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卷柏属

中文名称:卷柏属

二名法 Selaginella P. Beauv

界 植物界

卷柏属(Selaginella P. Beauv.)是蕨类植物门卷柏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均属土生,石生,极少附生,常绿或夏绿,通常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广布,主产热带地区,约700种,中国约有60-70种,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该属模式物种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 Beauv.) Spring)。[1]

目录

信息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门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亚门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纲 石松纲 Lycopodiopsida

目 卷柏目 Selaginellales

科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属 卷柏属 Selaginella

卷柏属介绍

别名:九死还魂草、万年青、岩柏草、石柏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15 cm;主莖直立,少有分枝,顶端丛 生小枝,辐射开展;营养叶二形,背、腹各2列,交互着生,腹叶斜 向上,卵状矩圆形,急尖而有长芒:背叶斜展,宽超出腹叶,长卵圆形,

急尖而有长芒,外侧边狭膜质,并 有微齿,内侧边的膜质宽而全缘;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 叶呈卵状三角形,孢子囊呈圆肾形。

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干旱时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 壤里寻找水分。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千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 故又名九死还魂草。

广布种,多生于干旱岩石缝中,以及海拔200〜1000 m的地区。全株供药用, 为收敛止血剂。[2]

形态特征

茎具原生中柱或管状中柱,单一或二叉分枝;根托生分枝的腋部,从背轴 面或近轴面生出,沿茎和枝遍体通生,或只生茎下部或基部。主茎直立或长匍匐,或短匍匐,然后直立,多次分枝,或具明显的不分枝的主茎,上部呈叶状的复合分枝系统,有时攀援生长。

叶螺旋排列或排成4行,单叶,具叶舌,主茎上的叶通常排列稀疏,一形或二形,在分枝上通常成4行排列。孢子叶穗生茎或枝的先端,或侧生于小枝上,紧密或疏松,四棱形或压扁,偶呈圆柱形;孢子叶4行排列,一形或二形,孢子叶二形时通常倒置(resupinate),和营养叶的中叶对应的上侧孢子叶大长过和侧叶对应的下侧孢子叶,少有正置,不倒置的(non-resupinate)。

孢子囊近轴面生于叶腋内叶舌的上方,二型,在孢子叶穗上各式排布;每个大孢子囊内有4个大孢子,偶有1个或多个;每个小孢子囊内小孢子多数,100个以上。孢子表面纹饰多样,大孢子直径200-600微米,小孢子直径20-60微米。配子体微小,主要在孢子内发育。染色体基数x=8,9,10。

药用价值

卷柏属植物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中药卷柏是我国一种常用中药,是卷柏属植物卷柏和垫伏卷柏的干燥全草,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血,用于经闭痛经,瘕痞块,跌打损伤、吐血,便血等。

化学成分和含量分析

化学成分

用HPLC法测定卷柏类药材中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发现所测的卷柏属12种药材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大部分含有扁柏双黄酮,少数含有银杏双黄酮。

用HPLC法测定卷柏中腺苷的含量,所测4个样品平均含腺苷为6.34mg/g。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在卷柏属中普遍存在的穗花杉双黄酮是一种磷酸酯酶Cγ-1型(PLC gamma1)的抑制剂,半数抑制浓度IC 50 是29μM。磷酸酯酶C是磷酸肌醇转换的限速酶,在一些肿瘤中,磷酸肌醇的转换增强。穗花杉双黄酮通过抑制过分表达的磷酸酯酶C,从而抑制磷酸肌醇的转换。研究发现 ,卷柏的多种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在体外对培养的人体白血病细胞有杀伤效果但对正常的人体淋巴细胞没有影响说明卷柏属药用植物是潜在的抗癌药物。

抗病毒作用 存在于中华卷柏等大多数卷柏属植物中的穗花杉双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有效抗病毒药物。

降血糖作用 用卷柏制备的注射液对链脲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卷柏有显著的降血糖、升高胰岛素浓度,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而对正常大鼠没有影响。

止血作用 报道用卷柏黄芪汤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紫瘢32例,治愈18例,总有效率96.87%。

免疫调节作用 卷柏水浸液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C3、C4和LgM的含量,与环磷酰胺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倾向,实验说明卷柏可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卷柏是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来源

  1. go top 卷柏属,有道网
  2. 卷柏属简介,花卉盆景网,2014年11月19日