、于明信、丛禾生等坚不出任伪职,保全民族气节……这些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留名青史,是济南的脊梁和骄傲。
我从父辈口中,听到过其中一些人的名字和事迹片段,也从一些历史亲历者的文字中,领略到这些杰出人物的风采。虽想形诸笔墨,但一直忙于工作,未能将这些人中之凤的形象撰写成文。前几年,我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退休了,有了时间和精力,便想将自己了解的济南文史、风情、人物等诉诸文字。灯下案前,笔耕不辍,陆续有不少作品发表在本地报刊上,如《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春秋》《齐鲁文史》《济南日报》《济南时报》《济南文史》等。我写到的人物除辛亥英烈、革命先驱、抗日英雄外,还有爱国士绅、学者、教育家、作家、诗人以及工匠等。这些作品虽算不上成熟,但却凝聚了我的心血和劳动。由于当事人谢世,资料匮乏,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书海中查找、考证、爬梳、纠谬、释疑,以求接近历史真相。衣带渐宽终不悔。终日苦思冥索,电脑前枯坐打字,有付出,也有收获,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我也尽可能地采访了一些知情人,获知不少生动情节,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在写作过程中,我也逐渐加深了对济南人的认识和了解。
关于济南人的定义,我以为可以宽泛一些。除土生土长的本邑人士,移民者、客居者,甚至短住者,都可囊括在内。一句话,凡是在济南活动并留下鲜明印记,或是从济南走出并在外面世界树立声名的佼佼者,都可称济南人凤,也就是历下人凤。济南本来就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济南人本身就是个大概念。
感谢历下区政协杨曙明副主席的热情关照和帮助,使这些零散篇章得以成书。愿读者能从这些粗陋文章中,得到一点点感悟和启发。
历下人凤,济南的柱石。 魏敬群
2014年4月
序言
济水之南,历山之下,济南因之得名,历下因之得福。
古历下,老济南,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孕育了悠久文化名城。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历史文化,光大历史文化,我们特意编撰了这套《历下人文》(全3卷)。
济南是座有着8000年人类活动史、46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文化这棵生命之树在大自然土壤中滋生,又在晶莹的泉水灌溉下成长。
任宝祯老先生是位睿智博学的"老济南",多年专事撰写济南故实文稿,已有《济南名泉》《大明湖变迁史话》《珍珠泉史话》等十几种著作问世。为进一步弘扬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他又应我们的邀请,在75岁高龄之年,不辞劳苦,不顾病痛,坚持创作了《历下人文·历下往事》这本书,将隐藏在繁茂枝叶中,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饱满果实一一勾勒,用生动的艺术手笔,将听觉、视觉、味觉逐一调动。让人不由自主的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敬意在这幅优美的画卷中品味历下旧日的影子。
趵突泉畔、曲水亭边、芙蓉街头、鞭指巷尾,涓涓的流水声,似低吟千年的歌。在千年的吟唱中,无数名人巨匠在此驻足出声相伴。有鞭打身穿芦花袄的闵子骞时发出的鞭鸣声,有黄庭坚用浑厚嗓音唱出的那句"济南潇洒似江南",有白妞黑妞、鹿巧玲等著名艺术家绕梁三日的袅袅余音,还有深夜里季羡林老先生追忆旧日求学经历时的喃喃自语……抑扬顿挫的说书声,跨过时光的隧道涌至现代,叙述着老城区大街小巷中的传奇,向世人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沧桑背影。恩爱伉俪朱砂和珍珠仙子,因天条束缚天人两隔,男子的泪化作流不尽的泉,女子的情凝成涌不完的珍珠,一人一仙将夫妻间矢志不渝的爱汇聚成朱砂、珍珠二泉,永久地留在这座城市中。读着这些隽永的文字,能让人忘却都市的喧闹,能让人在逆流的时光中体味旧日的那份悠然自得。
魏敬群先生是我近两年结识的文友,他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的一位退休干部,曾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工作之余,他从事文学创作,曾在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作品,是山东作家协会会员。我们曾就编辑出版历下文史资料一事有过商谈和意向,后来因故搁置。魏敬群同时是一名济南文史爱好者,曾在《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和《齐鲁文史》《春秋》《济南文史》等报刊发表上百篇有关文章。其中,有不少篇专写济南人物,包括辛亥英烈、革命先驱、抗日英雄以及教育家、学者、作家、诗人等。他将发表和未发表的60篇文章结成《历下人文·历下人凤》一书,介绍明、清以来的六十余位济南杰出人物,组成一部群英谱。这本书的出版问世,得以接续前缘。我以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粗粗一读,印象颇深。众多鲜活的人物,叱咤风云,激扬文字,绘就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吾邑有慷慨赴难的义士,如张郁光;吾邑有学养深厚的大家,如王献唐;吾邑有春风化雨的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于明信、丛禾生;吾邑有名动海外的才女作家沉樱……他们或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为民族大义驰骋沙场百折不回,或为文化传承殚精竭虑矢志不移,或为艺术发展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他们是人中龙凤,济南的脊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他们身上,可以获取人生真谛,汲取精神营养,从而脚步踏实,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路。
几千年来,济南诞生过和容纳过无数历史文化名人。舜耕历山,上古圣王大舜在历下的出现,就是济南人文历史的开篇。春秋战国神医扁鹊、汉代经学大师伏生、唐代贞观名相房玄龄、宋代诗人李清照与辛弃疾、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明代诗人边贡与李攀龙、清代学者周永年与诗坛领袖王士稹和小说家蒲松龄等,济南府历代都有杰出人物;而郦道元、李白、杜甫、曾巩、苏轼、晁补之、元好问、赵孟頫、铁铉、翁方纲、刘凤诰、刘鹗等,则是客居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济南的山水滋润了济南的文化,滋养了济南的文化名人。古近代是这样,现当代也是如此。辛亥之役,刘冠三、徐镜心、丁惟汾等揭竿而起,掀起山东独立的浪潮;五四运动在济南,不少青年运动的闯将如王乐平、李澄之、隋焕东等曾活跃在泉城和京城;中共一大代表总共十来位,就有王尽美、邓恩铭两位来自济南;抗日战争中,更有张郁光、窦来庚等数不清的烈士战死沙场,留下不朽英名。文人学者更是数不胜数,季羡林、臧克家、任继愈、张默生、李长之、陶钝、沉樱曾求学历下,顾随、老舍、胡也频、王统照、马彦祥、李广田、桑子中等曾在济南工作,徐志摩、艾芜、郁达夫、黄炎培、柳亚子、郭沫若、巴金、黄裳等曾在泉城留下屐痕。名士如云,覆盖古城每一寸天空;厚重的人文历史,构成济南的文化底蕴。历代名人是济南人民的自豪,更是济南人民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从历代名人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昂扬志气和无形灵气,使我们景仰,令我们深思。
刘书龙先生的《历下人文·历下名人游踪(古近代卷)》,是2011年12月出版的《历下撷萃·历下名人游踪》的姊妹书。他从古代和近代曾经在历下生活、客居过的1000多位知名人士中,挑选出55位名气相对较大、对历下风景名胜题咏和描绘相对较多、给历下人文留下的印记相对较深的名人,包括唐代的李白、杜甫、李邕、李之芳和卢象,北宋的祖无择、曾巩、苏辙、苏轼、孔平仲、孔武仲、晁补之、欧阳修和赵拧,金元时期的元好问、赵孟烦、王恽、胡祗通、张之翰和郝经,明代的汪广洋、薛碹、王廷相、王慎中、袁中道和王守仁,清代的王士稹、施闰章、田雯、蒲松龄、爱新觉罗·玄烨、翁方纲、郑燮、爱新觉罗·弘历、阮元、何绍基、吴伟业、朱彝尊、顾炎武、孔尚任、赵执信、姚鼐、黄景仁、桂馥和铁保,近代的王闰运、刘鹗、缪荃孙、康有为、张之洞、魏源、张謇、陈去病、林纾和章太炎等,对其在历下的游踪和其题咏历下风物的诗文作品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历下撷萃·历下名人游踪》一书所介绍的现当代名人在历下的游踪正好相互补充映衬,进一步梳理和彰显了历下深厚的人文底蕴。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千百年成长凝聚出的精华,是一座城市千万年传承的根本。《历下人文》所记载的往事、传说、习俗等,恰恰是历下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精髓。相信阅读它可以在勾起人们对旧日追忆的同时,也能帮助人们了解那一段段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